-
公开(公告)号:CN109268035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004138.3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后靠管片变形的实时调节方法,所述后靠管片为主隧道中承受顶管顶进反力作用的管片,所述实时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所述后靠管片处的土体内施工隔离墙,并使得所述隔离墙与所述后靠管片的外表面围合形成一密封腔,通过所述密封腔包围所述后靠管片的外表面处的土体;以及在所述顶管机掘进施工的过程中,实时检测所述后靠管片的变形量,并根据所述变形量动态的调整向所述密封腔内注入的非可硬性浆液的注入量,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后靠管片的变形。本发明实现了实时调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仅被动监控管片的变形程度而无应对措施的问题,还避免了变形超限情况的发生,从而避免了额外增加工期和成本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8786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676515.6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泥炭质土地层条件下三轴搅拌桩加固的方法,其包括步骤:定位桩心;支设三轴搅拌桩机,使三轴搅拌桩机的钻杆中心对准桩心;启动三轴搅拌桩机,钻杆从地面下沉至泥炭质土地层,下沉过程边喷浆边搅拌;待喷搅至泥炭质土地层底部时,钻杆上提返回,上提过程边喷浆边搅拌;循环往复多次下沉和上提后,完成钻孔;其中,三轴搅拌桩机所喷浆液采用水泥、水、氯化钠和石膏粉以一定比例预先拌制得到。本发明通过综合运用调整水泥掺量、改变喷搅次数、使用外加剂等方法有效地控制三轴搅拌桩在泥炭质土地层中的加固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56114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90188.6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9/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8 , E21D9/0678 , E21D9/06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水射流盾构机,包括:刀盘,所述刀盘形成有容置槽;滑动喷座,滑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滑动喷座内设有安置腔:水刀喷头,安装于所述安置腔内,所述水刀喷头朝向所述刀盘的外侧设置;以及供水箱,安装于上述刀盘的内侧,所述供水箱通过管路连接于所述水刀喷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盾构机在面对原有的强度大的地下建筑切割时金属刀具损耗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989432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510290977.6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口型钢灌浆加固隧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对隧道变形情况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制作多个开口型钢单元,开口型钢单元的形状与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相吻合;(2)在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上安装开口型钢:依序将多个开口型钢单元相互固定串接,以形成开口型钢,开口型钢内部形成中空的一圆弧管通道;(3)提供多个固定连接件,以分别将各个开口型钢单元固定在盾构管片待加固的内弧面上;(4)在开口型钢上设置填充孔,通过填充孔灌注入填充物。在对原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时具有加固效果好、成本低、工期短、随型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9110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378731.3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4 , E21D9/14 , E21D1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实现叠交隧道连续施工的空中钢平台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叠交隧道包括工作井、形成于工作井内壁的圈梁以及形成于所述圈梁上下两侧的下層隧道及上層隧道;其中,所述钢平台于盾构完成所述下層隧道接收并在所述工作井内完成调头及始发后搭设形成;借此,在完成钢平台搭建后,即可随后恢复下層隧道施工,同时进行上層隧道的始发、调头及接收等施工,解决现有上下叠交隧道无无法连续施工的难题,且本申请钢平台不影响隧道施工后期洞门环梁、填仓混凝土浇筑以及大型设备的吊装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472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837620.0
申请日:2014-12-28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矩形盾构的回转拼装机,包括整合而成的轴向平移机构、回转机构、提升机构、横向平移机构以及微调机构,可实现八个自由度的调节,轴向平移机构包括沿盾构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个轴向导轨和设于两个轴向导轨上可沿轴向导轨移动的固定盘体;回转机构包括设于固定盘体上可沿盾构轴线方向绕固定盘体旋转的回转盘体;提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回转盘体上的两个导向座和设于导向座内可沿导向座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提升柱;横向平移机构包括沿垂直于导向座的轴线方向固设于两个提升柱上的机架、设于机架内的两个横向导轨和设于两个横向导轨上可沿横向导轨移动的吊装架;微调机构包括可伸缩设置于吊装架的球铰油缸和多个调偏油缸,球铰油缸上设于吊具。
-
公开(公告)号:CN104265317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382513.3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转角控制方法,包括:于矩形顶管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分别设置注浆孔;提供改良土,包括原状土、膨润土、以及水;测量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判断矩形顶管姿态转角是否在偏差范围内,超过偏差范围则进行如下操作:当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小于±0°30′时,改变矩形顶管的刀盘转向,实现转角控制;当矩形顶管姿态转角大于±0°30′时,根据所述姿态转角的方向,向对应的所述注浆孔内压注所述改良土,同时改变矩形顶管的刀盘转向,实现转角控制。采用在矩形顶管壳体内压注改良土和改变刀盘转向来控制矩形顶管转角问题,解决现有仅用刀盘转向控制转角的效果不理想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14214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382404.1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矩形顶管自动测量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激光束;激光接收装置,包括第一激光靶、电机、摄像机、第一测距传感器、以及倾斜仪;控制器,接收所述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信息、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发送的测距数据、所述倾斜仪发送的所述坡度角和所述滚角,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图像信息、所述测距数据、所述坡度角和所述滚角,与所述控制器内的初始参数进行计算,得出所述矩形顶管的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偏差信息。采用激光发射装置结合图像处理实现低成本,自动测量装置具有高实时性以及高自动化,控制器内的算法可以保证系统精度,使得系统能够应用于曲线顶管,还具有操作简单实现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325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410165799.X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箱体盾构进洞接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盾构接收井内施工一混凝土箱体;盾构破除洞门,停止掘进;于所述混凝土箱体内填充回填材料;盾构掘进所述回填材料直至进入所述混凝土箱体;封堵所述洞门;破除所述混凝土箱体。通过在接收井内施工一混凝土箱体,在箱体内填充回填介质,盾构掘进回填介质进入箱体,很好地保持了盾构进洞接收施工中的土压平衡,防止土体塌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下可在各种结构条件下盾构安全可靠进洞接收的施工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4695976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837634.2
申请日:2014-12-28
Applicant: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错缝矩形盾构的封顶管片及立柱管片的拼装结构及方法,其方法包括完成位于拼装空间的底部的下T形管片以及分别位于下T形管片两侧的左腰部管片和右腰部管片的拼装;于拼装空间的顶部预留第一拼装区段;于拼装空间的顶部左侧或顶部右侧预留第二拼装区段;于第一拼装区段内拼装上T形管片;于第二拼装区段内拼装封顶管片;于上T形管片和所述下T形管片之间拼装立柱管片。依次安装上T形管片、封顶管片、立柱管片,确保封顶管片与相邻接的腰部管片之间不发生错位,有效控制环与环之间的换高差及管片与管片之间的拼接间隙,避免封顶管片无法插入的问题,上、下T形管片之间的间隙较易控制,中间立柱管片纵向插入稳定性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