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管道系统力学响应试验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295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2389.0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力学响应试验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埋管道系统力学响应试验模拟装置,包括:模型座,所述模型座的纵向方位横跨设置有纵向反力架,所述纵向反力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走架轨,所述模型座的横向方位横跨设置有横向反力架,所述模型座的内部设置有直流管,所述直流管的一端穿过模型座上的结构并通过输送管安装有稳压罐。该地埋管道系统力学响应试验模拟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预埋管道进行提前受力模拟实验时,一般都是直接对预埋管道的承重能力进行检测,只能观察管道最大承载力度,而管道本身内部属于输送状态,其内压情况对于管道本身受力亦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导致实验检测的结果存在误差的情况。

    一种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注浆整治效果检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8926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0512444.8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注浆整治效果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车,所述检测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与铁轨配合的车轮,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车体两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本发明适用于对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整修完成后的检测,也可以对常规的铁路路基检测是否存在翻浆冒泥病害的问题,方便及时整治,采用的方式如下,通过检测车移动到待检测的路基处,利用喷淋组件工作,对修复后的铁路路基进行模拟降水,通过铁路路基降水后的表现来推测铁路路基整治的效果,而支撑组件可以在检测车需要停止时进行工作,对检测车进行支撑。

    一种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注浆整治效果检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892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12444.8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注浆整治效果检测设备,包括检测车,所述检测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置有与铁轨配合的车轮,所述车体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车体两侧设置有支撑组件。本发明适用于对铁路路基病害加固整修完成后的检测,也可以对常规的铁路路基检测是否存在翻浆冒泥病害的问题,方便及时整治,采用的方式如下,通过检测车移动到待检测的路基处,利用喷淋组件工作,对修复后的铁路路基进行模拟降水,通过铁路路基降水后的表现来推测铁路路基整治的效果,而支撑组件可以在检测车需要停止时进行工作,对检测车进行支撑。

    一种无砟轨道道床层翻浆冒泥防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62874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218252.1

    申请日:2024-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道床层翻浆冒泥防治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监测模块、预警模块、排险模块及电力供应模块;预警模块与监测模块连接,排险模块与预警模块连接,电力供应模块分别与监测模块、预警模块及排险模块连接。本发明通过监测模块,实时监测道床层动孔隙水压、动加速度及细颗粒捕获质量,经预警模块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对道床层的异常状态及时进行预警,并通过排险模块排出道床层的积水,降低无砟轨道道床层翻浆冒泥发生的概率;该方法综合考虑孔隙水压梯度、动加速度及细颗粒捕获质量,基于改进粒子滤波方法进行道床层状态分析,使得预测结果更准确。

    一种实时观测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状态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73444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917694.4

    申请日:2023-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实时观测路基土体细颗粒迁移状态的实验装置,包括:第一探针,至少一根第二探针,第二探针与第一探针平行并具有一定间隔设置,第四端与第二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信号发生部,信号发生部设置于第二端,信号发生部包括信号生成器、震动膜片以及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具有朝向第二探针的第一开口,震动膜片设置于第一开口,信号生成器设置于第一壳体内,并连接震动膜片,信号生成器通过震动膜片生成第一信号;信号接收部,信号接收部设置于第四端,信号接收部包括信号接收器以及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具有朝向第一探针的第二开口,信号接收器设置于第二壳体内,并用于通过第二开口,接收第一信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