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919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52086.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该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包括弹性、塑性、损伤以及塑性损伤耦合状态;该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中应力‑应变计算公式如下:εe为弹性应变张量,其包含三个分量 和横向应变 和中引入塑性应变影响系数k,其采用反正切函数形式进行表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考虑了细观结构对横向变形的影响,能够准确开展混凝土结构受力分析,可为准确预测隧道及地下工程混凝土支护结构行为提供指导。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中参数的标定方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1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005077.8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的分区检测方法及装置,该分区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围岩级别,交叉角度,交叉净距;根据第一数据得出第一隧道上待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将计算得出的待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检测位置的分区等级。本发明通过接收第一数据,计算得出后建的第一隧道任意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将强度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一隧道任意位置的强度等级,方便在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前,对立体交叉隧道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指导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选择,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004775.6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的分区检测方法及装置,该分区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围岩级别,交叉角度,交叉净距;根据第一数据得出第一隧道上待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将计算得出的待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检测位置的分区等级。本发明通过接收第一数据,计算得出后建的第一隧道任意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将位移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一隧道任意位置的分区等级,从而方便在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前,对立体交叉隧道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指导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选择,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1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05077.8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的分区检测方法及装置,该分区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围岩级别,交叉角度,交叉净距;根据第一数据得出第一隧道上待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将计算得出的待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检测位置的分区等级。本发明通过接收第一数据,计算得出后建的第一隧道任意检测位置处的强度准则值,将强度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一隧道任意位置的强度等级,方便在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前,对立体交叉隧道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指导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选择,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775090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04775.6
申请日:2014-01-0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的分区检测方法及装置,该分区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第一数据包括:围岩级别,交叉角度,交叉净距;根据第一数据得出第一隧道上待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将计算得出的待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待检测位置的分区等级。本发明通过接收第一数据,计算得出后建的第一隧道任意检测位置处的位移准则值,将位移准则值与预先存储的分区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一隧道任意位置的分区等级,从而方便在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前,对立体交叉隧道的相互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指导施工过程中隧道支护结构及开挖工法选择,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5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7864.X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暗挖地铁车站爆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车站先站后隧再站钻爆施工站台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车站站厅层;S2:盾构掘进通过车站;S3:以站台层边墙初支格栅的分段为参照将站台层区域划分为上台阶、中台阶和下台阶;S4:先还站线路还站后,开挖先还站线路内侧上台阶;S5:破除先还站线路临时管片并回填隧洞;S6:开挖先还站线路外侧上台阶;S7:后还站线路还站后,开挖后还站线路内侧上台阶;S8:破除后还站线路临时管片并回填隧洞;S9:开挖后还站线路外侧上台阶;S10:依次对中台阶中间区域、先还站线路外侧中台阶、后还站线路外侧中台阶、下台阶中间区域、先还站线路外侧下台阶和后还站线路外侧下台阶进行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133895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110734051.7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让压支护结构。包括多个拱架单元和多个让压组件;相邻的拱架单元通过让压组件连接;所述让压组件包括让压管,沿所述让压管的轴线方向在让压管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本发明通过沿让压管的轴线方向在让压管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通过凹纹减小了让压管凹纹区的横截面积,导致让压管凹纹区的轴向抗压刚度降低,从而诱导让压管承受围岩压力时在凹纹区产生轴向压缩变形,达到主动让压的效果;而凹纹的切削深度越深,结构整体的抗压刚度就越低,通过在让压管的外壁上设置至少两个凹陷深度不同的凹纹区,可以根据让压支护结构承受的围岩压力变化实现分阶段变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67355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0761604.1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30/2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对隧道喷膜防水衬砌结构进行计算,具体包括:获取地层参数、衬砌结构物理力学参数以及防水层界面力学参数;计算隧道围岩荷载、初支在二衬施作前的应力场以及围岩在二衬施作前的应力场、初支节点力以及衬砌结构最终受力状态。本发明采用基于地层结构法的多模型多分析的计算方案,通过导入初支应力场并施加初支节点反力,避免了在对喷膜防水衬砌结构计算过程中,添加二衬时因初支所发生的变形侵入二衬边界而导致二衬承担额外的形变压力,以真实反应二衬刚施作时仅受自重而不受形变压力的受力状态,与实际施工过程中二衬受力状态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117352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0151470.3
申请日:2020-03-0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顶管系统。包括标准工具管、基脚工具管、转角工具管和对称工具管;所述标准工具管、基脚工具管和转角工具管上均设有定位导向装置,所述标准工具管、转角工具管和对称工具管上均设有与定位导向装置相匹配的凹槽,用以实现标准工具管、基脚工具管、转角工具管和对称工具管沿隧道边界轮廓线的拼接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顶管系统施工方法,包括根据隧道和工具管尺寸,确认四种工具管拼接方式;对隧道进行分块、分段顶管施工;顶推预制隧道管节替换工具管;开挖土体,绑扎钢筋笼,然后对隧道底部进行浇筑。本发明通过各工具管之间的定位拼接,可对隧道实施分块顶推施工,降低了大断面矩形隧道顶推施工的工作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4483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810342040.2
申请日:2018-04-17
Applicant: 中交海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水平封底隔水试验装置及方法,根据封底材料以及其在土层的位置设置不同工况,用可调节供水压力的增压泵为土层供水,动态控制增压泵的供水压力,直到每个工况的封底材料破坏。为研究土体中水位和水压的变化,在模型箱内侧面沿深度布置多个观测孔,观测孔接头插入土层中,并形成连通器,通过左侧与测压管相连的测压表的读数来反映模型箱中相应土层中水压的变化。通过记录每个工况下土层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封底材料破坏时的供水压力,探究基坑水平封底各参数的影响规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