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20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586417.5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顶管上穿下既有盾构隧道环间变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纵向环‑弹簧‑环盾构隧道模型,计算新建综合管廊隧道开挖卸荷引起的附加应力,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修正Winkler地基上所述纵向环‑弹簧‑环盾构隧道模型;根据既有盾构隧道单个管环段始端和末端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和其环间接头段左右相邻管环段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获得整个既有盾构隧道始端截面状态向量和末端截面状态向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推导得出既有盾构隧道任意环间处的张开量和错台量。本发明能够更真实的反应新建顶管上穿下既有盾构隧道的环间实际变形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105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115358.X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及其在地表堆载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包括多个根据真实盾构隧道按同等比例缩小的衬砌环和螺栓,每个衬砌环由1个封顶块、2个邻接块和3个标准块通过螺栓拼装而成,衬砌环根据结构分为有榫槽衬砌环和无榫槽衬砌环,各同类型衬砌环的拼装方式包括错缝拼装和通缝拼装。试验装置包括上述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还包括模型箱、砂土、砝码、加载板、土压力盒、应变片、内部位移计和第一长铬棒。本发明克服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制作困难的问题,通过控制盾构隧道精细化模型的结构、上覆土层厚度、堆载位置和大小模拟不同工况,为探究地表堆载条件下盾构隧道与地层相互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80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115355.6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模拟临近隧道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特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型箱、既有隧道模型、新建隧道模型、试验砂土和监测系统,既有隧道模型与新建隧道模型正交布置;既有隧道模型包括多个3D打印、拼接成一体的隧道管环,各个隧道管环由1个封顶管片、2个邻接管片和3个标准管片通过螺栓拼装而成;新建隧道模型由铝合金管制成,铝合金管管壁包裹有若干液囊;监测系统包括地表变形监测系统和既有隧道模型受力变形监测系统。本发明便于组装和拆卸,能模拟多种临近隧道施工工况并很好地反映实际隧道的受力变形特性,排液法能很好的反映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且不需要采用拖曳或顶进设备完成隧道的安装,提高了试验可行性且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063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774164.4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一种新建矩形顶管上穿既有地铁隧道卸荷平衡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布置既有隧道变形监测点;计算开挖影响范围;测量放样,安装顶管机机架、后靠、主顶装置,设备调试,顶管机进洞;吊放垫块和管节;顶管顶进及测量;压注土体固结浆液;既有隧道变形监测;判断隧道最大隆起值,根据既有隧道最大拱顶竖向位移值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的预警值决定是否采取压载措施;堆载压重;顶管机出洞。本发明依据计算的开挖影响范围以及隧道变形动态监测结果对既有隧道采取有针对性的变形控制措施,避免因盲目控制造成的人力、物力损耗;根据卸荷平衡法,对管节堆载压重以平衡下方土层产生的卸荷应力,能有效实现控制既有隧道变形的目的;施工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44699.8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尾非对称推力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包括建立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将盾尾非对称推力简化为盾尾总推力和始端附加弯矩并作用于修正Winkler地基上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根据单个管环段始端和末端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和隧道环间接头段左右相邻管环段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获得整个盾构隧道始端截面状态向量和末端截面状态向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推导得出盾构隧道任意截面处的位移和内力。本发明能够更真实的反应盾尾非对称推力作用下隧道的实际变形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57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15739.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一种测试盾构隧道中性轴位置和纵向等效抗弯刚度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试验平台、盾构隧道模型、加载装置、位移采集装置、应变采集装置;试验平台包括底板、钢柱、钢梁、位移支架和盾构隧道模型支座;盾构隧道模型包括管片和螺栓,盾构隧道模型由真实盾构隧道管片按一定比例缩小及实际各种拼装方式制作。本发明的盾构隧道模型严格按照真实盾构隧道拼装方式制作,可以模拟通缝无榫槽、通缝有榫槽、错缝无榫槽、错缝有榫槽等四种类型的盾构隧道;通过测量盾构隧道模型的竖向位移和环缝处应变,可以研究不同结构特征不同拼装方式的盾构隧道纵向力学特性;更好得到盾构隧道中性轴位置和纵向等效抗弯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27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0344699.8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尾非对称推力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分析方法,包括建立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将盾尾非对称推力简化为盾尾总推力和始端附加弯矩并作用于修正Winkler地基上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根据单个管环段始端和末端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和隧道环间接头段左右相邻管环段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获得整个盾构隧道始端截面状态向量和末端截面状态向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推导得出盾构隧道任意截面处的位移和内力。本发明能够更真实的反应盾尾非对称推力作用下隧道的实际变形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638178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145100.2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1V1/28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幅度构造成图方法、设备及存储设备,方法基于常规时间和深度偏移地震资料,地震偏移速度场、钻井分层数据,结合地震属性分析选取的能反映区域横向速度变化规律的地震属性,以钻井分层深度数据为标签,以井分层对应的时间和深度域地震解释层位网格、沿层地震速度、地震属性为特征属性,建立样本数据集;为弥补勘探开发实践中钻井数量有限,样本数据不足的缺陷,在井点四周临近位置构建虚拟样本点补充样本数据集。然后通过构建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进而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到目标区进行深度构造预测及构造成图。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有效地提高低幅度构造成图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0780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115355.6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Abstract: 模拟临近隧道施工条件下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特性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型箱、既有隧道模型、新建隧道模型、试验砂土和监测系统,既有隧道模型与新建隧道模型正交布置;既有隧道模型包括多个3D打印、拼接成一体的隧道管环,各个隧道管环由1个封顶管片、2个邻接管片和3个标准管片通过螺栓拼装而成;新建隧道模型由铝合金管制成,铝合金管管壁包裹有若干液囊;监测系统包括地表变形监测系统和既有隧道模型受力变形监测系统。本发明便于组装和拆卸,能模拟多种临近隧道施工工况并很好地反映实际隧道的受力变形特性,排液法能很好的反映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且不需要采用拖曳或顶进设备完成隧道的安装,提高了试验可行性且降低了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6417.5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建顶管上穿下既有盾构隧道环间变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纵向环‑弹簧‑环盾构隧道模型,计算新建综合管廊隧道开挖卸荷引起的附加应力,将既有盾构隧道简化为修正Winkler地基上所述纵向环‑弹簧‑环盾构隧道模型;根据既有盾构隧道单个管环段始端和末端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和其环间接头段左右相邻管环段截面上状态向量间的函数关系,获得整个既有盾构隧道始端截面状态向量和末端截面状态向量之间的传递关系,推导得出既有盾构隧道任意环间处的张开量和错台量。本发明能够更真实的反应新建顶管上穿下既有盾构隧道的环间实际变形特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