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919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57236.1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横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所述并联流道结构由横向波纹形窄流道与并联连通流道构成;所述横向波纹形窄流道具有沿宽度方向的正弦波纹曲线形外部轮廓;所述横向波纹形窄流道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并联连通流道采用阵列式圆柱形流道,用于连接上、下两横向波纹形窄流道,可实现两水隙间的并联连通。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横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增大了传热壁面与冷却剂间的传热面积,增强了上、下两窄流道水隙间的横向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强化换热,增加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192443.6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压水堆堆芯燃料组件的具有横向波纹形轮廓的新型包壳,所述新型包壳具有沿宽度方向的正弦波纹曲线形外部轮廓;所述新型包壳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新型包壳沿宽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预留有水平段;所述新型包壳的外侧与冷却剂接触,上、下两新型包壳间构成横向波纹形窄流道;所述新型包壳的内部为矩形中空结构,以包容燃料芯体。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堆芯燃料组件的新型包壳,增加了冷却剂与新型包壳壁面间的传热面积,可实现压水反应堆在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高效换热,同时可降低包壳与燃料芯体内部的热点温度,增加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5363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66111.2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金属增材制造的反应堆堆芯及其制造工艺,涉及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为解决由传统设计方案与制造工艺获得的反应堆堆芯,其热工流体特性和结构可靠性均较差的问题而设计。该反应堆堆芯包括金属壳体、金属基体和堆芯燃料,金属壳体为两端敞口的空心柱状结构,金属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冷却剂流道,金属壳体采用增材制造的工艺制备而成;金属基体固设于金属壳体的内部,堆芯燃料嵌设于金属基体。本发明基于金属增材制造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制备反应堆堆芯,可以突破传统的堆芯燃料成型方式和流道设计限制,使得反应堆堆芯的热工流体特性和结构可靠性均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600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68900.1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钟元章 , 曹锐 , 胡雪飞 , 王庆田 , 陈仕龙 , 王仲辉 , 李燕 , 赵伟 , 罗英 , 李浩 , 何培峰 , 邓朝俊 , 李娜 , 杨平 , 饶琦琦 , 王尚武 , 吴冰洁 , 舒翔 , 陆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阶梯式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结构,包括压力容器、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吊篮和堆芯下支撑板于压力容器内,所述吊篮安装在堆芯下支撑板上,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形成环形的下降腔,压力容器内在堆芯下支撑板下方形成下腔室,堆芯下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分流通孔,还包括设置在下腔室内的流量分配结构,流量分配结构包括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N个横向围板和N个纵向围板相互正交构成阶梯式结构,横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横向通孔,所述纵向围板上设置有若干竖向通孔,其中,N≥2。本发明所述流量分配装置不仅流量分配效果好、阻力系数小,且结构紧凑,用于对进入压力容器下腔室的冷却液进行消涡和均匀分配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633454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87234.5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修正法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统计学确定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获取燃料组件的CHF实验数据;2、获得实验烧毁点位置的M/P数据;3、对实验烧毁点位置的M/P数据进行Bartlett检验;4、进行数据均值的均质性检验;5、进行正态分布检验;6、利用Owen准则确定DNBR限值;7、在M/P数据不能通过步骤3~步骤5中任意一种检验时,利用Satterhwaite修正自由度;8、利用步骤7获得的修正自由度,代入Owen系数表达式求解获得Owen系数,从而确定DNBR限值。该方法能够获得严密、精确又相对保守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能够为CHF关系式开发和CHF实验数据评价计算关键参量,为核安全部门提供最关心的设计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207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2793.8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螺旋单棒双通道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本发明实验装置中的螺旋棒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加工,螺旋棒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螺旋面,螺旋棒外表面的支撑球用来与中部筒体形成径向支撑。采用两台压差变送器分别测量内通道和外通道的压降,再通过本发明的实验方法,能够获得内通道和外通道的体积流量之比以及内通道的达西摩擦阻力系数。通过控制实验回路体积流量和下腔室温度可以开展不同工况实验。本发明的实验结果可为环形螺旋型核燃料的设计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66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2795.7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增材制造的螺旋单棒单通道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涉及实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实验装置中的螺旋棒采用增材制造技术加工,螺旋棒表面夹片结构能够实现壁面温度测量。加热棒和增材制造的螺旋棒配合可组装成螺旋加热棒。通过控制螺旋加热棒的加热功率、实验回路流量、下腔室温度可以开展不同工况实验。本发明通过采集记录压差变送器、壁面温度和流体温度数据,可以获得螺旋单棒单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为螺旋型核燃料的设计和安全分析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633454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0887234.5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修正法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统计学确定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获取燃料组件的CHF实验数据;2、获得实验烧毁点位置的M/P数据;3、对实验烧毁点位置的M/P数据进行Bartlett检验;4、进行数据均值的均质性检验;5、进行正态分布检验;6、利用Owen准则确定DNBR限值;7、在M/P数据不能通过步骤3~步骤5中任意一种检验时,利用Satterhwaite修正自由度;8、利用步骤7获得的修正自由度,代入Owen系数表达式求解获得Owen系数,从而确定DNBR限值。该方法能够获得严密、精确又相对保守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能够为CHF关系式开发和CHF实验数据评价计算关键参量,为核安全部门提供最关心的设计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727920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887222.2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及安全分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组法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统计学确定方法。1、采集获取燃料组件的CHF实验数据;2、获得实验烧毁点位置的M/P数据;3、进行Bartlett检验;4、在通过Bartlett检验后,进行数据均值的均质性检验;5、采用Epps-Pulley检验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6、利用Owen准则确定DNBR限值;7、分别进行W-M-W检验、K-W单边方差分析;8、确定自由分布的单边95/95限值,并获得DNBR限值;9、在未通过Bartlett检验后,进行数据均值的均质性检验;10、进行数据分组检验;11、确定DNBR限值;该方法能够获得严密、精确又相对保守的CHF关系式DNBR限值,能够为CHF关系式开发和CHF实验数据评价计算关键参量,为核安全部门提供最关心的设计限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1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57349.1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组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纵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所述并联流道结构由纵向波纹形窄流道与并联连通流道构成;所述纵向波纹形窄流道具有沿宽度与长度方向的正弦波纹曲线形外部轮廓;所述纵向波纹形窄流道的顶部与底部轮廓可完全拼接嵌合;所述并联连通流道采用阵列式圆柱形流道,用于连接上、下两纵向波纹形窄流道,可实现两水隙间的并联连通。本发明提出的具有纵向波纹形轮廓的并联流道结构,增大了传热壁面与冷却剂间的传热面积,增强了上、下两窄流道水隙间的横向湍流交混效应,可实现压水反应堆低雷诺数运行工况下的强化换热,增加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