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1652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199322.5
申请日:2010-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晶片振动模态的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用于对压电晶片进行测试的装置;2)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f对压电晶片进行电压恒定的连续正弦波的激励,使压电晶片产生振动;3)选取压电晶片的某一侧面,用红外热像仪对压电晶片进行连续拍摄,将拍摄到的红外图像传送给计算机;4)通过计算机观测压电晶片振动情况的红外图像,选取在不同激励频率f激励下,压电晶片同一时刻后的最高温度T0,画出T0-f关系曲线,其中每个温度峰值对应一个振动模态,其所对应的频率便是谐振频率;5)选用步骤4)中得到谐振频率,再次激励压电晶片,拍摄压电晶片不同侧面的红外图像并加以综合,观测压电晶片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测得其各个谐振模态的分布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095490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52783.6
申请日:2010-11-19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H1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晶片本征频率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包括函数发生器、压电晶片和数字示波器的测量装置;2)开启函数发生器,使其产生一定周期数的Tone-Burst正弦波信号,函数发生器以频率f对压电晶片进行电脉冲激励;当函数发生器完成周期数时,对压电晶片的电脉冲激励停止,压电晶片开始自由振动,通过数字示波器采集压电晶片两电极之间的自由振动信号;3)调节数字示波器,将步骤2)中压电晶片两电极之间的自由振动信号放大,并对该放大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4)取步骤3)中傅立叶变换分析得到的频谱图上的峰值的频率,则为该被测压电晶片的本征频率;5)调节改变步骤2)中函数发生器的频率f,重复步骤3)和步骤4),测得压电晶片的各个本征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81652B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010199322.5
申请日:2010-06-07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晶片振动模态的测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用于对压电晶片进行测试的装置;2)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f对压电晶片进行电压恒定的连续正弦波的激励,使压电晶片产生振动;3)选取压电晶片的某一侧面,用红外热像仪对压电晶片进行连续拍摄,将拍摄到的红外图像传送给计算机;4)通过计算机观测压电晶片振动情况的红外图像,选取在不同激励频率f激励下,压电晶片同一时刻后的最高温度T0,画出T0-f关系曲线,其中每个温度峰值对应一个振动模态,其所对应的频率便是谐振频率;5)选用步骤4)中得到谐振频率,再次激励压电晶片,拍摄压电晶片不同侧面的红外图像并加以综合,观测压电晶片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测得其各个谐振模态的分布形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095490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010552783.6
申请日:2010-11-19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1H11/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晶片本征频率的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一包括函数发生器、压电晶片和数字示波器的测量装置;2)开启函数发生器,使其产生一定周期数的Tone-Burst正弦波信号,函数发生器以频率f对压电晶片进行电脉冲激励;当函数发生器完成周期数时,对压电晶片的电脉冲激励停止,压电晶片开始自由振动,通过数字示波器采集压电晶片两电极之间的自由振动信号;3)调节数字示波器,将步骤2)中压电晶片两电极之间的自由振动信号放大,并对该放大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4)取步骤3)中傅立叶变换分析得到的频谱图上的峰值的频率,则为该被测压电晶片的本征频率;5)调节改变步骤2)中函数发生器的频率f,重复步骤3)和步骤4),测得压电晶片的各个本征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201909668U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20617334.0
申请日:2010-11-19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晶片本征频率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用于产生Tone-Burst正弦波信号的函数发生器,所述函数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压电晶片的两电极,所述压电晶片的两电极上还并联连接一数字示波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可广泛用于压电晶片本征频率的测量过程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3591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08359.9
申请日:2024-03-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1B32/168 , C01B32/159 , C01G41/02 , C01B32/949 , C01G41/00 , B82Y40/00 , B82Y30/00 , B22F9/22 , B22F1/054 , H01B1/04 , H01B5/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超细纳米颗粒/线@单壁碳纳米管复合宏观体的方法。首先在单壁碳纳米管管壁上引入缺陷并打开碳纳米管的端口,在液相中使前驱体以“毛细作用”进入单壁碳纳米管管腔,后经快热处理使前驱体在管腔内分解、反应、组装,形成径向尺寸小于单壁碳纳米管直径的超细纳米颗粒或纳米线。该过程通过改变单壁碳纳米管的直径、单壁碳纳米管管壁的缺陷密度、前驱体溶液浓度和比例、快热处理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调控超细纳米颗粒/线的直径、长径比、物相和成分。超细纳米颗粒/线@单壁碳纳米管同时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其宏观体在能量存储与转换、药物输运、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3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08355.0
申请日:2024-03-1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纳米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制备焊接碳纳米管@六方氮化硼同轴异质结构的方法。以碳纳米管网络为模板,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控制硼、氮前驱体的挥发量,在网络搭接处优先生长无定形氮化硼焊接结构,后在碳纳米管及无定形焊接结构表面生长六方氮化硼,获得焊接的碳纳米管@六方氮化硼同轴异质网络结构。本发明通过改变硼、氮前驱体的挥发温度和化学气相沉积条件,调控无定形焊接结构和包覆六方氮化硼的微观结构(结晶性、层数、卷曲程度等)。由该焊接包覆结构可直接构筑薄膜、纤维、海绵等宏观体,网络中搭接处的焊接结构可增强碳纳米管管束间的结合力提高薄膜机械性能,降低接触处的声子散射增强网络的导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51902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029971.3
申请日:2022-01-1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金属‑空气电池薄膜氧电极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无损电聚合制备氮掺杂多孔碳包覆碳纳米管薄膜电极的方法。首先将高性能碳纳米管薄膜裁剪成合适尺寸,再将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框架上,制成在液体中保持完整结构的薄膜电极。将薄膜电极浸泡在含吡咯单体的盐酸溶液中,对其施加氧化电位。吡咯单体在氧化电位作用下发生电聚合形成聚吡咯,快速、可控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聚吡咯包覆的碳纳米管薄膜再经过氨化,形成氮掺杂的多孔碳包覆碳纳米管薄膜电极。该薄膜电极不但保持了碳纳米管薄膜的柔韧性和宏观结构,而且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反应和氧析出反应性能;以此薄膜作为电极装配的锌‑空气电池,具有优异的功率密度、充放电性能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907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28883.5
申请日:2023-04-2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孔直镀铜的碳纳米管水性分散液及其应用。该分散液包括:一种“截短”的小长径比的碳纳米管、分散剂、pH值调整剂以及其他优化剂。该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通过机械研磨方法将常规大长径比碳纳米管截断为小长径比碳纳米管,平均长径比低于100:1,然后通过超声方法制成分布均匀和长期稳定的碳纳米管水性分散液。本发明避免常规的大长径比碳纳米管的缠结,有利于通过静电自吸附方法形成均匀的导电薄膜,可应用于线路板孔壁铜电镀前的导电膜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7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04789.1
申请日:2023-03-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分类号: D06M11/83 , C23C28/02 , C23C14/35 , C23C14/18 , C25D3/38 , C25D5/00 , C25D21/12 , D06M101/4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性能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制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超高比电导率、超高载流量碳纳米管/铜核壳结构纤维的制备方法。以湿法纺丝制备的含有丰富含氧官能团的碳纳米管纤维为内核,采用磁控溅射和电镀相结合的方法将铜壳层均匀地包覆在碳纳米管纤维表面,获得核壳结构碳纳米管/铜复合纤维。本发明利用铜颗粒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具有高动能的特性,使其与湿法纺丝制备碳纳米管纤维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相结合,从而大幅改善铜与碳纳米管的界面结合;此外磁控溅射的铜颗粒可沉积在碳纳米管纤维表面管束之间的空隙内,并作为后续电镀铜层的成核位点,使得电镀铜壳层均匀、完整;最终获得了超高比电导率、超高载流量的碳纳米管/铜核壳结构纤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