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228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32737.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罐底板在油自主作业检测机器人及自主作业检测方法,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储罐底板在油自主作业检测机器人包括运动模块、定位和姿态识别模块、避障模块、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运动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对机器人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调整和控制;所述定位和姿态识别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对机器人位置和姿态的识别;所述避障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障碍物躲避;所述检测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底板腐蚀检测。本发明能够实现大油泥不可视条件下的底板腐蚀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11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5279.6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G01N27/83 , G01N27/90 , G01N29/04 , G01N29/24 , G01N29/26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罐电磁声复合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储罐检测领域,该装置中的第一磁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第二磁体包括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磁极和第一磁极;第一磁极与第二磁极的极性相反;衔铁设置在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的上表面;第一线圈位于第一磁体的下方;第二线圈位于第二磁体的下方;半导体磁电器件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半导体磁电器件均与控制模块连接;第一磁体、第二磁体、衔铁和半导体磁电器件构成漏磁检测模块;第一磁体与第一线圈构成电磁超声检测模块;第二磁体与第二线圈构成导波检测模块,本申请能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减小检测装置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92922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2737.X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罐底板在油自主作业检测机器人及自主作业检测方法,涉及石油化工领域。储罐底板在油自主作业检测机器人包括运动模块、定位和姿态识别模块、避障模块、检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运动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对机器人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调整和控制;所述定位和姿态识别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对机器人位置和姿态的识别;所述避障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障碍物躲避;所述检测模块配置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实现底板腐蚀检测。本发明能够实现大油泥不可视条件下的底板腐蚀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8850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314099.9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IPC: G01S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油储罐底板检测机器人的定位方法,首先通过安装在检测机器人中心的惯性传感器获取所述检测机器人的行进方向,再利用安装在检测机器人前端和后端的超声传感器进行声速估计和回波测距,通过将距离之和与检测机器人的行进方向进行结合,从而计算获得检测机器人的位置。本发明所述定位方法利用了储罐底板的几何形状,不需要在储罐外部额外布置的传感器,仅通过惯性传感器和超声传感器,即可确定载油储罐底板内的检测机器人的位置,具有定位简便、快捷、准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791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1810959846.6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游乐设施轨道主动行走的轨道检测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驱动车体沿轨道行走的驱动系统。该检测装置可搭载多功能的检测仪器或装置,实现游乐设施轨道宏观表面、轨道裂纹、轨道厚度、轨距等检测功能。所述车体包括车架部分、前桥部分以及后桥部分,还利用气缸驱动的夹紧机构确保驱动轮在轨道上行走时的摩擦力满足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主驱动、沿被测轨道行走、实时控制启停的检测装置装置,该检测装置作为载体,结合相应的检测仪器或装置,不仅减轻了检测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能够实现轨道的全面检测,保证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5210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811623366.9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声复合无损检测装置、系统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磁场发生组件,与待测部件形成闭合磁路,基于输入的第一激励信号在所述闭合磁路中形成交变磁场,基于输入的第二激励信号在所述闭合磁路中形成稳定磁场;磁特性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待测部件和所述稳定磁场得到漏磁信号,根据所述待测部件和所述交变磁场得到磁特性参数;声波传感器,在稳定磁场中基于输入的声波激励信号,形成并接收经过所述待测部件的超声波信号;巴克豪森信号接收器,接收待测部件在交变磁场中形成的巴克豪森信号和涡流信号;磁声发射信号接收器,接收待测部件在交变磁场中形成的磁声发射信号,本发明可实现待测部件的多种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338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62192.X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容式LNG储罐泄漏的声发射检测方法,涉及泄漏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声传感器检测系统噪声幅度并确定信号采集门槛值;根据信号采集门槛值采集环境噪声幅度;利用声传感器采集模拟声源距声传感器0.1m时的声发射信号幅度和模拟声源距声传感器xm时的声发射信号幅度并计算声发射信号横穿储罐外壁的衰减系数;根据环境噪声幅度和衰减系数确定声传感器的最大检测范围;在储罐外壁上以小于最大检测范围的步进不断移动声传感器,进行LNG泄漏检测。本发明公开的声发射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LNG泄漏的高精度无损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5213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10107638.8
申请日:2019-02-02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材料残余应力、消残效果的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被测部件表面按照预设间距设置多个被测点;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在每个被测点的周向上激发出超声波,获取在被测部件表面形成的临界折射纵波的声时差在被测点周向上的分布;根据各临界折射纵波声时差的分布确定材料表面残余应力主方向,进而确定被测部件的残余应力。一方面不会破坏材料本身,也不会对测试人员身体造成伤害,另一方面由于可以表征出每一个被测点的残余应力主方向,相较于目前通过测量一个或极少数个点的单方向残余应力,可以更加精确测量材料的残余应力,能够准确确定材料的残余应力消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7913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959846.6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游乐设施轨道主动行走的轨道检测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用于驱动车体沿轨道行走的驱动系统。该检测装置可搭载多功能的检测仪器或装置,实现游乐设施轨道宏观表面、轨道裂纹、轨道厚度、轨距等检测功能。所述车体包括车架部分、前桥部分以及后桥部分,还利用气缸驱动的夹紧机构确保驱动轮在轨道上行走时的摩擦力满足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自主驱动、沿被测轨道行走、实时控制启停的检测装置装置,该检测装置作为载体,结合相应的检测仪器或装置,不仅减轻了检测工作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能够实现轨道的全面检测,保证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28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39761.1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中特检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7/02 , G01N27/83 , G01N27/9006 , G01N29/04 , G01N29/041 , G01N29/048 , G01N29/07 , G01N29/348 , G01N2291/011 , G01N2291/023 , G01N2291/0234 , G01N2291/02854 , G01N2291/0289 , G01N2291/0422 , G01N2291/044 , G01N2291/2695 , G01S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模式电磁超声与漏磁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传感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的操作指令,其中,操作指令用于控制检测传感器进入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工作模式:漏磁检测、超声体波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和表面波检测;根据操作指令,控制检测传感器输出对应的检测信号;基于检测信号,对待测对象进行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对被测材料进行超声体波、超声导波、表面波和漏磁全面检测造成检测不全面、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