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610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13385.X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多能互补系统功率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多能互补系统信息;根据目标多能互补系统信息计算目标多能互补系统中所有可调电源可调部分的总体容量;根据可调部分的总体容量设定单位可调节容量;基于单位可调节容量分析每个可调电源的单位向上调节成本和单位向下调节成本;获取对多能互补系统的调控要求;根据调控要求和调控能力经济表制定多能互补系统功率调控方案;输出多能互补系统功率调控方案,控制多能互补系统根据多能互补系统功率调控方案进行调控。本发明通过核对每台可调机组的单位容量调控的经济性,并据此进行调控,实现了多能互补系统所有可调电源的经济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411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66530.3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能互补系统中分散式储能调控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调控方法包括根据分散式储能总容量及最大的PCS容量对多能互补系统中各个分散式储能进行分类,并对分类后的分散式储能进行二进制数编码;按照多能互补系统对分散式储能调控的需求对二进制数编码进行组合与调控排序;根据多能互补系统的储能调控需求,按照调控排序对各组分散式储能进行调控。本发明对分散式储能根据可用容量进行分类,并根据需求对分散式储能所处分类中的可用能力进行排序,实现了对分散式储能的精细控制,更好的对多能互补系统中分散式储能可用能力进行评估,满足多个分散式储能统一快速调控的需求,为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优化储能调控提供决策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86283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461061.7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作业人员定位方法,涉及人员定位技术领域,步骤包括采用可见光与红外影像作为检测模型输入数据对作业人员进行初步的检测识别;结合视频流多帧数据,基于DeepSORT算法,对作业人员进行目标跟踪和路径行为预测;采用三维空间定位方法对作业人员空间定位。本发明采用可见光和红外图像结合的检测防范,实现对不同光照条件、复杂工作环境的高可靠性人员检测;同时,在对场景下的人员进行检测定位后,又进一步将两传感器目标进行匹配与互补,实现了电网工程现场高召回率人员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445850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1513440.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祥全 , 马志程 , 王利平 , 赵金雄 , 李洪斌 , 张驯 , 聂江龙 , 马宏忠 , 刘超 , 焦飞 , 贺洲强 , 谈元鹏 , 陈钊 , 蔡常雨 , 王锋 , 莫文昊 , 夏天 , 陈维 , 赵连斌 , 朱海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深度图像的电力生产人员安全监测方法,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二维图像中运检人员、变电设备;基于空间三维深度数据与人体三维深度数据,计算被检设备与人员距离,提出一种人员骨骼关节的方向自适应检测方法以及基于中心点距离的关联人员骨骼关节与人员检测识别结果的配对方法。本发明为提升我国电网企业的电力基建、运检等生产业务场景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管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4458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1513440.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祥全 , 马志程 , 王利平 , 赵金雄 , 李洪斌 , 张驯 , 聂江龙 , 马宏忠 , 刘超 , 焦飞 , 贺洲强 , 谈元鹏 , 陈钊 , 蔡常雨 , 王锋 , 莫文昊 , 夏天 , 陈维 , 赵连斌 , 朱海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深度图像的电力生产人员安全监测方法,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二维图像中运检人员、变电设备;基于空间三维深度数据与人体三维深度数据,计算被检设备与人员距离,提出一种人员骨骼关节的方向自适应检测方法以及基于中心点距离的关联人员骨骼关节与人员检测识别结果的配对方法。本发明为提升我国电网企业的电力基建、运检等生产业务场景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管控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468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60109.2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IPC: G06T7/00 , G06T17/00 , G06T19/20 , G06T7/60 , G06T7/194 , G06V10/764 , G06V10/25 , G06T3/40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场景深度切片与空间度量的识别方法,涉及三维点云识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步骤1:基于激光点云与CCD影像数据的融合进行现场三维场景真彩建模步骤2:基于步骤1的建模结果以及融合特征的目标轮廓进行识别和尺寸估计。本发明采取基于共线方程的直接线性变换方法来实现三维激光点云与二维影像数据的融合,形成对现场三维场景真彩建模。结合真彩建模结果,通过传感信息融合机理,并基于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对典型特征的轮廓快速识别及目标尺寸估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0905.0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图像和几何形状的电力三维点云补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⑴选择电力设备,采用数码相机采集该电力设备的二维图像,同时采用点云设备采集其点云,然后采用图像分割算法,将二维图像分割成M个区域,计算M个区域的面积并用像素数量表示,取出面积大于数值k的N个区域;⑵根据二维图像到三维点云的映射关系,计算二维图像的N个区域中各像素点对应的点云坐标;⑶确认图像区域是否需要点云补全;⑷计算无对应点云坐标的像素点的点云坐标,实现点云补全。本发明具有点云密度大、可信度高、准确度、色彩信息丰富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177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1911348022.6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清华大学
Inventor: 张金平 , 李津 , 周强 , 马志程 , 赵龙 , 王定美 , 吕清泉 , 韩旭杉 , 马彦宏 , 高鹏飞 , 张珍珍 , 张彦琪 , 王明松 , 张健美 , 张艳丽 , 黄蓉 , 张睿骁 , 乔颖 , 鲁宗相 , 姜继恒
IPC: G06F17/18 , G06Q10/04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立自备电厂与新能源的发电权交易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自备电厂发电权交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下限电前的风电功率Pww和弃风率rc进行统计,生成向量为#imgabs0#的三维随机变量;确定概率密度函数;二维实平面R2上寻找合适的最小区域Ω;获得满足的最终的发电权交易时段区间与风电出力功率区间;确定系统中自备电厂机组的风电累积概率分布曲线;确定累积概率分布曲线;在随机生产模拟中按照新生成的风电曲线评估弃风电量,计算发电权交易电量,进而开展发电权交易。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同时,使得新能源企业与自备电厂在市场机制下达到利益平衡,实现共赢。
-
公开(公告)号:CN1111787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1911348244.8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清华大学
Inventor: 张金平 , 李津 , 周强 , 马志程 , 赵龙 , 王定美 , 吕清泉 , 韩旭杉 , 马彦宏 , 高鹏飞 , 张珍珍 , 张彦琪 , 王明松 , 张健美 , 张艳丽 , 黄蓉 , 张睿骁 , 乔颖 , 鲁宗相 , 姜继恒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等效电量函数法的弃风电量评估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对需求侧概率性建模,形成等效累积负荷曲线;对电源侧精细化概率建模,得到热电机组电功率的累积概率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生成研究周期内区域内所有电力负荷的等效持续负荷曲线以及热力负荷的等效持续负荷曲线;对非供热机组按照进行基荷、峰荷分段,按照煤耗率升序进行排列;安排非供热火电机组的基荷部分参与生产;安排热电联产机组参与生产;对每一机组的煤耗和电热比排序;安排非供热的自备电厂机组参与带负荷,确定总出力概率分布曲线;安排风电参与生产;计算弃风电量。实现对弃风电量的精确量化,提高风电场弃风电量计算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67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484366.1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强 , 赵龙 , 王定美 , 吕清泉 , 马志程 , 张金平 , 张健美 , 韩旭杉 , 马彦宏 , 邵冲 , 沈渭程 , 张睿骁 , 刘丽娟 , 高鹏飞 , 张彦琪 , 赵连斌 , 陈明 , 马卫卫 , 张珍珍 , 李津 , 吴国栋 , 赵炜 , 沈琛云 , 王明松
IPC: H02J3/28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考虑季节性储能与短期储能协调运行的电力电量平衡方法。以短期储能、季节性储能、风电、光伏、火电五类元件构建长短期储能协调运行的电力电量平衡模型;电力电量平衡模型包括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及模型的约束条;所述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全年的运行成本最小,包括储能的运行成本和发电机组发电成本;所述模型的约束条件包括电力平衡约束、火电机组运行约束、短期储能运行约束、季节性储能的运行约束、可再生能源的出力约束;所述电力电量平衡模型中忽略系统的潮流约束,假设所有元件均连在同一个节点上。本发明以全年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进行全年各小时的出力优化,实现了全年的电力及电量平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