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核磁共振测量天然气含氢指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927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41938.3

    申请日:2023-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核磁共振测量天然气含氢指数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天然气注入内部为真空状态下的无磁高压釜中至待测压力,然后将无磁高压釜置入核磁共振测量室进行检测,采集待测压力天然气的核磁共振T2谱,获取天然气的谱面积Sg;将蒸馏水注入内部为真空状态下的无磁高压釜中至待测压力,然后将无磁高压釜置入核磁共振测量室进行检测,核磁共振装置的采集参数与S2相同,采集蒸馏水的核磁共振T2谱,得到蒸馏水的谱面积Sw;天然气的谱面积Sg与蒸馏水的谱面积Sw比值为待测压力的天然气的含氢指数HI。本发明可以精确地测量天然气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含氢指数,为核磁共振测井准确评价天然气储层提供依据。

    一种致密岩石覆压孔隙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099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310869777.0

    申请日:2023-07-14

    Abstract: 一种致密岩石覆压孔隙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气源、调压阀、标准室、膨胀阀、三通、高压夹持器、四通和真空泵;气源、调压阀、标准室、膨胀阀、三通、高压夹持器、四通和真空泵均通过压力管线依次连接,三通连接四通。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致密岩石覆压孔隙度测试方法及装置,采用抽真空放空方式消除掉微米、纳米级孔隙的残余气的影响。即:对覆压孔隙度测量装置增加抽真空模块,在改变覆压后通过抽真空方式消除掉上一次测量残余在微米、纳米级孔隙的气体,然后开始覆压孔隙度的测量,可以有效消除致密岩石上一次孔隙度测量时残存于微米、纳米级孔隙的气体,解决致密岩石改变覆压后直接测量孔隙度偏小的问题,提高覆压孔隙度的测量精度。

    一种识别水平井分段酸压供液层段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28516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542388.9

    申请日:2022-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别水平井分段酸压供液层段的方法及系统,具体步骤如下,获取各分段酸压施工时的井底压力、裂缝延伸压力、原始地层压力;当各分段井底压力在原始地层压力和裂缝延伸压力之间波动,则酸压沟通了多个缝洞体;计算各分段酸压施工时的井底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差值得到酸压前后油藏压力差值,根据酸压前后油藏压力差值判断沟通的缝洞体所在层段是否为主要供液层段。本发明能够在缺乏产液剖面的情况下,判断进行水平井分段改造后沟通的缝洞体个数和水平段储层的主要供液层段,达到深化储层认识和优化改造措施方案的目的。

    一种直馏柴油催化裂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074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141611.0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馏柴油催化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直馏柴油中加入酸性物质进行脱除碱性氮化物预处理;步骤2,将ZSM‑5型纳米分子筛催化剂放入反应器中进行预处理;步骤3,预处理结束后,向反应器中同时通入直馏柴油和惰性稀释气体,进行催化裂解反应,生成低碳烯烃;所述酸性物质为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二氢钾所组成群组中的一种或两种,酸性物质加入量为直馏柴油质量的1%‑5%;所述惰性稀释气体为氮气、氦气和氩气所组成群组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直馏柴油和惰性稀释气体的摩尔比为1:0.1‑1。本发明直流柴油催化裂解的方法能够提高柴油的转化率和低碳烯烃收率,而且能够延长催化剂单程周期。

    一种低碳烃的转化利用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6867578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510923654.6

    申请日:2015-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烃的转化利用工艺,该工艺将富含碳四碳五碳六烷烃的物料(拔头油、焦化轻石脑油、油田轻烃或戊烷油)与富含烯烃的物料(催化裂化碳四或裂解碳四等)混合生产丁二烯、戊二烯及富含高辛烷值醚类化合物汽油组分。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将富含碳四碳五碳六烷烃的物流和富含烯烃的物流混合后,依次经过催化脱氢单元、氧化脱氢单元,产物在分离出丁二烯和戊二烯后,再送入醚化反应单元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该工艺提高了富含碳四碳五碳六烷烃物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同时也为混合碳四、催化轻汽油等富含烯烃原料提供了一条利用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