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5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04839.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10K11/172 , G10K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声子晶体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声子晶体结构及其设计方法。设计方法包括:设置声子晶体单元第一截面尺寸和目标厚度尺寸,声子晶体单元包括固态散射体和基体;设置散射体的第二截面尺寸的预设范围,在预设范围内选取多个不同的第二截面尺寸;获取不同的第二截面尺寸对应的色散关系曲线图,得到多个完全带隙,比较多个完全带隙的宽度得到目标完全带隙;根据目标完全带隙得到散射体的目标截面尺寸;将多个声子晶体单元进行阵列排布形成声子晶体结构。本发明从声子晶体结构的声子晶体单元出发,提供基于材料和边界尺寸确定,散射体的截面尺寸为变量的声子晶体单元的设计流程,得到最佳带隙特征的声子晶体单元及声子晶体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20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011380258.0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包括样本前处理单元,用于将待检测样本转移到核酸提取孔板上;至少一个核酸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核酸提取孔板上待检测样本中的核酸;至少一个体系配制单元,用于将核酸扩增试剂与来自所述核酸提取单元的核酸混合;至少一个核酸检测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体系配制单元的核酸进行核酸扩增与检测;耗材准备单元,用于向所述样本前处理单元、所述核酸提取单元和所述体系配置单元提供耗材;样本后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核酸提取单元和所述核酸检测单元产生的医疗垃圾;多个传递单元,用于隔离或顺通所述传递单元与其他单元及物料传递。由于覆盖了核酸检测的各个环节,避免了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和提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896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61603.8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FQ‑RCA的RNA等温实时基因分型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FQ‑RCA的RNA等温实时基因分型方法,先通过splintR DNA连接酶连接分别与野生型RNA和突变型RNA完全匹配的两条锁式探针,形成DNA环状模板,再通过含有两套FQ探针的RCA反应进行实时荧光信号检测。此方法将FQ探针和RCA技术结合,实现了对RCA反应中突变位点的实时检测,并结合了splintR DNA连接酶能够以RNA为夹板高效连接DNA的特性,以及两套锁式探针相互竞争减少非特异性连接的方法,可以直接以RNA为靶标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无需逆转录成cDNA。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78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1910588093.7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C12M1/00 , C12M1/42 , C12Q1/68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通道等温扩增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离子选择性电极、第二基板、第二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第三基板;第一电信号引出连接件、第二电信号引出连接件、电信号采集电路板以及处理器。通过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采集样本的电信号对等温扩增技术的扩增结果进行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对扩增结果进行判定;通过设置双通道进行等温扩增,可以同时对两个样本进行检测,且可以通过将一个样本设置成空白对比样,便于与另一个样本进行对比,减少检测结果的误判;并且离子选择性电极小巧,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从而双通道等温扩增装置也较为小巧,便于携带和收纳,扩增结果的检测成本也很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90814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04980.6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苏州国科芯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Q1/68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维多重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维多重的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同时使用Blocker引物、ARMS引物和探针对待测样本进行qPCR,其中,Blocker引物以野生型为靶标,ARMS引物以突变型为靶标,包括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5’端连接有尾巴序列,Blocker引物与上游引物在3’端有6~14个碱基的重复。所述方法的引物设计使得Blocker引物与野生型模板优先结合从而阻断ARMS引物与野生型模板的结合,抑制野生型等位基因的扩增,而ARMS引物与突变型模板结合从而通过qPCR富集突变型等位基因,提高对突变位点的检测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88250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358593.8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C12N15/11 , C12Q1/6806 , C40B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RNA捕获序列,包括通用引物、稀有酶切位点、细胞标签、随机分子标签和PolyT序列,通过引入稀有酶切位点序列,为后续测序接头连接提供了粘性末端,使cDNA双链两端接上两个不同的测序接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mRNA捕获的捕获载体的合成方法及一种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文库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捕获载体通过在基底材料上原位合成引入稀有酶切位点序列的mRNA捕获序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捕获载体来进行单细胞测序文库的制备,提高单细胞捕获效率以及寡核苷酸标签的标记效率,简化构建文库的流程,并且制得的cDNA双链两端接上两个不同的测序接头,保证一个哑铃型测序文库只组装一条引物及DNA聚合酶,三者的一一对应是保证单分子实时测序的前提。
-
公开(公告)号:CN109701672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049908.4
申请日:2019-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高通量微阵列单分子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和成像系统,其中,超高通量微阵列单分子芯片包括:衬底,具有用于加载样品的加样面和与所述加样面相对设置的用于观测样品的观测面;所述衬底具有多个通孔阵列单元,所述通孔阵列单元内排布有N×M个通孔,所述通孔连通于所述加样面和所述观测面,其开口具有用于表征第一子编码的第一结构和/或用于表征第二子编码的第二结构,N×M个所述通孔的第一子编码和/或所述第二子编码的集合用于表征所述通孔阵列单元的位置,其中,N≥1,M≥1。提高样品筛选效率,在对样品进行观测时可以清楚的对样品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快速定位筛选单细胞。
-
公开(公告)号:CN11224645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880031.6
申请日:2020-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机、自动化离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包括离心托盘;支架,离心托盘设置在支架上;支架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磁性装置,第一磁性装置的下方设有第二磁性装置,通过第一磁性装置与第二磁性装置之间的磁吸力驱动离心托盘离心后达到固定位置;驱动装置,位于支架的下方,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与支架转动连接。驱动装置通过转动轴驱动支架上的离心托盘转动,在离心结束后,第一磁性装置和第二磁性装置之间通过磁吸力来驱动离心托盘离心后达到固定位置,从而可以使得离心操作自动化。此装置采用的是磁吸力来控制离心托盘固定在固定位置,相对于采用摩擦力的方式此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也更加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1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899542.2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荧光采集装置及核酸检测装置,包括光源部件、第一反射元件、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所述第二反射元件和第三反射元件分布在光源部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至少分别接收光源部件在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处的边界光;第一反射面用于分别接收第二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二光源和第三反射元件反射出的第三光源,对应地第一反射面分别反射出第二反射光和第三反射光,并分别照射在孔板上的区域所在的第二面积和第三面积,分别重叠于所述第一面积的两侧的边缘区域。通过增加孔板的边缘区域的光通量,使得光源部件发射出的点光源在孔板的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光照强度差异大大减少,实现大面积的孔板均匀照明的改善,使得检测结果更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1234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50416.5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IPC: G02B6/10 , G02B6/13 , C12Q1/68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涂覆有锚定物质的零模波导孔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高折射率非反射层的沉积厚度可以缩小零模波导孔的孔内体积,显著减少孔内的游离核苷酸,提高信噪比;通过在孔内部沉积高折射率非反射层材料可以使被激发荧光的位置远离零模波导孔的金属壁,使荧光不会减弱甚至淬灭,荧光效果增强的同时也使得检测更加灵敏;选取设定的高折射率非反射层材料以及沉积厚度(即控制孔内样本与非反射壁的折射率)可以在增强荧光与保证酶活性之间获得最佳平衡;通过使用掩模版和正胶的光刻可以使每个零模波导孔中心底部精确的连接DNA聚合酶,提升孔的利用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涂覆有锚定物质的零模波导孔结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