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42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37830.5
申请日:2024-01-10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0W30/095 , B60R16/023 , B60R21/0134
摘要: 本申请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碰撞检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车辆的状态信息和至少一个潜在行人目标的属性信息计算每个潜在行人到达接近点的第一时间信息和到达离去点的第二时间信息,再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识别每个潜在行人的碰撞类型,并计算碰撞类型为横向碰撞类型的潜在行人目标的碰撞时间信息,由此确定横向碰撞类型的潜在行人目标与车辆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风险。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信息和潜在行人目标的属性信息得到横向碰撞类型的潜在行人目标的碰撞风险,提高行人碰撞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车辆的安全性,有效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332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10669.9
申请日:2023-09-19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T17/20 , G16C60/00 , G06F18/15 , G06F18/2113 , G06F18/214 , G06F18/27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1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度的车辆轻量化仿真方法、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搭建结构强度、耐撞仿真模型;验证仿真模型准确性;设定优化目标及边界条件;优选设计变量;灰度关联分析;熵权法确定最优解集;验证优化结果;确定最终轻量化方案。本发明采用贡献度分析科学筛选样本、并采用基于熵权的适用于小样本量具有较高优势的灰色关联度法开展多目标优化,可灵活的用于车身某一总成或某一区域的快速优化且能达成较高的优化精度,能更好的适用于乘用车短周期多目标轻量化。且传统的多目标轻量化方法均未将材料成本进行优化,本发明利用熵权法可将材料成本进行多目标优化,增加额车身轻量化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40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1033487.4
申请日:2022-08-26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车辆。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的状态信息,基于状态信息判断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是否处于上电状态;在确定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处于上电状态的情况下,判断车载电源是否满足供电条件;在确定车载电源满足供电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执行待机模式,执行待机模式包括获取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的工况信息;在确定发动机和工况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生成控制指令集,控制指令集用于开启空气供应装置、第一电动阀门、第二加热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二电动阀门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颗粒捕集装置的再生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1116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00588.6
申请日:2023-05-06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车翻滚碰撞仿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仿真方法基于LS‑DYNA软件,包括以下步骤:对模型中除底盘部件之外的零件进行刚体化处理;对翻滚工况中不发生变形的底盘部件进行刚体化处理;对翻滚工况中发生变形的底盘结构部件进行1D化降维处理;设置模型初始时间步长;建立传感器参数;建立模型刚柔转换参数;建立模型时间步长转换参数。本发明将翻滚工况模型计算时间由8天缩短至1天,满足项目开发周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52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46185.X
申请日:2023-06-21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0W30/095 , B60W50/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碰撞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倒车场景下自车与目标物体的相对运动数据,根据所述相对运动数据和预设车身参数确定虚拟安全车道宽度与预测碰撞时间,根据所述虚拟安全车道宽度和所述预测碰撞时间确定所述自车的碰撞预测结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利用倒车场景下获取的自车和目标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数据以及预设车身参数确定出基于自车的虚拟安全车道宽度与预测碰撞时间,进而根据虚拟安全车道宽度与预测碰撞时间去确定自车的碰撞预测结果,实现了倒车场景下的车辆碰撞预测,提高了行车安全和用户驾驶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6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578096.4
申请日:2022-05-25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包括:通过第一管道与曲轴箱的活塞腔的进气口连通的空滤总成;与曲轴箱的回收通道连通的油气分离器;设置在第一管道上的进气歧管;油气分离器与进气歧管通过第二管道连通;与进气歧管连通的可燃气体吸附器,可燃气体吸附器与油气分离器通过第三管道连通;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开关控制阀;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开关控制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可燃气体吸附器,将曲轴箱混合气中的可燃气体进行吸附过滤,使进入气缸的气体中不含可燃物或含量很少,从而使进入三元催化器的排气不再发生二次燃烧,有效降低三元催化器内部的温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96203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210642657.2
申请日:2022-06-08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02D41/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进气系统管路结焦的检测方法及其系统、车辆,其中,该检测方法包括:采集目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发动机的目标工况信息,在目标工况信息不满足预设标准状态的情况下,基于历史数据信息,确定目标诊断标准,或者,在目标工况信息满足预设标准状态的情况下,确定目标诊断标准为第一诊断标准,基于目标诊断标准,比较目标工况信息与预置信息,得到比较结果,在比较结果指示目标车辆的发动机出现进气系统管路结焦故障的情况下,输出故障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实时检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管路结焦故障,导致发动机可靠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5597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103359.2
申请日:2022-09-09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C21/00 , G01S13/86 , G01S13/9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觉感知的优化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其中,视觉感知的优化方法包括获取初始感知信息和感知边界,感知边界为视觉摄像头的视觉感知范围中的边界范围;基于初始感知信息,确定目标对象的位置;响应于目标对象的位置在感知边界内,确定初始感知信息包括第一目标对象信息和第二目标对象信息,其中,第一目标对象信息为视觉摄像头感知得到,第二目标对象信息由毫米波雷达感知得到;将第一目标对象信息和第二目标对象信息进行融合得到第一目标对象感知信息。本发明解决了视觉摄像头在感知感知边界内的目标时,因视觉摄像头感知特性无法完整识别目标信息,存在感知目标准确性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9257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1128587.3
申请日:2019-11-18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0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热熔自攻丝铆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熔自攻丝铆接接头建模与仿真方法。本发明通过热熔自攻丝铆接成形仿真获得热熔自攻丝铆接接头三维模型,提取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云图;然后将温度分布云图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提取每个温度区间对应的宽度;对每个温度区间的铆接接头进行硬度检测,对各个温度区间的铆接接头材料本构模型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应用到修正的热熔自攻丝铆接接头原始模型的各个区域,得到热熔自攻丝铆接接头模型。本发明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建模工作量的同时获得精确的铆接接头三维模型,可以更准确描述有限元分析中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行为,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48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35300.4
申请日:2022-08-26
申请人: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的控制方法。方法包括:判断太阳能充电装置是否满足工作条件;在确定太阳能充电装置满足工作条件的情况下,判断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是否处于上电状态;在确定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处于上电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执行待机模式,执行待机模式包括获取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再生系统的工况信息;在接收到驻车颗粒捕集装置辅助加热指令的情况下、且发动机未处于点火运行状态、以及工况信息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则退出待机模式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集,其中,第一控制指令集用于控制第一加热装置开启。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颗粒捕集装置的再生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