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451028.3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21C15/18 , G21C15/2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与热管反应堆,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包括:钠容器;热循环管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以及第三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与液体钠进口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用于设于热管反应堆中,所述第三换热管路与液体钠出口连通;余热排出管路,包括第一排热管路以及第二排热管路;以及,热交换器。本发明提供的热管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装置与热管反应堆,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热管反应堆耦合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系统紧急停堆后堆芯余热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0425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193640.5
申请日:2021-10-13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舶冷却器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自封堵共形冷却器及船体,该冷却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内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自动封堵结构;自动封堵结构包括撑座和堵块,撑座绕设于换热管内壁,撑座开设有流道,堵块设于流道内并通过弹性连接件与撑座连接,堵块在受力增大的状态下移动至与撑座接触以将流道的一端封堵。本发明内嵌式的自动封堵结构,在堵块与撑座之间形成换热介质的流道,当换热管发生冲击破口海水进入换热管内部时,换热管内部压力增大,堵块在压力增大作用下向撑座移动,堵块移动至与撑座贴合以将流道封堵,实现换热管的自动封堵,避免海水混入管侧工质,有效保证了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了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35356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451327.7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通道结构及印刷电路板换热器。上述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通道结构,包括多个换热板片,每个换热板片沿其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肋条,相邻两个肋条之间形成交替排布的扩张腔和收缩腔;其中,扩张腔的宽度大于收缩腔的宽度,沿工质的流动方向,多个扩张腔的长度依次递增或递减,多个收缩腔的长度依次递减或递增。本发明提供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换热通道结构,通过在换热板片上布置连续的扩张腔和收缩腔,改变气体声波的透射系数,满足降低声波透射强度的需求;同时通过合理改变扩张腔和收缩腔的长度,降低特定频率区间声波的透射系数,满足宽频率范围的气体消声降噪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1451310.1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21C15/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核动力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子系统,反应堆子系统内设置有滑道,滑道延伸至冷却子系统内;冷却子系统,冷却子系统设有多个通海口,其中,位于冷却子系统的底部的通海口设有阀门,冷却子系统与反应堆子系统连接且分隔,冷却子系统内设置有液态金属;停堆棒,停堆棒设置在滑道内;启动子系统,启动子系统的部分设置在滑道内,并与停堆棒和阀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发生事故时,利用液态金属热胀冷缩的原理推动启动子系统运动,在实现停堆的同时将阀门打开,从而为冷却子系统和反应堆子系统进行降温,提升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可靠性,保证了反应堆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77672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0924957.5
申请日:2021-08-12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测量装置,涉及压力测量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集气器、压力引出管、压力测量器、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均与所述集气器连通,所述压力引出管的第一端与待测主管路相连通,所述压力引出管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相连通;所述压力测量器用于检测所述压力引出管中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二支管具有螺旋段,所述第一支管安装有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二支管安装有第二切换阀,在所述第一切换阀与所述第二切换阀中的其中一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另一个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压力测量装置能够避免与待测主管路产生共振,提高压力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867110.8
申请日:2021-07-29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18/2431 , G06F18/25 ,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F18/22 , G06N3/0455 , G06N3/0985 , G06N3/089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业系统故障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将目标工业系统的运行参数输入自编码器模型,输出所述运行参数的特征向量;将所述运行参数的特征向量输入元学习模型中,输出所述目标工业系统的第一类别;根据所述运行参数的特征向量获取所述目标工业系统的第一故障因子,根据所述第一故障因子获取所述目标工业系统的第二类别;根据所述目标工业系统的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获取所述目标工业系统最终的类别。本发明实现使在样本不均衡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获取目标工业系统的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并联合具有高识别精度的第一类别和第二类别,获取目标工业系统最终的类别,有效提高故障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03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011174222.7
申请日:2020-10-2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动力设备壳侧冷却换热系统,包括: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换热器和射流装置;换热器设置在船体与外船板之间,换热器包括上封头、下封头、换热管和外壳体,外壳体与船体之间形成换热腔,换热管位于换热腔内,换热腔和换热管竖向设置,换热管连通上封头和下封头,上封头和下封头连通舱内动力设备冷却管路,外壳体上设置有分别连通换热腔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外船板上设置有海水入口和海水出口;射流装置位于出水口位置,射流装置连接舱内中压空气系统并朝向海水出口喷射中压空气。动力设备壳侧冷却换热系统能够对舱内的动力设备进行降温,实现换热器与海水的强制对流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并且能够调节换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166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271238.4
申请日:2021-10-29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及船舶冷却系统,所述模块化舷间冷却器包括壳体、管束及多个折流挡板;管束设于壳体内;管束与壳体之间形成壳程流道;壳体靠近管束的一端的壳壁上设有进水口,壳体靠近管束的另一端的壳壁上设有出水口;多个折流挡板设于壳体内;多个折流挡板分别与管束连接,并沿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按照多个折流挡板的排布顺序,上一个折流挡板的尾端相对于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宽度方向倾斜伸向下一个折流挡板的首端,以使得壳程流道为蛇形流道。本发明可控制冷却流体在模块化舷间冷却器的壳程流道内往复折流,不仅可避免死区,确保冷却流体与管束的充分接触,而且降低了折流中冷却流体的流动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39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831060.8
申请日:2021-07-22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紧凑型换热器,包括冷凝器主体,冷凝器主体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凝区和凝水区;多个冷凝单元,每个冷凝单元均包括支流管道和相互间隔设置的两个超亲水导流壁;支流管道设有朝外侧喷射的喷射口;相邻所述冷凝单元中的两个超亲水导流壁之间的缝隙构成第一冷却通道,同一冷凝单元中的两个超亲水导流壁之间的缝隙构成第二冷却通道。本发明提供的紧凑型换热器,水膜使相邻冷凝单元之间的超亲水导流壁的缝隙构成蒸汽冷却的第一冷却通道,起到增强换热面积,强化换热和缩短蒸汽冷凝通道长度的功能,而水膜在同一冷凝单元两超亲水导流壁之间构成的第二冷却通道用于对未完成冷凝的少量蒸汽和不凝气体进行再次冷凝,可减少凝汽器高度尺寸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5210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266317.6
申请日:2021-10-28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装置,包括:进气室,所述进气室设有乏汽进口;冷凝室,与所述进气室连通,所述冷凝室内设有冷凝结构,所述冷凝结构包括冷凝主体以及分布于所述冷凝主体上的多个雾化喷嘴,所述冷凝结构用于冷凝乏汽;以及,水箱,设于所述冷凝室之后,用于收集冷凝水;其中,所述冷凝主体具有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用于供过冷水流动,所述第二管路用于供气体流动,各所述雾化喷嘴分别与所述第一管路以及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用于雾化过冷水。本发明提供的冷凝装置,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混合冷凝装置的水膜与乏汽的冷凝接触面积有限,实际传热端差偏离设计值,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