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4745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081834.6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燃烧室和喷嘴间引气回路的低压力开启止回阀,包括通流衬套、滑动芯体、复位弹簧、阀壳体、密封垫圈和压紧接头。通流衬套与滑动芯体采用头、尾两点插接,复位弹簧套接在两者之间,此三者安装于阀壳体内部,压紧接头螺纹连接阀壳体,同时左侧端面依次压紧两个密封垫圈和通流衬套的外环凸台。本发明采用弹簧结构定位、两点支撑、半矩形通流槽和薄壁结构件等设计方法,减小阀门开启阻力,实现引气正向通流低压力开启和高通流能力,当不需要引气时,在逆向冲击及弹簧作用下快速止回,有效解决当前燃气轮机燃烧室和喷嘴间引气回路的低压力开启困难和不能及时止回的难题,提高了燃气轮机整体经济性和降排放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8271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910252634.9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IPC: F23R3/38
Abstract: 一种双油路双旋流结构的空气雾化喷嘴,涉及热能与动力工程设备领域。现有喷嘴为单油路喷嘴,燃油流量低的情况下,燃油压差小和燃烧室效率低。本发明包括一级旋流器、二级旋流器和喷嘴本体,一级旋流器安装在喷嘴本体内,二级旋流器套装在喷嘴本体的喷口端,二级旋流器喷出的空气通过导流套导流,喷嘴本体上安装主油路进油管和副油路进油管,喷嘴本体内开有主油路进油孔、环形主油路进油孔、副油路进油孔、弧形副油路进油孔、主油路喷油孔和副油路喷油孔,主油路进油管、主油路进油孔、环形主油路进油孔和主油路喷油孔连接并相通,副油路进油管、副油路进油孔、弧形副油路进油孔和副油路喷油孔连接并相通。本发明用于燃气轮机液体燃料的雾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82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0436178.5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燃料控制系统的燃气轮机启动逻辑方法,可保证燃气轮机在燃烧不同燃料时,均可以完成燃气轮机的启动过程的目的。应用本发明的燃气轮机可采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实现燃气轮机的启动,在启动过程中可依据燃料与空气的当量比实时调节供应燃料量;采用液体燃料在启动时,依据燃烧室压力变化情况向喷嘴雾化空气路供入辅助雾化空气,改善点火性能、雾化效果及燃烧效率;基于燃料吹扫系统,依据机组燃烧燃料的状态,利用燃烧室环腔引气对另一种燃料路进行吹扫,防止燃料路高温积碳;采用不同燃料机组启动失败后,本发明均有相应的处置逻辑,防止产生次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4134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810324240.5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IPC: F23R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能与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流量旋流器,包括可旋转内轮毂、固定式外轮毂和可旋转叶片;可旋转叶片一侧安装于固定式外轮毂,其另一侧安装于可旋转内轮毂上;可旋转内轮毂包括内轮毂底板和内轮毂出口环道;固定式外轮毂包括外轮毂底板和外轮毂出口环道;可旋转叶片包括可旋转叶片本体、第一叶片滑动轴、第一叶片旋转轴、第二叶片滑动轴和第二叶片旋转轴;该旋流器可以改变叶片安装角和旋流器通流面积,从而改变进入旋流器的空气流量和旋流数,克服了传统固定式旋流器叶片角度和空气流量不可调整的缺点,实现了旋流器非拆卸式在线调节;节省了停机更换、试验调试的时间,提高了旋流器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32197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518247.9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旋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交错喷射双通道扭转旋流器。本发明中旋流器叶片两侧均布置若干燃料孔,实现旋流槽内燃料双向喷射,且燃料孔交错分布,增加燃料与空气掺混面积。本发明采用双通道双扭转,两种旋流槽分别设为周向变宽和周向变窄,实现相邻旋流槽流出混气之间的交叉流动,增强湍流脉动,形成混气与混气之间的二次掺混。本发明的旋流器结构紧凑,可增强空气和燃料的掺混,增加混气之间的掺混,以此形成充分均匀掺混的可燃混气,实现稳定燃烧,抑制燃烧振荡的有益技术效果,获得超低排放,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9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083154.8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向预混的低排放火焰筒,包括火焰筒前端内筒、火焰筒前段外筒、火焰筒腰部旋流栅板、火焰筒后段;所述火焰筒前段内筒与火焰筒前段外筒嵌套安装,分别焊接在火焰筒腰部旋流栅板前段,形成环腔型夹层;火焰筒腰部旋流栅板后端通过焊接与火焰筒后段连接。本发明相比于国内其他燃气轮机火焰筒,通过在火焰筒前段增加内外套筒和腰部旋流叶栅的方式,在有限空间实现了火焰筒内燃烧区轴向分级。实现了燃料与空气充分预混,提升燃烧区火焰温度均匀性,实现了混合气以旋流形式进入火焰筒,提升燃烧稳定性,达到避免燃料投放位置集中,燃料空气掺混不均匀导致燃烧区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大量氮氧化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36178.5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燃料控制系统的燃气轮机启动逻辑方法,可保证燃气轮机在燃烧不同燃料时,均可以完成燃气轮机的启动过程的目的。应用本发明的燃气轮机可采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实现燃气轮机的启动,在启动过程中可依据燃料与空气的当量比实时调节供应燃料量;采用液体燃料在启动时,依据燃烧室压力变化情况向喷嘴雾化空气路供入辅助雾化空气,改善点火性能、雾化效果及燃烧效率;基于燃料吹扫系统,依据机组燃烧燃料的状态,利用燃烧室环腔引气对另一种燃料路进行吹扫,防止燃料路高温积碳;采用不同燃料机组启动失败后,本发明均有相应的处置逻辑,防止产生次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352B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011162306.9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压紧转化为径向密封的塔式旋流器流量试验装置,包括稳压筒、凸凹型盖板、十字压板,稳压筒和凸凹型盖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一起,凸凹型盖板为内腔面采用凸阶、外凹腔采用阶梯式设计,凸凹型盖板的中心开有中心孔,中心孔设置锥柱形橡胶塞和塔式旋流器,塔式旋流器的轴向位置通过阶梯的小平端面进行固定,凸阶与中心孔边缘采用圆滑过渡的进气角,十字压板固定在凸凹型盖板上,十字压板的中部开孔,塔式旋流器的中部位于十字压板中部的孔里。本发明O型圈在所形成三角形环带空间内密封紧实可靠,实现将轴向压紧转化为径向密封,有效解决当前塔式旋流器非必须轴向安装端面愈加变小而导致的流量试验密封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65734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20054.4
申请日:2020-03-2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IPC: F23R3/42
Abstract: 一种混合分级超低排放火焰筒,它涉及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火焰筒采用气膜冷却形式,存在难以同时实现高效冷却和低一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本发明的混合分级超低排放燃烧器、火焰筒衬套、混合器和座圈由左至右依次连接,火焰筒衬套一端与混合分级超低排放燃烧器末端连接;火焰筒衬套另一端与混合器连接;前机匣套设在混合分级超低排放燃烧器上,前机匣一端与燃烧器的机匣前法兰连接;第一衬套套设在火焰筒衬套上,第一衬套左端与前机匣连接,第二衬套套设在混合器上,第二衬套左端与第一衬套连接,第二衬套右端与座圈连接。本发明用于实现火焰筒同时兼顾高效冷却和低一氧化碳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45542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899450.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三研究所
Abstract: 非冷却高温电偶耙,涉及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测量方法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中,高温保护管(3)管壁上开有若干个小孔(A);每个小孔(A)内嵌入一个陶瓷管(2);B型热电偶(1)的电偶丝位于高温保护管(3)内,电偶丝测点通过陶瓷管(2)延伸到高温保护管(3)外部;高温保护管(3)内部填充高温胶(4);电偶丝另一端与航空插头(9)电气连接;航空插头(9)通过转接管(8)与高温保护管(3)固定连接;安装螺母(5)套在高温保护管(3)与转接管(8)连接处;电偶耙采用非冷却多点一体化集成设计;测点采用等环截面积布置。本发明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