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606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52225.4
申请日:2020-03-06
IPC分类号: E01D19/12
摘要: 一种拼装式预制钢混梁桥面板,包括预制混凝土板本体和端部钢板,端部钢板设置于预制混凝土板本体纵向两端;端部钢板包括焊接部、连接部和加强部,焊接部用于焊接两相邻的端部钢板,连接部用于连接端部钢板和预制混凝土板本体,加强部用于加强两端部钢板连接位置的连接强度,焊接部设置于连接部上端,加强部设置于连接部下端,焊接部、连接部和加强部位于同一板面。本桥面板整体性好,可与钢梁进行有效连接后共同工作,连接件处后浇带混凝土具有良好性能,保证桥面板与钢梁的有效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7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8026.4
申请日:2023-12-26
IPC分类号: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T7/00 , G06F18/21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桥梁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桥梁表面进行拍摄获取桥梁表观图像;S2、将离散的桥梁表观图像拼合成桥梁整体图像;S3、在桥梁整体图像上通过图像识别获取病害发生部位、病害特征和病害程度数据;S4、根据病害发生部位、病害特征和病害程度数据分别计算桥梁静态评价指标和桥梁动态评价指标;S5、通过桥梁动态评价指标对桥梁静态评价指标进行结果修正,得到修正后桥梁融合评价结果;S6、对修正后桥梁融合评价结果进行分级评价。本发明将检查、检测与结构响应检监测指标融合评价,解决了传统的桥梁安全检测监测评估体系的局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745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70577.0
申请日:2019-09-16
申请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铁道战备舟桥处 , 山东中铁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桥梁水下桥墩检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观检测系统,结构检测系统,地形地貌检测系统,水文检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振动观测系统和整体结构状态模块,外观检测系统、结构检测系统、地形地貌检测系统、水文检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振动观测系统均包括五个劣化评定等级且各项等级结果通过加权运算传递至整体结构状态模块,整体结构状态模块选择各结构中劣化程度最高的等级作为输出等级并同时输出该等级相应的评价与措施。本发明对桥梁水下桥墩进行整体评估,反应桥梁水下桥墩复杂环境的使用状况并指出对应措施;整合单项检测内容,对桥梁水下问题进行汇总,防止漏项。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7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74597.0
申请日:2023-12-21
IPC分类号: G06N3/08 , G06V10/26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V10/80 , G06V10/8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分割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桥梁养护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割图像和对应的标签图像;将待分割图像输入图像分割模型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得到语义分割概率图;将语义分割概率图输入图像分割模型的重构网络,得到第一重构图像,将标签图像输入重构网络,得到第二重构图像;根据语义分割概率图和标签图像确定第一损失,根据第一重构图像和第二重构图像确定第二损失,并基于所述第一损失和所述第二损失更新所述图像分割模型的模型参数;其中,所述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用于获取并融合所述待分割图像的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所述重构网络用于基于随机掩码机制进行图像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567745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0870577.0
申请日:2019-09-16
申请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铁道战备舟桥处 , 山东中铁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桥梁水下桥墩检测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观检测系统,结构检测系统,地形地貌检测系统,水文检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振动观测系统和整体结构状态模块,外观检测系统、结构检测系统、地形地貌检测系统、水文检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振动观测系统均包括五个劣化评定等级且各项等级结果通过加权运算传递至整体结构状态模块,整体结构状态模块选择各结构中劣化程度最高的等级作为输出等级并同时输出该等级相应的评价与措施。本发明对桥梁水下桥墩进行整体评估,反应桥梁水下桥墩复杂环境的使用状况并指出对应措施;整合单项检测内容,对桥梁水下问题进行汇总,防止漏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71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38381.4
申请日:2021-03-30
发明人: 苏永华 , 袁磊 , 石龙 , 刘全仁 , 王晓奎 , 葛凯 , 王建军 , 张俊俭 , 郭涛 , 刘吉元 , 班新林 , 马宏亮 , 朱永胜 , 赵铁军 , 齐飞 , 贺海霞 , 杨德智 , 杨春强 , 田英 , 梁志荣 , 石永军 , 陈胜利 , 李承君 , 刘楠 , 卢小永 , 洪学英 , 李旭
IPC分类号: E04G2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量化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包括两个锚固单元(1)、至少一条钢绞线(2)和若干减振索夹(3),两个所述锚固单元(1)分别设置于桥梁底面两端位置,所述锚固单元(1)锚固所述钢绞线(2)并使所述钢绞线(2)在两端位置呈折线向下弯折,弯折角为4~10°,所述减振索夹(3)均匀设置于所述锚具(12)单元之间的所述桥梁底面,所述钢绞线(2)穿过所述减振索夹(3),所述减振索夹(3)用于对所述钢绞线(2)中间段进行减振;所述钢绞线(2)为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2)。本发明通过端部转向和分散锚固装置,确保在取得较高的加固效率的同时,满足张拉、锚固的构造和受力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622133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28716.7
申请日:2020-0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桥梁体外预紧力加固体系,包括体外筋(1)、锚固装置组(2)和减振装置组(3),所述体外筋(1)沿桥体纵方向设置于T梁(01)底端,所述锚固装置组(2)设置于所述T梁(01)梁端下底面,所述减振装置设置于所述T梁(01)中部下底面,所述锚固装置组(2)锚固所述体外筋(1)两端,所述减振装置工作区域作用于所述体外筋(1)径向方向。本发明在体外加固体系中设置减震器,以减小列车通过时体外索的振动;采用直线布束形式,在满足各项静力和疲劳受力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优化绞线数量,可满足将直线预应力束布置于T梁翼缘底部的构造和受力要求,具有外部整齐、耐久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348329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011162095.9
申请日:2020-10-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预应力锚垫板及螺旋筋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试件;S2、将所述试件安装至试验台座上;S3、根据试件各项数值计算锚垫板传力试验中钢绞线束抗拉力标准值;S4、使用压力机对所述试件进行加载并记录测试数据;S5、加载完毕后,根据加载数据判定合格与否。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高强预应力锚垫板及螺旋筋的评价方法,过程中各级的暂停与观测并读取裂缝宽度,验证试件是否满足预应力结构锚固区域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以主要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及裂缝宽度;在加载力到达1.0后要加载至破坏,验证试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从而判断承载能力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留足充分的安全余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50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650309.1
申请日:2021-12-30
发明人: 董亮 , 苏永华 , 班新林 , 胡所亭 , 许见超 , 向琪芪 , 葛凯 , 吴贻珂 , 陈浩瑞 , 李克冰 , 陈胜利 , 孙明德 , 杨心怡 , 袁磊 , 尹京 , 王乐然 , 刘吉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路桥过渡段台背装配式缓冲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缓冲结构包括受纵向挤压可弹性变形以及回缩的路基纵向冻胀变形协调板,所述路基纵向冻胀变形协调板为分块组装式结构,路基纵向冻胀变形协调板紧贴桥台台背设置;还包括用于将路基内及桥台台顶面渗下水分汇集排出的排水结构,排水结构设在路基纵向冻胀变形协调板上。本发明可显著减少台背路基填料的纵向冻胀变形和冻胀力对桥台和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弥补了国内外鲜有考虑寒区路桥过渡段路基三向冻胀引起墩台变形的过渡段病害问题,这对于提高寒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台背的服役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34832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162095.9
申请日:2020-10-2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强预应力锚垫板及螺旋筋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试件;S2、将所述试件安装至试验台座上;S3、根据试件各项数值计算锚垫板传力试验中钢绞线束抗拉力标准值;S4、使用压力机对所述试件进行加载并记录测试数据;S5、加载完毕后,根据加载数据判定合格与否。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超高强预应力锚垫板及螺旋筋的评价方法,过程中各级的暂停与观测并读取裂缝宽度,验证试件是否满足预应力结构锚固区域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以主要控制混凝土的裂缝开展及裂缝宽度;在加载力到达1.0后要加载至破坏,验证试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要求,从而判断承载能力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并留足充分的安全余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