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网谐波阻抗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668134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1910974552.5

    申请日:2019-10-14

    IPC分类号: G06F30/20 G06F17/18 G01R27/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网谐波阻抗确定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应用于电能质量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组谐波数据;基于每组谐波数据对预设回归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每组谐波数据对应的回归系数;根据每组谐波数据以及该组谐波数据对应的回归系数确定每组谐波数据对应的样本决定系数;若某一组谐波数据对应的样本决定系数大于预设阈值,则将该组谐波数据对应的回归系数添加至最优系数集合;根据最优系数集合中回归系数的值确定牵引网的谐波阻抗值。本发明提供的牵引网谐波阻抗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能够提高牵引网谐波阻抗计算的准确度。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显罩板

    公开(公告)号:CN113799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27856.2

    申请日:2021-03-02

    IPC分类号: B61D49/0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内显罩板。该内显罩板包括:前面板,沿竖直方向设置,并设置有贯穿其厚度、且与显示设备的显示区域相对应的窗口;两个连接支架,平行设置于前面板的两端部;连接支架,包括固定连接于前面板的内侧面的竖直支架和与竖直支架垂直设置的水平支架;后型材,固定连接于水平支架远离前面板的一端部;检修面板,通过铰链转动地安装于后型材;锁具,固定安装于检修面板上,用于控制检修面板的锁闭和解锁;在后型材、两个水平支架以及前面板的底部之间围成检修开口;检修面板用于控制检修开口的启闭。上述内显罩板具有显示效果好、杜绝玻璃碎裂和检修方便的特点。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9410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010800820.4

    申请日:2020-08-11

    IPC分类号: B61F5/30 B61F5/50 B61C9/5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向架及轨道车辆。转向架包括轮对,轮对轴箱,直驱电机和电机轴箱,轮对包括车轴和固定在车轴外周面的两个车轮,车轴凸出于两个车轮之外,轮对轴箱设置在车轴的两端;直驱电机位于两个车轮之间;电机轴箱位于直驱电机和车轮之间;其中,直驱电机的转子与电机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以驱动车轴,直驱电机的定子与电机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本申请采用设置在车轴上的直驱电机直接带动车轴转动,从而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电机与车轴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降低了转向架使用时的噪声,有利于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一种轨道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40762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832095.6

    申请日:2019-09-04

    IPC分类号: B60L50/00 B60L1/0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包括:直流母线;辅助变流器,与所述直流母线连接;充电机,与所述辅助变流器连接;超导磁体储能装置,与所述充电机连接;其中,在所述直流母线提供直流电时,所述辅助变流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为所述充电机供电,所述充电机将所述充电机提供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对给所述超导磁体储能装置进行充电,所述超导磁体储能装置进行储能;在直流母线无直流电时,所述超导磁体储能装置为与所述充电机连接的直流负载供电。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轨道车辆的传统储能装置笨重,体积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基于并联电容器的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32489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42239.1

    申请日:2020-11-09

    IPC分类号: H02J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并联电容器的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及方法,属于电池均衡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电池组内单体电池之间存在不均衡性,导致电池过早退化、利用率低的问题。其包括由N个单体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和电压均衡模块,所述电压均衡模块由与单体电池并联的LC单元、B‑LC控制开关组和LC‑LC控制开关组组成,其包括B‑LC能量传输工作状态和LC‑LC能量传输工作状态。本发明适用于基于并联电容器的电池组均衡控制电路及方法。

    一种车厢、头车厢、中间车厢和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09808719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810246504.X

    申请日:2018-03-23

    IPC分类号: B61D17/06 B61G5/10 B61L15/0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由顶架、侧墙和底架围成的车厢厢体,所述车厢厢体的至少一端设有端墙,所述端墙的外墙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车厢端墙上设置的所有连接器之间通过线路连通;所述车厢厢体内设有与车内电气设备连接的180度旋转继电器开关。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每辆列车的点餐式编组型式;每辆车厢在编入一列动车组时,其排布方式不受限制,可以任意编入列车,在保证列车各系统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了编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编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基于列车牵引系统的PHM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9775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568202.1

    申请日:2020-06-19

    IPC分类号: G06F13/42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轨道交通牵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列车牵引系统的PHM系统,包括:在列车牵引系统中设置的TCU上设置独立的CMS板卡,CMS板卡用于从TCU上获取待处理数据,将待处理数据用于PHM运算,并将得到的运算结果直接导出或传输给TCU上设置的CPU主板上。本发明通过CMS板卡直接从TCU获取待处理数据,获得的数据量大且比较准确,得到的运算结果中对应的故障预测比较准确。CMS板卡上的各个模块即可完成PHM运算以及数据导出,使得占用资源较少,减少了对其他数据处理的影响且数据导出时延较小。

    一种车厢、头车厢、中间车厢和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09808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0246504.X

    申请日:2018-03-23

    IPC分类号: B61D17/06 B61G5/10 B61L15/00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由顶架、侧墙和底架围成的车厢厢体,所述车厢厢体的至少一端设有端墙,所述端墙的外墙体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连接器;所述车厢端墙上设置的所有连接器之间通过线路连通;所述车厢厢体内设有与车内电气设备连接的180度旋转继电器开关。本申请所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每辆列车的点餐式编组型式;每辆车厢在编入一列动车组时,其排布方式不受限制,可以任意编入列车,在保证列车各系统能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少了编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编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脉动疲劳试验机用疲劳试验装置及脉动疲劳试验机

    公开(公告)号:CN10383740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094984.4

    申请日:2014-03-14

    IPC分类号: G01N3/08 G01N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脉动疲劳试验机用疲劳试验装置及脉动疲劳试验机,包括固定架及拉伸架,固定架上连接设置有至少两个作动器,固定架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上夹具,拉伸架上设置有与上夹具对应的下夹具,上夹具及下夹具均位于至少两个作动器之间,每个上夹具及所对应的下夹具分别用于固定一个待测试工件的两端;至少两个作动器的压头分别抵顶在拉伸架上,以便作动器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能够推动拉伸架向远离固定架的方向移动,以对待测试工件进行拉伸。本发明提供的脉动疲劳试验机用疲劳试验装置及脉动疲劳试验机,能够进行小试样的拉伸疲劳试验,应用在脉动疲劳试验机上,能够扩大脉动疲劳试验及的试验范围。

    一种列车供电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及仿真建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895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1911284169.3

    申请日:2019-12-13

    IPC分类号: G06F30/20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列车供电系统的仿真建模方法及仿真建模装置,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其中,上述仿真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实时仿真系统所支持的建模工具,构建列车供电系统内各个部件的数学模型;根据各个部件的特性和实时仿真系统内各个仿真平台的性能,确定每个部件所适合的仿真平台;分别将各个部件的数学模型加载于相应的仿真平台中;根据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运行于不同仿真平台上的数学模型的对外数据接口进行标准化处理。本申请基于实时仿真系统所支持的建模工具,对列车供电系统进行仿真建模,有利于提高列车供电系统的仿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