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锚杆应变的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484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31344.5

    申请日:2020-11-06

    IPC分类号: G01B7/16 E21F17/18 G06K7/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锚杆应变的监测方法,如下:步骤一、将第一电阻式应变片、第二电阻式应变片、第二固定电阻和第一固定电阻顺次导线连接成封闭环状,形成惠斯通电桥;两两之间均各形成一连接点;步骤二、取RFID标签,RFID标签的数量与惠斯通电桥相一致;各RFID标签的电压信号输入口和接地端均与一个对应的惠斯通电桥的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导线连接;步骤三、将各惠斯通电桥的第三连接点和第四连接点均各与对应的电源连接;步骤六、将一个RFID阅读器和一台数据采集处理仪连接;使RFID阅读器进入RFID标签的射频识别范围;使用该方法不需要为应变片连接大量长的数据线,能够减少工作量,同时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且减少工作量。

    一种RFID微带贴片天线小型化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71810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599533.5

    申请日:2023-05-25

    IPC分类号: G01B7/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微带贴片天线小型化无源无线应变传感器,本发明提出的射频识别RFID微带贴片天线传感器包括介质基片、位于介质基片之上的覆铜贴片、射频芯片、位于介质基片之下的接地板、和连接上下部分的通孔。将RFID微带贴片天线传感器黏着于待测物表面,RFID微带贴片天线将随被测物一起发生变形,通过射频识别扫频无线扫频阅读器无线测量不同形变下的谐振频率大小。再根据模拟或实验确定的标定系数,换算得到最后的应变大小。该技术无需外部供电,通过射频识别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无源、无线、灵敏度高、便捷性好等优势,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面向轨道减振评估的双轮对-构架多模式激励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828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434905.0

    申请日:2022-11-16

    IPC分类号: G01M7/02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轨道减振评估的双轮对‑构架多模式激励设备及方法,该设备自身可产生两种激励模式,一种是直接冲击于钢轨的落轴激励模式,开展双轮对作用下无砟轨道的落轴试验;另一种是施加在车轴位置的落锤激励模式,形成转向架构架‑双轮对‑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的脉冲激扰源。本发明结合振动响应测试系统、轨道减振效果评估模块,充分考虑车辆转向架对轨道的耦合作用,真实再现运营列车的激励载荷特征,解决减振轨道在既有实验室激励模式下的减振评估结果与在实际列车运营激励下的减振测试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为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措施优化提供建议。

    一种桥梁变形监测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297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85699.0

    申请日:2023-08-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变形监测方法,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待测桥梁的标志点、支座参考点及多个测点;获取待测桥梁的正视图像及旋转图像;以正视图像为基准图像,以正视图像与旋转图像的重叠区域同名点为约束,将旋转图像向基准图像进行投影变换,得到等效正视图像;使用SIFT算法对基准图像及等效正视图像进行特征匹配,获得高精度同名点;根据高精度同名点并结合光束平差法获得等效正视图像的精确相对方位元素;根据精确相对方位元素对基准图像和等效正视图像进行拼接,得到待测桥梁的全景图像;根据全景图像、标志点及支座参考点获取待测桥梁多个测点的变形值,得到变形曲线。

    面向轨道减振评估的双轮对-构架多模式激励设备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828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434905.0

    申请日:2022-11-16

    IPC分类号: G01M7/02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轨道减振评估的双轮对‑构架多模式激励设备及方法,该设备自身可产生两种激励模式,一种是直接冲击于钢轨的落轴激励模式,开展双轮对作用下无砟轨道的落轴试验;另一种是施加在车轴位置的落锤激励模式,形成转向架构架‑双轮对‑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的脉冲激扰源。本发明结合振动响应测试系统、轨道减振效果评估模块,充分考虑车辆转向架对轨道的耦合作用,真实再现运营列车的激励载荷特征,解决减振轨道在既有实验室激励模式下的减振评估结果与在实际列车运营激励下的减振测试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为高速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措施优化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