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3326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487427.7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73 , H01M2/022 , H01M2/263 , H01M4/13 , H01M4/133 , H01M4/364 , H01M4/625 , H01M4/64 , H01M4/75 , H01M10/04 , H01M10/0431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池至少含有包含正极、隔膜、负极和保护层的电极组。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所述正极包含正极集电器、正极混合物层和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混合物层布置在所述正极集电器的表面上。所述正极极耳电连接到所述正极集电器。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正极极耳的表面。所述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在所述正极混合物层的体积电阻率的1~100倍的范围内。
-
公开(公告)号:CN108631383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07807.0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12 , B60L11/1862 , B60L2240/36 , H02J7/0077 , H02J7/0091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载电池的充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装置,所述充电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不进行充放电时,基于所述蓄电池的SOC和温度来求出作为可逆的电阻成分的放置电阻增加率,基于所求出的所述放置电阻增加率来求出针对所述蓄电池的允许充电电流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552442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698005.0
申请日:2015-10-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46 , H01M4/0404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10/058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生产方法包括:磷酸锂分散体生产步骤(步骤S1):通过不加入正极活性材料(11)而将磷酸锂(14)分散于溶剂(16)中而生产磷酸锂分散体(40);正极混合物糊生产步骤(步骤S2):通过将磷酸锂分散体(40)与包含正极活性材料(11)的正极材料混合而生产正极混合物糊(10);和通过将正极混合物糊(10)施加于集电器元件(151)的表面上并将正极混合物糊(151)干燥而生产正极(155)的步骤(步骤S3),其中正极包含在集电器元件(151)表面上的正极混合物层(152)。
-
公开(公告)号:CN102106020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1080002187.9
申请日:2010-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04 , H01M4/0419 , H01M4/13 , H01M4/139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集电体和复合材料层的粘合强度(附着性)提高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集电体10上保持有含有活性物质22和粘合剂54的复合材料层的构成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复合材料层的形成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所述方法包含:将含有第1粘合剂54的粘合剂溶液50赋予给集电体10而形成粘合剂溶液层56的工序,通过从粘合剂溶液层56上方赋予复合材料膏40、在集电体10上叠置粘合剂溶液层56和复合材料膏层46的工序,通过将粘合剂溶液层56和复合材料膏层40一起干燥、得到在集电体10上形成有复合材料层的电极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13346185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054070.5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崎信之
IPC: H01M50/264 , H01M50/209 , H01M50/24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块以及电池模块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具有:箱状的收纳壳体,上方侧被开口;电池组,沿着水平方向层叠多个单电池而成,并被收纳于上述收纳壳体内;以及材质不同的多种填隙片,在上述电池组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被加压的状态配置于该电池组与上述收纳壳体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07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568211.X
申请日:2022-05-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IPC: H01M10/04 , H01M50/5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在本公开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中,将分别具有配置于一个面的端子的多个电池单元以所述一个面朝向同一方向的方式层叠并从两侧压缩,将被压缩的多个电池单元以一个面位于壳体的敞开端侧的方式插入到壳体内,将多个汇流条以与对应的端子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多个电池单元的一个面上,使加压夹具从加压开始位置起移动,以便从加压开始位置起将多个汇流条推压于壳体的底面侧,所述加压开始位置对应于从壳体的底面分离开最远的电池单元的端子的高度位置,将多个汇流条的每一个接合于对应的端子。由此,能够良好地抑制以层叠的状态配置在壳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的端子与汇流条的接合不良,提高电池组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582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0709815.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209 , H01M50/244 , H01M50/463 , H01M10/0525 , H01M10/30 , H01M10/058 , H01M10/28
Abstract: 一种电池模块和电池模块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具有:容纳盒,呈使上方侧开口的箱状;电池组,包括沿着水平方向将多个单电池层叠而成的电池层叠体,并容纳于上述容纳盒内;以及分隔部件,在沿着上述单电池的层叠方向对上述电池组进行加压的状态下配置于该电池组与上述容纳盒之间,并形成有从下端朝向上方侧切口为长孔状的切口部。
-
公开(公告)号:CN10578957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017963.1
申请日:2016-0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含:包含含有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正极活性材料层;负极片;和包含含氟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其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颗粒的表面包含含有氟和磷的膜,且比值Cf/Cp满足1.89≤Cf/Cp≤2.61,其中Cf表示所述膜中的氟原子数目,且Cp表示所述膜中的磷原子数目。
-
公开(公告)号:CN10552943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510671769.0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6 , H01M4/1397 , H01M4/58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6 , H01M4/0404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5825 , H01M4/62 , H01M4/623 ,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2004/028
Abstract: 在制备正极混合物糊料的步骤(S1)中,正极混合物糊料(10)是通过除了正极活性材料(11)、导电材料(12)、粘合剂(13)、磷酸锂(14)和溶剂(16)之外还混合酸化合物(15)而制备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16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204163.0
申请日:2016-04-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13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0404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8 , H01M4/366 , H01M4/6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板,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生产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方法。在用于正极板的正极活性材料层中,从小尺寸粒子比率A和变化系数B确定并由表达式C=B/A3表示的分散指数值C是0.8或更小。小尺寸粒子比率A是在分析点中的含小尺寸粒子的点的数目与含磷点的数目之比,在含小尺寸粒子的点处的磷检测强度等于或小于粒径为1μm或更小的磷酸三锂的检测强度。变化系数B是多个分段区域累积值的标准偏差与多个分段区域累积值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比率,每个分段区域累积值是在通过将分析区域分段得到的分段区域之一中的含磷点中的检测强度的总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