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44282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10147165.8
申请日:2008-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88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753 , H01M8/0491 , H01M8/04955 , H01M8/04992 , Y02E60/50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判断燃料电池的运转状态是燃料气体不足还是氧化气体不足(步骤301、302),当判断是燃料气体不足时(步骤301;是)将下限电压设定为比判断是氧化气体不足时高(步骤305),控制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以使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低于下限电压(步骤306、307)。
-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65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80023086.2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91 , H01M8/04119 , H01M8/04395 , H01M8/04604 , H01M8/0475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不使燃料气体的压力下降地实现电解质膜的水分分布的均匀化。一种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电解质膜(11)、设置在电解质膜(11)的一个面上的氧化剂极和设置在电解质膜(11)的另一个面上的燃料极,沿着氧化剂极的面供给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气体流路(14)与沿着燃料极的面供给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流路(15)被设置成氧化剂气体的流通方向与燃料气体的流通方向相对向。在该燃料电池系统中,控制单元(50)在电解质膜(11)干燥的情况下,进行使在燃料气体流路(15)中流动的燃料气体的流量增加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244282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47165.8
申请日:2008-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88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753 , H01M8/0491 , H01M8/04955 , H01M8/04992 , Y02E60/50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判断燃料电池的运转状态是燃料气体不足还是氧化气体不足(步骤301、302),当判断是燃料气体不足时(步骤301;是)将下限电压设定为比判断是氧化气体不足时高(步骤305),控制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以使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低于下限电压(步骤306、307)。
-
公开(公告)号:CN101689665A
公开(公告)日:2010-03-31
申请号:CN200880023086.2
申请日:2008-06-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291 , H01M8/04119 , H01M8/04395 , H01M8/04604 , H01M8/04753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不使燃料气体的压力下降地实现电解质膜的水分分布的均匀化。一种燃料电池系统(1),包括电解质膜(11)、设置在电解质膜(11)的一个面上的氧化剂极和设置在电解质膜(11)的另一个面上的燃料极,沿着氧化剂极的面供给氧化剂气体的氧化剂气体流路(14)与沿着燃料极的面供给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流路(15)被设置成氧化剂气体的流通方向与燃料气体的流通方向相对向。在该燃料电池系统中,控制单元(50)在电解质膜(11)干燥的情况下,进行使在燃料气体流路(15)中流动的燃料气体的流量增加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558524A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880001082.4
申请日:2008-05-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88 , H01M8/04559 , H01M8/04589 , H01M8/04753 , H01M8/0491 , H01M8/04955 , H01M8/04992 , Y02E60/50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判断燃料电池的运转状态是燃料气体不足还是氧化气体不足(步骤301、302),当判断是燃料气体不足时(步骤301;是)将下限电压设定为比判断是氧化气体不足时高(步骤305),控制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以使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低于下限电压(步骤306、307)。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510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580004445.X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242 , H01M8/2465 , H01M8/0247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4291
Abstract: 通过层叠多个发电单元(100)形成燃料电池(10)。发电单元(100)包括: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110);密封部分(140),该密封部分(140)沿着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110)的外周布置;多孔体流路(170),被供给到阴极侧催化剂层的氧化剂气体在多孔体流路(170)中流动;遮蔽板(180),该遮蔽板(180)被设置在密封部分和多孔体流路之间;以及第一、第二隔板(150、160),该第一、第二隔板(150、160)被构造成将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和多孔体流路夹在第一、第二隔板(150、160)之间。遮蔽板(180)、多孔体流路(170)以及与多孔体流路接触的第一隔板(150)突出到由密封部分(140)确定的氧化剂排气排出歧管(315)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805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510770584.5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4089 , H01M8/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3 , H01M8/04291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中,阴极通道从氧化气体供给孔延伸到氧化气体排出孔。在上游侧通道区域中氧化气体的流动方向返回到原始方向的转弯间隔与在下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不同。上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和下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的比值设定为1.1:1至3:1。上游侧通道区域与阳极通道的最下游侧通道部分在膜电极组件介于上游侧通道区域和最下游侧通道部分之间的情况下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5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445.X
申请日:2015-01-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242 , H01M8/2465 , H01M8/0247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42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32 , H01M8/0245 ,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4291 ,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57 , H01M8/2465 , H01M2008/1095 , H01M2300/0082
Abstract: 通过层叠多个发电单元(100)形成燃料电池(10)。发电单元(100)包括: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110);密封部分(140),该密封部分(140)沿着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110)的外周布置;多孔体流路(170),被供给到阴极侧催化剂层的氧化剂气体在多孔体流路(170)中流动;遮蔽板(180),该遮蔽板(180)被设置在密封部分和多孔体流路之间;以及第一、第二隔板(150、160),该第一、第二隔板(150、160)被构造成将膜电极气体扩散层组件和多孔体流路夹在第一、第二隔板(150、160)之间。遮蔽板(180)、多孔体流路(170)以及与多孔体流路接触的第一隔板(150)突出到由密封部分(140)确定的氧化剂排气排出歧管(315)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609805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770584.5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263 , H01M8/04089 , H01M8/10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63 , H01M8/04291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 H01M8/0258 , H01M8/04089 , H01M8/04126 , H01M8/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中,阴极通道从氧化气体供给孔延伸到氧化气体排出孔。在上游侧通道区域中氧化气体的流动方向返回到原始方向的转弯间隔与在下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不同。上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和下游侧通道区域中的转弯间隔的比值设定为1.1:1至3:1。上游侧通道区域与阳极通道的最下游侧通道部分在膜电极组件介于上游侧通道区域和最下游侧通道部分之间的情况下重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