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3832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1810620230.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B28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梁预制施工钢筋绑扎台架及绑扎方法,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不仅实现了纵向钢筋在T梁钢筋骨架上的快速纵向绑扎,而且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中钢筋定位支架能够确保纵向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要求,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可有效避免多次返工的情况,缓解了人力物力严重浪费的问题;此外,通过将波纹管水平定位架根据竖直滑杆上的竖向量程刻槽在竖直滑杆上作定距离滑动调节,可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准预定位,并在波纹管安装之后,还可通过波纹管水平定位架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检验校核,可及时有效解决波纹管安装位置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波纹管的绑扎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3832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620230.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B28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梁预制施工钢筋绑扎台架及绑扎方法,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不仅实现了纵向钢筋在T梁钢筋骨架上的快速纵向绑扎,而且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中钢筋定位支架能够确保纵向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要求,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可有效避免多次返工的情况,缓解了人力物力严重浪费的问题;此外,通过将波纹管水平定位架根据竖直滑杆上的竖向量程刻槽在竖直滑杆上作定距离滑动调节,可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准预定位,并在波纹管安装之后,还可通过波纹管水平定位架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检验校核,可及时有效解决波纹管安装位置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波纹管的绑扎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08497299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0936916.1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广东省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IPC: B28B2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梁预制施工钢筋绑扎台架,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不仅实现了纵向钢筋在T梁钢筋骨架上的快速纵向绑扎,而且通过钢筋定位组件中钢筋定位支架能够确保纵向钢筋绑扎间距符合要求,提高钢筋绑扎精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可有效避免多次返工的情况,缓解了人力物力严重浪费的问题;此外,通过将波纹管水平定位架根据竖直滑杆上的竖向量程刻槽在竖直滑杆上作定距离滑动调节,可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准预定位,并在波纹管安装之后,还可通过波纹管水平定位架对波纹管的安装位置进行检验校核,可及时有效解决波纹管安装位置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波纹管的绑扎质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3733120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75630.1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安全巡检机器,包括移动单元、调节单元与摄像机,所述移动单元下方设置有调节单元,调节单元下方设置有摄像机。本发明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现有的巡检机器无法根据隧道顶部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巡检机器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倾斜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巡检机器的移动稳定性,还会造成巡检机器无法准确监测到隧道内的环境参数和电缆状况,现有的巡检机器无法近距离的对隧道内的异常情况后进行检测,大多数是通过镜头的焦距变化对异常处进行拍摄,但是镜头的焦距变化范围有限,无法更真实的对异常处进行拍摄,从而便会影响到隧道内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33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63775.9
申请日:2021-08-2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升降栏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公路安全智能升降栏杆,包括设置在公路面侧部的工作箱、设置在工作箱上的控制箱及与工作箱内部驱动组件配合连接的栏杆组件,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栏杆组件做竖直方向移动和转动,红灯时,驱动组件带动栏杆组件上升以起到阻拦车辆的作用,绿灯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栏杆组件转动九十度,再带动栏杆组件下降并使栏杆组件贴合地面,以实现对车辆的减速功能,整体智能升降栏杆组合安装方便,便于维护,且不会损伤公路面,使用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858955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1810597139.7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叠式悬吊装置,涉及桥梁工程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框架、吊笼和作业平台,吊笼包括两个端面悬置组件,端面悬置组件包括底杆、吊杆、斜杆、竖杆和定向限位装置,两个竖杆的下端分别铰接于底杆的两端,斜杆的下端与竖杆的上端铰接,吊杆的下端与斜杆的上端铰接,吊杆与斜杆的铰接处的内侧设置有定向限位装置,斜杆与竖杆的铰接处的外侧设置有定向限位装置,吊杆上端设置有挂钩,挂钩用于将吊笼挂设于支撑框架上,两个端面悬置组件的底端通过两个侧底杆连接,作业平台固定于底杆和侧底杆上。本发明的折叠式悬吊装置,便于折叠,结构稳定,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平台,显著降低高处作业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54027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99789.9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6T7/13 , G06T7/50 , G06T17/00 , G06Q10/0635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临边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程序产品。该桥梁临边施工风险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多个位置图像;对多个位置图像执行目标对象检测处理,得到在多个位置图像中的目标对象的检测框及其特征点;对多个位置图像执行边缘图像分割处理,得到在多个位置图像中的桥梁施工侧的边缘的图像分割结果;基于多个位置图像中的至少两个位置图像,计算得到至少包括桥梁施工侧边缘的三维空间信息;将目标对象的特征点映射至三维空间信息以得到目标对象的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并确定目标对象的特征点到桥梁施工侧边缘的最短距离;以及在最短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安全阈值时,生成桥梁临边施工风险识别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5400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37677.6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生产教育智能培训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单一、互动性差、难以个性化定制的问题。包括:获取安全生产相关基础数据以及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数据;基于安全生产相关基础数据构建安全生产知识库;基于安全生产知识库以及用户画像数据构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模型;采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模型对目标用户实现智能对话学习,并针对每个目标用户生成个性化教育培训方案;根据每个目标用户的个性化教育培训方案,自动生成考核题库。本发明提供了一套针对安全生产的完整教育培训考核方案,实现了对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的个性化培训,提升教育培训的效率和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5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09713.3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齐鲁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10 , G06V10/26 , G06F16/58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明火气源安全使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使用明火的场地俯视图像;利用图像分割算法在场地俯视图像中标识出用于明火的第一气源瓶和第二气源瓶;确定所标识的第一气源瓶的第一占地尺寸;确定所标识的第二气源瓶的第二占地尺寸;根据第一占地尺寸和给定的第一标称尺寸,判断第一气源瓶是否符合预定的安全放置姿态,并且根据第二占地尺寸和给定的第二标称尺寸,判断第二气源瓶是否符合预定的安全放置姿态;至少在第一气源瓶和第二气源瓶符合预定的安全放置姿态的情况下,生成明火气源安全使用信号。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有效保障施工场地安全且规范地使用明火气源。
-
公开(公告)号:CN1167335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48976.3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IPC: E21D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洞口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涉及隧道洞口施工防护领域,包括:移动升降平台与防护单元,所述移动升降平台上端设置有防护单元。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洞口施工用防护装置,可使弧形防护板处于施工人员头顶合适的防护高度,不仅保证了施工人员可以正常进行作业,又避免了石块等掉落物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时,长弹簧杆、短弹簧杆对弧形防护板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掉落物损坏弧形防护板而影响对施工人员的防护效果,通过将左防护板或右防护板向侧壁的方向转动,可以灵活的根据施工人员的施工地点变化进行相应的防护,扩大了对施工人员在作业位置点时的防护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