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7767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35764.5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密度诊断的天线,双层Vivaldi天线设于双层基板表面,馈电条夹在双层基板之间,Vivaldi天线基板和馈电条垂直于反射器接地板设置。本发明天线可满足小型化要求,适用于微波反射法的在线等离子体诊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反射数据标定方法,利用无等离子体时的反射数据对等离子体反射数据进行标定,有效排除天线盖板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得到能够准确诊断等离子体密度的真实反射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3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0218304.9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亚轨道运载火箭级间比推力弹道一体化优化方法,通过遗传算法给出若干组级间比、推力以及滑行时间的参数组合,作为初始种群的个体;分别将每一组参数组合作为输入条件,以交班速度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内层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每组级间比、推力下的最优飞行弹道和对应的交班速度;以交班速度作为每一组参数的适应度,利用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运载器级间比、推力组合和对应的飞行弹道。本发明在满足亚轨道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动压、过载、热流约束的情况下,在运载器总装药量不变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亚轨道运载火箭的交班速度以使有效载荷拥有更大的交班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853873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710083870.3
申请日:2017-02-1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鹏宇 , 陈芳 , 王颖 , 程璞 , 肖振 , 王毓栋 , 闵昌万 , 陈敏 , 刘秀明 , 谢佳 , 杨明 , 吴小华 , 陈安宏 , 黄兴李 , 葛亚杰 , 杨凌霄 , 朱广生 , 阎君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系统辨识激励信号切入和改出策略设计方法,属于飞行试验设计领域。在进入激励信号判决窗口后,利用切入滑动窗口、改出滑动窗口设计和均值滤波方法,实时判断切入或改出时机,相较于传统的事先装订方式,本发明既能够保证在合适的飞行时机进行切入激励信号,又保证在飞行过程中发现风险时及时改出激励信号,最终保证飞行器安全和飞行试验的成功。
-
公开(公告)号:CN115715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177462.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陈燕扬 , 袁延荣 , 邱长泉 , 陈敏 , 尘军 , 张晋 , 崔同锴 , 李瑾 , 崔占中 , 高扬 , 董耀军 , 周禹 , 于明星 , 周勇军 , 张烨琛 , 苏二龙 , 孟举 , 杨凌霄
IPC: H05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方法,包括利用探针零位采集电流得到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在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中选取有效数据,划分为n段;获取n段数据中各段数据的I‑V曲线;根据I‑V曲线得到电子温度和饱和离子电流,进而得到n段数据的电子密度;对电子密度进行边缘效应和碰撞效应修正,得到等离子体流场的等离子体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系统,包括供电模块、电源变换模块、三角波变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采集及频率调节模块、探针和数据处理设备。本发明提高了真实环境下等离子体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指导基础理论研究、预示模型修正和支持可靠测控通信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9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10105.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离子体密度测量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等离子体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体;绝缘套,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电极,设置两个,两个电极插设于绝缘套内;电极、绝缘套、外壳体的端部齐平;电极与绝缘套、外壳体与绝缘套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不大于2×10‑6。克服现有电子密度数测量装置只适用于地面静场环境的局限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持续使用上千秒。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16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10102.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聂春生 , 檀妹静 , 杨光 , 高扬 , 周禹 , 李瑾 , 袁延荣 , 陈敏 , 尘军 , 于明星 , 陈燕扬 , 张烨琛 , 苏二龙 , 陈轩 , 孟举 , 李潞宁 , 杨凌霄
IPC: G06F30/28 , G01T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平装探针评估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平装探针高温动态等离子体诊断精度的评估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高焓风洞试验测试结果对平装探针直接用于高温动态流场等离子体浓度测试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估,实现了静电探针与平装探针之间的检测数据的对比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082301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911019807.9
申请日:2019-10-2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谢佳 , 郭振西 , 巩英辉 , 唐毛 , 季登高 , 张宁宁 , 李欣 , 刘秀明 , 张箭飞 , 陈芳 , 杨凌霄 , 余颖 , 武斌 , 陈志刚 , 韩伯雄 , 陈敏 , 赵晓利 , 赵良 , 陈默 , 刘辉 , 杨丁 , 余亚晖 , 肖振
Abstract: 一种转捩研究用高精度三维空间制导方法,包括步骤:计算目标坐标系下的弹目视线转率;计算目标坐标系下的需求速度转率;目计算标坐标系下的需求过载;根据弹体外形结构的对称类型,确定控制指令并发送给下一级自控系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比例导引在过顶攻击时存在的奇异问题,适用于各种精确打击飞行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18304.9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亚轨道运载火箭级间比推力弹道一体化优化方法,通过遗传算法给出若干组级间比、推力以及滑行时间的参数组合,作为初始种群的个体;分别将每一组参数组合作为输入条件,以交班速度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内层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每组级间比、推力下的最优飞行弹道和对应的交班速度;以交班速度作为每一组参数的适应度,利用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运载器级间比、推力组合和对应的飞行弹道。本发明在满足亚轨道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动压、过载、热流约束的情况下,在运载器总装药量不变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亚轨道运载火箭的交班速度以使有效载荷拥有更大的交班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