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8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66423.9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解向前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周禹 , 陈燕扬 , 于明星 , 陈敏 , 尘军 , 王国梁 , 刘宇航 , 谢佳 , 刘逸章 , 王振峰 , 王永海 , 孟举 , 李哲文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动热烧蚀匹配耦合仿真设计方法,S1、针对未烧蚀的飞行器外形,选取飞行轨道典型状态点计算来流条件,仿真不同类型热防护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2、开展烧蚀仿真分析确定搭接部位两侧的烧蚀量和烧蚀轮廓,计算两侧材料初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0;S3、估算烧蚀恶化因子,在h0的基础上估算烧蚀恶化效应后的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在此开展烧蚀台阶外形建模,得到带有局部烧蚀台阶外形的飞行器外形;S4、重新生成飞行器表面与外流场网格,开展三维气动热仿真设计,给出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5、再次开展烧蚀仿真分析,计算二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1;S6、对比h1与H,确认S3中估算烧蚀量包络飞行试验烧蚀量后仿真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351580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350567.1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热密封结构内部流动传热的确定方法:每个计算周期执行:计算实际飞行条件下飞行器整体的周边流场,并获取所关注热密封结构的边界层内空间流场的物理参数;建立以“外部流场空间、热密封结构流道、飞行器内腔及出口”为边界的热密封结构有限元空间流场计算模型;将所关注热密封结构的边界层内空间流场的物理参数,作为外部流场输入条件,代入热密封结构有限元空间流场计算模型,采用DSMC方法,计算得到所关注热密封结构的内部空间流场的物理参数,直至流场稳定;如果所得DSMC方法计算结果不具备有效性,则对DSMC计算模型进行修正并续算至流场稳定,重复前一步过程直至DSMC方法计算结果具备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35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10104.0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催化特性测量的领域,公开了一种材料催化特性测量装置,包括外壳体;绝缘套,连接于外壳体内;安装头,设置两个,两个安装头均连接于绝缘套内;敏感片,设置两个,两个敏感片分别连接于两个安装头的端部,且两个敏感片、与绝缘套和外壳体的一端相平齐;热电偶,设置两个,两个热电偶分别插入两个安装头内,且分别连接于两个敏感片。克服现有电子密度数测量装置只适用于地面静场环境的局限性,提供一种适应高马赫、高温非平衡气动热环境下的结构表面材料催化效应的装置。本申请保证不同材料处于同一个高温非平衡气动热流场中进行催化系数测量,保证了后续不同材料催化效果比对的准确性,为后续飞行器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710311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188360.2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舵缝隙的热环境设计方法,包括:基于飞行器简化外形,采用气动热工程预示方法开展气动热环境预示,得到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根据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确定控制舵舵轴截面位置流态沿弹道的变化,针对流态发生变化的弹道时间段,对多组典型弹道点开展不同流态情况下真实外形的飞行器热环境数值计算,得到飞行器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流分布;选用层流流态开展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环境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气动热工程预示结果进行修正;根据修正结果对控制舵缝隙区域的热环境沿弹道进行设计。通过本发明解决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弹道条件下控制舵舵缝隙区域流态复杂、难以预测,并且热环境严重,造成局部防热风险较难评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91825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53847.8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28D2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固液相变吸热装置。目的是解决传统的固液相变材料与被控温面间接触热阻大、装配连接可靠性差以及相变材料融化后产生泄漏等问题。该装置包括开有空腔的封装壳体(1),所述封装壳体(1)内部空腔的底部贴有导热胶片A(2),所述导热胶片A(2)上方置有固液相变材料(3),通过封装盖板(5)将固液相变材料(3)封闭在封装壳体(1)空腔内;封装壳体(1)和封装盖板(5)的装配面设有密封圈(4);所述封装壳体(1)外侧底部贴有导热胶片B(7)。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102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711086208.X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超声速气动热预测的偏差大气参数确定方法,属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预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飞行弹道点的飞行高度H,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得出该弹道点对应的标准大气密度ρ;(2)、根据飞行弹道点的飞行高度H,由大气密度偏差Δρ与高度的关系,得出对应的大气密度偏差量Δρ,由标准大气密度ρ和大气密度偏差量Δρ,得出该飞行高度H对应的偏差大气密度ρ';(3)、根据偏差大气密度ρ',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反查出与偏差大气密度ρ'对应的偏差大气高度H';(4)、根据偏差大气高度H',由标准大气方程组,分别计算得到偏差大气压力P'和偏差大气温度T'。本发明相对其它方法来确定偏差大气参数,具有方便快速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3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18304.9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亚轨道运载火箭级间比推力弹道一体化优化方法,通过遗传算法给出若干组级间比、推力以及滑行时间的参数组合,作为初始种群的个体;分别将每一组参数组合作为输入条件,以交班速度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内层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每组级间比、推力下的最优飞行弹道和对应的交班速度;以交班速度作为每一组参数的适应度,利用遗传算法得到最优运载器级间比、推力组合和对应的飞行弹道。本发明在满足亚轨道运载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动压、过载、热流约束的情况下,在运载器总装药量不变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亚轨道运载火箭的交班速度以使有效载荷拥有更大的交班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15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177462.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陈燕扬 , 袁延荣 , 邱长泉 , 陈敏 , 尘军 , 张晋 , 崔同锴 , 李瑾 , 崔占中 , 高扬 , 董耀军 , 周禹 , 于明星 , 周勇军 , 张烨琛 , 苏二龙 , 孟举 , 杨凌霄
IPC: H05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方法,包括利用探针零位采集电流得到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在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中选取有效数据,划分为n段;获取n段数据中各段数据的I‑V曲线;根据I‑V曲线得到电子温度和饱和离子电流,进而得到n段数据的电子密度;对电子密度进行边缘效应和碰撞效应修正,得到等离子体流场的等离子体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系统,包括供电模块、电源变换模块、三角波变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采集及频率调节模块、探针和数据处理设备。本发明提高了真实环境下等离子体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指导基础理论研究、预示模型修正和支持可靠测控通信研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