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85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728351.X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E21D13/02 , E02D29/045 , E02D23/00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BA法的装配式沉井地下空间暗挖修建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施工竖井1、横通道2以及小导洞3;S2:在小导洞3内施工支护桩4、冠梁5及车站顶纵梁6;S3:在小导洞3之间施工初期支护扣拱7;S4:施工车站顶拱8,构成竖向及水平向的支撑体系;S5:通过沉井的方式向下开挖土体,采用预制装配的方式施工主体结构;S6:底板施工至预定位置后,完成收尾工作,并拆除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构件,使地下空间形成封闭的地下结构。本发明相比传统PBA工法可免除外包防水的施工,同时确保良好的防水效果,可节约劳动力、改善施工环境并缩短施工工期,更节省临时结构,可有效降低地下水的影响,从而降低施工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2392648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07831.X
申请日:2011-10-12
Applicant: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港创瑞博混凝土有限公司
Inventor: 魏怡 , 乐贵平 , 杨秀仁 , 颜莓 , 关龙 , 刘军 , 鲁卫东 , 江玉生 , 袁大军 , 杨思忠 , 李爱民 , 丁德云 , 刘维宁 , 郭玉海 , 曾德光 , 郭德友 , 赵衍发 , 路宗存 , 庞振勇 , 张彦 , 王文军 , 程小虎 , 李宏安 , 徐凌 , 汪挺 , 杨寒冰 , 陈衡达
IPC: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建造地铁车站的全新方法,即在大直径盾构隧道基础上,采用浅埋暗挖法扩挖施工地铁车站。本发明的主要步骤如下:(1)在车站范围内拼装车站用大直径盾构管片;(2)在盾构隧道内施作底梁-矩形柱-顶梁,并架设临时支撑;(3)采用浅埋暗挖法对称扩挖施工站台隧道初期支护;(4)对称拆除盾构管片、临时支撑和其它临时结构;(5)施作站台隧道二次衬砌和站台板。本发明充分发挥盾构法和浅埋暗挖法的优势,在城市复杂建设环境下可大大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缩短工程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73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91135.5
申请日:2014-08-11
Applicant: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翟来生 , 宫本福 , 颜莓 , 杨秀仁 , 李振东 , 李宏安 , 汪挺 , 李爱民 , 王全贤 , 鲁卫东 , 郑昊 , 李斌 , 赵衍发 , 丁德云 , 黄婷 , 马景霞 , 任正录 , 曾德光 , 马晓卫 , 王文军 , 孙颖 , 张彦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导洞开挖一次成拱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侧导洞施工→导洞内围护桩施工→桩顶冠梁施工→洞内实施扣拱拱脚→中洞开挖与支护→二衬扣拱→土方开挖→二衬结构施工。本发明的多导洞开挖一次成拱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效率高、工期短且施工安全等诸多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5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832812.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一种斜桩注浆加固式隧道病害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治理结构包括隧道结构、斜桩群和加固区,所述斜桩群包括多根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所述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分别位于隧道结构两侧的土层中,对称或非对称分布,所述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在隧道结构的底部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交叉穿过,加固区位于隧道结构与斜桩群之间,包含底部加固区和侧边加固区;由此,本发明能永久性提高隧道结构外侧土体强度和承载力,解决隧道结构周边土体扰动变形等问题,根本性规避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和大变形等病害,提高隧道结构安全性,降低后续运营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07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65591.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Q10/101 , G06Q10/10 , G06Q10/0639
Abstract: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维数字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构建多维度数字设计体系,多维度数字设计体系的维度包括时间维度、人员维度、质量维度和智能操作算子;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协同设计平台的网络架构包括基础支撑层、核心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交互服务层;根据协同设计平台进行BIM模型协同设计,BIM模型协同设计包括工作集中心文件协同模式和链接模式;在BIM模型中添加信息数据,信息数据包括指定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使BIM模型符合智能建造全生命期应用。本发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人员的协同,使得设计数据能无损、快速传递,生成的模型数据也符合智能建造对设计阶段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55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70134.7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矿山法隧道洞壁喷混凝土体积自动测量方法及系统,自动测量系统,包括隧道三维信息获取模块、位置信息获取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隧道三维信息获取模块获取隧道、喷射混凝土表面和运动轨迹的三维坐标信息,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红外测距仪的第一位置信息,也获取隧道洞壁表面的多个点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确定喷射混凝土表面上的多个点的第三位置信息;由此,本发明通过获取隧道洞壁和喷射混凝土表面各截面上多个点的位置信息计算喷射混凝土各截面的面积,结合红外测距仪在运动轨迹上的移动距离,得到喷射混凝土的体积用量,可有效解决凹凸不平的隧道洞壁表面喷射混凝土体积用量无法准确获取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5844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910303050.X
申请日:2019-04-1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夏瑞萌 , 曾德光 , 郑杰 , 周书明 , 崔海涛 , 陈东 , 鲁卫东 , 黄美群 , 郭婷 , 姜传治 , 冯欣 , 杨陕南 , 姜华龙 , 李欣 , 盛杰 , 范齐军 , 刘伟 , 潘毫 , 范涛 , 李明 , 韩亚飞 , 路威 , 张林伟
Abstract: 一种用于超浅埋大型地下空间的棚架施工法,包括在围挡内施作暗挖施工竖井,在竖井内施工水平横通道;在地下空间的选定位置施作第一导洞,在第一导洞内施作垂直于开挖方向的横向棚护结构;使第一导洞形成大梁,在横向棚护结构的保护下施作第二导洞;开挖第三导洞,第三导洞与第二导洞连接为一体;开挖两侧第二导洞和第三导洞之间的土体,并架设斜撑;开挖斜撑下方土体至底部,架设封底格栅及浇筑条基;架设竖向支撑,并分段拆除斜撑;施做永久结构;由此,本发明能适用于开挖宽度20米左右,开挖高度在9米以上的单层三跨断面的开挖,其除可用于浅埋暗挖,还可用于超浅埋暗挖,且开挖体量小,开挖步序少、施工转换少、施工风险小、综合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8254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14983.4
申请日:2025-03-18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应力盾构隧道联络通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制预应力锚固管片块和预应力普通管片块,拼装成连续的多环预应力管环,形成预应力盾构隧道结构,预应力管环内布置多条位于截面内部的预应力孔道,布置预应力绞线;S2,进行对应位置预应力孔道内预应力绞线的穿索和张拉;S3,确定预应力盾构隧道间联络通道的施工位置,先对预施工区域进行加固,再对预应力管环进行部分切割,形成槽口管环,多组槽口管环上的槽口组合形成开口;S4,开挖设置联络通道的预应力盾构隧道的开口之间土体,并施作支护结构;S5,支护施工完成后进行联络通道的坡面施工。本发明可大幅降低钢材用量,节省建设成本,提高施工安全及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2307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65591.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Q10/101 , G06Q10/10 , G06Q10/0639
Abstract: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维数字设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构建多维度数字设计体系,多维度数字设计体系的维度包括时间维度、人员维度、质量维度和智能操作算子;构建协同设计平台,协同设计平台的网络架构包括基础支撑层、核心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交互服务层;根据协同设计平台进行BIM模型协同设计,BIM模型协同设计包括工作集中心文件协同模式和链接模式;在BIM模型中添加信息数据,信息数据包括指定模型构件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使BIM模型符合智能建造全生命期应用。本发明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人员的协同,使得设计数据能无损、快速传递,生成的模型数据也符合智能建造对设计阶段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2812.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一种斜桩注浆加固式隧道病害治理结构及施工方法,治理结构包括隧道结构、斜桩群和加固区,所述斜桩群包括多根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所述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分别位于隧道结构两侧的土层中,对称或非对称分布,所述左侧斜桩和右侧斜桩在隧道结构的底部相互间隔一定距离进行交叉穿过,加固区位于隧道结构与斜桩群之间,包含底部加固区和侧边加固区;由此,本发明能永久性提高隧道结构外侧土体强度和承载力,解决隧道结构周边土体扰动变形等问题,根本性规避隧道结构不均匀沉降和大变形等病害,提高隧道结构安全性,降低后续运营维护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