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气门控制装置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9424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710786799.5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气门控制装置和汽车,上述动力气门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动力气门总成、电磁阀、先导阀和止回阀,壳体内包含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动力气门总成包括气门活塞和动力气门,第一腔体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二腔体的一侧设置有供压缩空气通过的第三通孔,第二腔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动力气门的一端为间隙配合,气门活塞沿着第一腔体的相对的两侧内壁滑动,先导阀的一端与第三腔体相连,先导阀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相连,止回阀的一端与第三腔体相连,止回阀的另一端与气缸相连,电磁阀与先导阀相连。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动力气门控制装置。

    传感器挡板和车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8616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0462409.3

    申请日:2018-05-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挡板和设置有该传感器挡板的车辆。该传感器挡板设置于发动机的排气侧,所述传感器挡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用于安装曲轴传感器的安装位,所述壳体的一个端部开设有用于插入所述传感器曲轴传感器的开口,所述开口的边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边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壳体的侧壁开始有散热通道。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发动机的排气侧设置传感器挡板,能够避免发动机辐射的红外线直接照射到曲轴传感器表面,能够避免曲轴传感器由于热辐射而造成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将曲轴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的排气侧,降低了对曲轴传感器设置的位置的限制,提高了曲轴传感器设置的便利程度。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79893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710313462.2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该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增压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分别与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中的二次空气喷射阀电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该发明通过在增压发动机上设置与其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从而充分发挥EGR技术的优势,降低燃油消耗率,实现全负荷范围内兼顾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能、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

    一种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及涡轮增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5986883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510092966.7

    申请日:2015-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增压装置及涡轮增压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进气歧管的出气口与燃烧室的进气口连接,多个气缸被划分为第一部分气缸和第二部分气缸;位于的进气歧管的进气口处的叶轮室,叶轮室内设置有叶轮;双涡轮室,包括第一涡轮腔室和第二涡轮腔室,其中第一涡轮腔室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一部分气缸的出气口连接,第二涡轮腔室的进气口分别与第二部分气缸的出气口连接,第一涡轮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涡轮,第二涡轮腔室内设置有第二涡轮,第一涡轮、第二涡轮和叶轮通过涡轮叶轮连接轴同轴连接,叶轮由第一涡轮和/或第二涡轮驱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动机增压器容易出现排气不稳定、废气堵塞的情况。

    一种内燃机冷启动气体循环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167095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611114486.7

    申请日:2016-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冷启动气体循环系统及汽车,其中,所述内燃机冷启动气体循环系统包括:主进气口,与所述主进气口相连接的主进气稳压腔,所述主进气稳压腔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燃烧室的进气管道相连接,所述燃烧室的排气管道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主催化器相连接,所述主催化器上设置有主排气口;副进气口,与所述副进气口相连接的副进气稳压腔,所述副进气稳压腔内设置有副催化器,所述副进气稳压腔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燃烧室的进气管道相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内燃机冷启动气体循环系统及汽车提高了冷启动阶段进气温度从而改善燃油雾化效果,减少排放物造成的大气污染。

    一种多级变速器及汽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125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1163823.6

    申请日:2017-1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变速器及汽车。该多级变速器包括驱动轴、从动轴、3个行星齿轮组和六个切换元件,所述驱动轴被设置在壳体内,各行星齿轮组均具有太阳轮、行星架、齿圈和行星轮,六个切换元件分别为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第四离合器、第五离合器和第六离合器,这些切换元件的选择性接合引起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的不同传动比,使得可实现八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挡组中换挡时分别仅变换一个切换元件,所以换挡方式中可以避免双切换,可实现顺序换挡。

    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798930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710313462.2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控制系统及汽车,该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增压发动机;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与增压发动机连接的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分别与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中的二次空气喷射阀电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该发明通过在增压发动机上设置与其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和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增压发动机的转速及负荷,控制废气再循环阀和二次空气喷射阀的开闭状态,从而充分发挥EGR技术的优势,降低燃油消耗率,实现全负荷范围内兼顾增压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能、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

    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快插接头

    公开(公告)号:CN107939477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38806.1

    申请日:2017-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快插接头,包括:外接管路,外接管路形成为管状且外接管路内设有管路通道,外接管路的一端用于与进气歧管相连,外接管路的另一端用于与空滤胶管相连,外接管路的侧壁上设有与管路通道连通的通孔;电开关,电开关设在外接管路外且邻近通孔;芯轴,芯轴大致沿通孔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外接管路上,芯轴在位于第一位置时,芯轴的至少一部分伸入管路通道内且芯轴与电开关断开,芯轴位于第二位置时,芯轴与电开关配合形成闭合的电回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快插接头,在插接进气歧管和空滤胶管时,能够使芯轴触碰电开关并形成闭合的电回路,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一种发动机主轴承盖的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8843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335018.6

    申请日:2016-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主轴承盖的定位方法,包括:在主轴承盖与缸体接合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加工出定位凸起;将所述端面在所述缸体上压紧,用所述定位凸起在缸体上挤压出对应的定位凹陷;二次装配时,用主轴承盖上的定位凸起与缸体上对应的所述定位凹陷配合,定位缸体和主轴承盖。压紧主轴承盖和缸体可使用螺栓,所述定位凸起可为环绕螺栓孔的定位凸环。本发明方法定位无需使用多个定位销,可避免过定位带来的装配应力,并可确保二次装配时的高定位精度;因无需高加工精度的定位销孔和定位销,减小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废品率。

    一种混合动力电子无级驱动系统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7160994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610127395.0

    申请日:2016-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电子无级驱动系统及汽车,该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第一电机、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单排行星轮系、第一行星架、副变速器、第二电机、主减速轮以及差速器;单排行星轮系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齿圈以及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啮合;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以及第三离合器的松开和闭合来控制其实现多个工作模式,在纯电动驱动模式下可实现单电机驱动和双电机驱动;在电子无级变速器模式下可实现混合动力和复合驱动;由于挡位增加,动力性能得到提高,对于后半程提速具有有利效果,比卖弄整个加速过程电机都处于高能耗工作,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