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6105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100910.3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C231/02 , C07C233/43 , C07C233/62 , C07C233/80 , C07C209/36 , C07C211/50 , C08K5/20 , C08L23/12 , C08L67/04 , C08J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酰胺基甲苯类成核剂、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其中,三酰胺基甲苯类成核剂,是一种N,N,N‑三酰基‑2,4,6‑三氨基甲苯化合物,可作为成核剂,用于聚合物在高温下成核。并且,该三酰胺基甲苯类成核剂,在作为成核剂作用于聚合物时,能够有效降低聚合物薄膜的雾度、提升结合物的结晶温度以及产品质量,例如,作用于T30S板材时,相较于不使用该成核剂的T30S板材,雾度值降低12.98,结晶温度提升10.3℃。同时,本发明提供的该类成核剂在合成时,还具有中间体性质稳定、各步骤反应条件比较温和、成本低、合成时间短、合成过程中的危险性有效减轻等优点,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该类成核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60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5947.0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C263/20 , C07C265/14 , B01J20/26 , B01J20/30 , C08G6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化三异氰酸酯的方法,将聚降冰片烯酰亚胺多孔材料作为固体吸附剂,纯化三异氰酸酯,使三异氰酸酯达到透明化。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聚降冰片烯酰亚胺多孔材料将酰亚胺官能团与聚降冰片烯骨架结构相结合,具有以微孔为主的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的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官能团、高比表面积、较大的总孔容以及较小的平均孔径,将在有机污染物吸附以及异相催化以及气体存储等与环境和能源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材料具有的热稳定性好的优异性能,更使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045721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187893.5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N和14N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首先以便宜易得的15N标记的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为原料,通过高效率的重氮盐形成反应,与1,3,5‑三氨基苯进行三重偶联,实现15N选择性标记2,4,6‑位置的六氨基苯盐酸盐;再基于‑C=O与‑NH2进行的高效温和的缩聚反应,实现15N和14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的高效合成。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经济高效等优点;同时,通过该方法,首次合成了15N和14N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材料,且标记后的氮掺杂石墨烯材料凭借结构内部周期性均匀分布的15N原子,提供大量可供检测的信号,为后续研究多孔氮化石墨烯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本征物理化学性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95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125853.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的结构式如下:所述方法包括:endo‑和exo构型的降冰片烯二醇与硝基卤苯,制备二取代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在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二取代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经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制备聚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聚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通过还原偶联反应,制备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该制备方法通过理性设计,充分结合了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和偶氮偶联聚合反应,使得制备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生产的特点。除此之外,该制备方法还具有简单易行、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408022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0636018.3
申请日:2019-07-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包括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Ⅰ,该方法包括:将二硝基苯胺Ⅲ溶解在第一溶剂中,获得第一溶液;向第一溶液中加入溶解有还原剂的溶液或悬浮液,获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预设温度下搅拌预设时间;向搅拌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使沉淀析出;过滤混合溶液获得沉淀,对沉淀进行干燥后,得到红色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得到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与路易斯酸反应可以获得绿色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I,再与路易斯碱反应可以变回红色。本发明提供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能够在酸碱环境切换中快速、明显的变色、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95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125853.3
申请日:2020-02-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的结构式如下:所述方法包括:endo‑和exo构型的降冰片烯二醇与硝基卤苯,制备二取代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在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二取代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经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制备聚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聚降冰片烯对硝基苯醚通过还原偶联反应,制备含偶氮苯结构的聚降冰片烯多孔材料。该制备方法通过理性设计,充分结合了烯烃开环易位聚合反应和偶氮偶联聚合反应,使得制备方法具有高效性和实用性生产的特点。除此之外,该制备方法还具有简单易行、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045721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187893.5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N和14N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首先以便宜易得的15N标记的亚硝酸钠或亚硝酸钾为原料,通过高效率的重氮盐形成反应,与1,3,5‑三氨基苯进行三重偶联,实现15N选择性标记2,4,6‑位置的六氨基苯盐酸盐;再基于‑C=O与‑NH2进行的高效温和的缩聚反应,实现15N和14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的高效合成。因此,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强、经济高效等优点;同时,通过该方法,首次合成了15N和14N穿插分布的均匀氮掺杂石墨烯材料,且标记后的氮掺杂石墨烯材料凭借结构内部周期性均匀分布的15N原子,提供大量可供检测的信号,为后续研究多孔氮化石墨烯材料的化学结构和本征物理化学性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05760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1355947.0
申请日:2021-11-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C07C263/20 , C07C265/14 , B01J20/26 , B01J20/30 , C08G6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化三异氰酸酯的方法,将聚降冰片烯酰亚胺多孔材料作为固体吸附剂,纯化三异氰酸酯,使三异氰酸酯达到透明化。具体地,本发明提供的聚降冰片烯酰亚胺多孔材料将酰亚胺官能团与聚降冰片烯骨架结构相结合,具有以微孔为主的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的特性,使其具有丰富的官能团、高比表面积、较大的总孔容以及较小的平均孔径,将在有机污染物吸附以及异相催化以及气体存储等与环境和能源相关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本发明提供的多孔材料具有的热稳定性好的优异性能,更使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5451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932459.5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2,4,6‑三氨基甲苯制备间苯三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2,4,6‑三氨基甲苯及其盐酸盐为原料,经过三烯胺的水解‑异构化反应得到2,4,6‑三羟基甲苯;再经过2,4,6‑三羟基甲苯的氧化脱甲基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间苯三酚。该方法中,2,4,6‑三氨基甲苯及其盐酸盐到2,4,6‑三羟基甲苯的转化以便宜易得的酸为试剂,以77‑90%实现三烯胺的水解‑异构化,以71‑97%产率实现2,4,6‑三羟基甲苯的脱甲基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间苯三酚。总之,该方法以简单、高效、安全和温和的路径创新了间苯三酚的合成路线,为实现其低成本和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134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377836.3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B25J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跨关节协同驱动的仿人机器人,包括躯干、髋关节、大腿杆、膝关节、小腿杆、踝关节、脚掌、固定在躯干处的第一对驱动单元、固定于髋关节内的第二对驱动单元和固定于膝关节内的第三对驱动单元。其中,第一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一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髋关节连接,第二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二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膝关节连接,第三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三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踝关节连接。该仿人机器人利用协同驱动的双电机同时输出峰值,相对于现有技术,理论上降低了单一关节输出力矩时要求的一半,并强化各关节的协同驱动能力;且在兼顾减少传动机构的前提下,将惯量上移程度做到最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