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675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019070.1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重庆数元道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实体单元的铆接失效仿真方法及装置。获取母材试验数据,建立材料本构和断裂模型,设计连接件的实验矩阵并获得实验结果,基于实验矩阵、材料本构和断裂模型建立连接件仿真模型,对接头位置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得到硬度变化区域,确定屈服强度的过渡区域,建立过渡区域硬度和屈服强度映射关系,分析过渡区域和母材屈服强度关系,得到本构过渡调整因子曲线,在过渡区域内对本构过渡调整因子曲线进行优化迭代,并和断裂过渡调整因子曲线一起输入至软件LS‑DYNA的关键字DEFINE_HAZ_PROPERTIES,得到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仿真曲线,对比仿真结果和实验,断裂精度较高,得到连接区域的材料失效卡片,准确模拟出铆接试样变形和失效行为。
-
公开(公告)号:CN114505389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148145.0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B21D2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机构补偿环境温度的高强钢热冲压成形优化方法,通过增设机械结构补偿环境温度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环境温度选择不同的补偿块,来补偿环境温度对板料回弹造成的影响,以满足板材成型误差要求,同时可不受环境温度影响进行可持续生产;且相对于改变环境温度和模具的方式,成本低,效率高,具有更好地实用价值,便于推广使用。并且此种方法不需要在工件上进行任何处理,因此也不会引入其他对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不利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99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060910.3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断裂性能试验重复性量化评价方法,包括: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目标结构的断裂性能进行多次试验,并在多次试验中确定一次试验,作为试验重复性量化评价参考;根据多次断裂性能试验,提取试验结果中的载荷‑位移曲线;对同一应力状态下的断裂性能试验,计算获取位移偏差;对同一应力状态下的断裂性能试验,计算获取最大力偏差;对同一应力状态下的断裂性能试验,计算获取面积偏差,所述面积为载荷‑位移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基于计算获得的位移偏差、最大力偏差和面积偏差,评价试验重复性。本发明实现了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断裂性能试验的重复性量化评价,能够明确反映试验的重复性程度,便于判断试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9577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9853.4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工况下通用弹粘塑性本构关系构建方法及介质,方法包括:S1:构建非耦合式的本构关系的基本模型,基本模型中至少引入四个影响因子;S2:根据不同的影响因子,确定对应的独立函数关系;S3:根据影响因子和对应的独立函数关系,获得最终的非耦合式的本构关系。本发明引入了多个影响因子建立了非耦合式的本构关系模型,能够精确描述多种应力状态下力学行为,同时保证了仿真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2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90245.7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材料硬化曲线外延方法,在进行材料硬化曲线外延时,不使用硬化模型,而采用一种全新的添加外延应力应变数据点的方式,在待测材料有效应力应变曲线基础上,设定外延应力应变数据点,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迭代优化所添加外延应力应变数据点的应力值,最终获得高精度材料硬化曲线。本方案与传统基于硬化模型进行加权拟合,实现材料硬化曲线外延的方法相比,区别在于,拟合过程未基于硬化模型,克服了硬化模型可变参数有限,导致拟合的硬化曲线局部精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9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59818.5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动态断裂性能的试验表征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结构的服役环境和极端工况,分析目标结构的服役应力状态和应变速率变化范围;根据服役应力状态和应变速率变化范围,结合高速拉伸试验机的测试加载条件,设计复杂应力状态的若干断裂试样;根据应变速率变化范围,设计多个应变速率的复杂应力状态的动态断裂试验方案;根据若干断裂试样在多个应变速率下的动态试验条件,进行仿真逆向推导,获取试验加载条件;根据动态断裂试验方案和试验加载条件,采用高速拉伸试验机,结合非接触应变测量系统对若干断裂试样进行测试,获取目标结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服役动态断裂性能。本发明能够反应材料的实际服役断裂性能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056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36024.9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16C60/00 , G01N3/0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材料多应变率下高精度硬化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高速拉伸试验,获得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S2、计算真应力塑性应变曲线;S3、进行拟合外延得到外延应力应变曲线;S4、将外延应力应变曲线组合成应力应变曲线表;S5、调整应力应变曲线表形状;S6、建立数值模型,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中的力‑变形曲线;S7、返回S5,优化多应变率应力应变曲线表形状,直到S6中对标结果满足要求即得。本发明将多应变率下的材料试样进行同时对标,优化迭代得到高精度的多应变率本构模型参数,解决了现有多应变率本构模型参数建立过程中不能同时进行不同应变率下材料性能优化的问题,克服现有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46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90587.0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中信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应力状态和成型历史损伤的扩孔性能预测方法,属于材料性能测试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扩孔性能预测方法中的局限性问题;包括:S1、建立试验材料的本构和MMC断裂模型;S2、应用模型对试验材料在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断裂预测进行仿真,得出扩孔模拟基础仿真数据并形成基础仿真模型;S3、对试验材料在扩孔过程前的冲孔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冲孔后产生的残余应变和初始损伤仿真数据;S4、将残余应变和初始损伤仿真数据映射到扩孔模拟基础仿真模型中,再次仿真,得到试验材料的扩孔性能预测结果;本发明方法通过在扩孔预测过程时引入应力状态和历史损伤,得到高精度预测模型,实现材料边缘成形性的准确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95271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52308.5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7/11 , G01N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塑性本构参数计算方法,包括:S1:进行单轴拉伸实验,获取实验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在最大应力处附近进行截取处理,得到截取处理后的曲线;S2:基于截取处理后的曲线,按照等弧长法抽取数据点,进行数据压缩;S3:通过选择好的弹性模型和塑性模型,对抽取的每个数据点,进行非线性分析,获取每个数据点处,应变增量中弹性与塑性的占比,计算模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本发明依据弧长进行数据点抽取,保证选取合适数据点的情况下,提升了运算速度;同时对数据点进行弹塑性分解,保证了力学计算的合理性;构建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了弹‑粘塑性本构参数全局优化,保证了弹性与塑性本构参数的协调性,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39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110751785.6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16C60/00 , G01N3/08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复杂应力状态下材料高精度硬化模型参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得材料在单向拉伸应力状态下的力-位移曲线;S2、计算工程应力-工程应变曲线;S3、计算真应力真应变曲线;S4、计算有效应力应变曲线;S5、对有效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外延,得到外延应力应变曲线;S6、调整拟合曲线的线形;S7、对不同应力状态的材料试样建立数值模型,对比试验及仿真结果中的力-位移曲线;S8、返回S6,优化加权系数,直到S7中对标结果满足要求即得。本发明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材料试样进行同时对标,优化迭代得到高精度的硬化模型参数,解决了现有硬化模型参数建立过程中不能同时兼顾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性能表征的问题,克服现有方法所存在的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