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97319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532861.8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性能纤维织物和泡沫的柔性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和后墙;缓冲屏用于破裂空间碎片,泡沫用于调节防护结构的压缩量或膨胀量,填充屏用于瓦解空间碎片云,后墙用于捕获空间碎片云,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后墙通过粘着剂依次粘连。本发明通过设计填充屏,实现了结构整体折叠压缩,便于发射,弥补了传统防护结构可靠性较低的缺陷;通过粘连泡沫,达到了结构整体的防护间距突破火箭整流罩空间限制的技术效果,显著增强了防护能力,解决了传统防护结构耗能过大且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76825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61475.9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三维匹配估计方法,采用双目相机观测空间非合作目标,经过立体匹配和三维重建提取点云数据,通过获得的测量数据点集与目标的模型数据点集进行配准,计算出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相对位置和姿态。通过此方法,在对空间非合作目标的近距离相对导航过程中,避免了对目标具备几何特征的特殊要求,可以直接获得目标表面的三维数据,只需要知道目标的三维模型,或者在轨重建后的三维模型,算法对目标的几何外形是通用的。避免了基于特征测量方法容易在目标大范围转动过程中因产生遮挡现象而丢失目标特征的缺点,适用于在轨翻滚或自旋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758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0788.X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颗粒动力学的小天体采样过程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方法,包括:建立小天体颗粒动力学模型和探测器系统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颗粒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控制耦合仿真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算法,实现小天体采样过程的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求解计算。本发明针对小天体采样过程多学科、系统级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问题,给出了小天体星壤颗粒流动力学、探测器柔性多体动力学、探测器姿轨控制与机械臂控制的数学仿真模型,并定义了相互之间的接口关系,实现了小天体采样过程颗粒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控制的多学科、系统级联合仿真,为小天体星壤风化层颗粒特性模拟及采用过程动力学与控制耦合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7491594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607715.7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克服现有索网天线形面精度计算方法的不足,考虑索网天线在轨展开过程对索网天线在轨展开后形面精度的影响,提出的计算流程可有效补充索网天线地面展开试验有地球重力和大气影响的不足,能较准确地预测索网天线在太空在轨工作状态下的形面精度及工作性能。同时提出根据节点与整个抛物面的最小距离计算误差均方根值,该方法能更准确反映天线的索网网面的光滑度;提出了一种指向误差计算方法,该方法能更直观反映天线索网网面的电信号反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7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203826.1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交叉位移熵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受控结构坐标系,根据受控结构的振型方程和正则坐标得到受控结构在任意位置的振动位移响应函数;步骤二:根据t1时刻的作动器位移响应函数与传感器位移响应函数得到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步骤三:根据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和最小交叉位移熵优化准则得到传感器作动器位置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四:对优化目标函数寻优得到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对应的位置为作动器在受控结构中的最优位置,得出传感器的最优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完成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并具有同时优化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917772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300378.1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C2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序列图像的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运动估计方法,实施非合作目标在轨任务对相对导航的快速性、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当主动航天器不借助地面操作、自主完成对非合作目标的相对导航及制导与控制时尤为重要。本发明克服现有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运动参数估计方法的不足,采用序列距离图像作为输入,通过体单元对图像进行空间离散化处理,结合非合作目标动力学方程进行卡尔曼滤波,克服了特征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估计精度和效率,降低了数据处理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697319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532861.8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性能纤维织物和泡沫的柔性防护结构,包括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和后墙;缓冲屏用于破裂空间碎片,泡沫用于调节防护结构的压缩量或膨胀量,填充屏用于瓦解空间碎片云,后墙用于捕获空间碎片云,缓冲屏、泡沫、填充屏、后墙通过粘着剂依次粘连。本发明通过设计填充屏,实现了结构整体折叠压缩,便于发射,弥补了传统防护结构可靠性较低的缺陷;通过粘连泡沫,达到了结构整体的防护间距突破火箭整流罩空间限制的技术效果,显著增强了防护能力,解决了传统防护结构耗能过大且环境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49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40727.3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人航天器逃逸塔不同环境分离设计及验证方法,包括:确定逃逸分离动力初值;根据逃逸分离动力初值得到固体发动机技术要求,根据固体发动机技术要求得到固体发动机,对固体发动机进行试验得到发动机内弹道曲线;获取正常分离弹道和逃逸分离弹道;根据正常分离弹道和逃逸分离弹道,进行分离近场结构干涉分析,获取近场是否干涉碰撞的结论;根据正常分离弹道和逃逸分离弹道,进行分离远场碰撞风险分析,获取远场是否干涉碰撞的结论;根据近场是否干涉碰撞的结论和远场是否干涉碰撞的结论得到逃逸分离设计是否成功性的判断。本发明保障了飞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49159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607715.7
申请日:2017-07-2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克服现有索网天线形面精度计算方法的不足,考虑索网天线在轨展开过程对索网天线在轨展开后形面精度的影响,提出的计算流程可有效补充索网天线地面展开试验有地球重力和大气影响的不足,能较准确地预测索网天线在太空在轨工作状态下的形面精度及工作性能。同时提出根据节点与整个抛物面的最小距离计算误差均方根值,该方法能更准确反映天线的索网网面的光滑度;提出了一种指向误差计算方法,该方法能更直观反映天线索网网面的电信号反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7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203826.1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交叉位移熵的传感器作动器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受控结构坐标系,根据受控结构的振型方程和正则坐标得到受控结构在任意位置的振动位移响应函数;步骤二:根据t1时刻的作动器位移响应函数与传感器位移响应函数得到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步骤三:根据作动器与传感器的交叉位移熵和最小交叉位移熵优化准则得到传感器作动器位置的优化目标函数;步骤四:对优化目标函数寻优得到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交叉位移熵之和的最小值对应的位置为作动器在受控结构中的最优位置,得出传感器的最优位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完成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并具有同时优化传感器和作动器位置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