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参数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2311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015506.8

    申请日:202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法的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参数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至少一个参数变量,并将至少一个参数变量输入至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得到与至少一个参数变量相对应的响应值,并对至少一个参数变量和响应值进行多项式拟合回归,得到响应值的目标函数;根据响应面法确定目标函数与至少一个参数变量之间的响应面函数;根据响应面函数,求解得到使目标函数最优且符合约束条件要求的参数变量的取值。实现对钢轨加速度、浮置板加速度等多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动力特性的多目标优化。

    一种铁路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80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288512.2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扣件胶垫精细化模型,考虑非线性影响、轨道不平顺和不同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对扣件胶垫进行仿真,得到在时域内的钢轨振动加速度,并根据钢轨振动加速度构建扣件胶垫老化的原始数据集;采用自适应频率带宽和权重调整经验小波变换对钢轨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模态分量,根据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指标进行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分类,得到与模态分量相对应的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分类结果;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模型;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模型输出与钢轨振动加速度数据相对应的扣件胶垫老化程度。能够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对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的效率。

    一种铁路无砟轨道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77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87898.5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无砟轨道裂缝损伤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铁路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空间振动分析模型,提出裂缝轨迹近似方法,将无砟轨道裂缝的实际产生位置引入模型中,并考虑时间维度,设置包括裂缝衰减和频率响应的裂缝动态扩散模型,最后构建裂缝损伤本构矩阵精确模拟和预测裂缝的行为;获取裂缝产生前后列车经过时轨道板的振动信号,利用多层次波动特征分析方法建立裂缝损伤特征指标进行损伤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输入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输出铁路无砟轨道裂缝的位置及损伤程度,对裂缝的随机性与开裂路径难以预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提高了铁路无砟轨道裂缝识别的准确性。

    一种基于曲率优化的桥梁BIM参数模型轻量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82129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88202.0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率优化的桥梁BIM参数模型轻量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桥梁参数化结构,并采用数模分离法对所述桥梁参数化结构的BIM模型进行信息提取,得到包含几何空间信息和语义属性信息的目标OBJ文件;计算所述桥梁参数化结构的BIM模型中每条边的长度以及边两侧面的法线夹角的塌陷成本;根据模型几何结构和曲率分布的潜在影响,对所述桥梁参数化结构的BIM模型进行边塌陷成本的重新计算,并进行迭代更新;基于曲率和边界条件对所述桥梁参数化结构的BIM模型进行平滑处理,导出简化后的目标BIM模型。解决了由BIM模型数据过于庞大,在网站可视化时展现出来的卡顿、加载时间过久的问题,实现了对工程建设的智能管理。

    一种铁路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798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8512.2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扣件胶垫精细化模型,考虑非线性影响、轨道不平顺和不同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对扣件胶垫进行仿真,得到在时域内的钢轨振动加速度,并根据钢轨振动加速度构建扣件胶垫老化的原始数据集;采用自适应频率带宽和权重调整经验小波变换对钢轨的振动响应信号进行分解得到模态分量,根据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指标进行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分类,得到与模态分量相对应的扣件胶垫老化程度分类结果;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模型;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模型输出与钢轨振动加速度数据相对应的扣件胶垫老化程度。能够提高卷积神经网络对扣件胶垫老化程度检测的效率。

    基于BIM模型的桥梁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70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20591.3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桥梁施工质量动态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参数化建立与目标桥梁对应的建筑信息模型;在目标桥梁的上一施工阶段完成后,对线形数据进行现场实测并验证数据可靠性;基于多变元函数分解法对上一梁端施工质量进行评估,输出评估结果,若质量评估通过则进入下一梁段施工;基于灰色理论根据已完成施工阶段的实测数据对下一施工阶段的线形数据进行预测,得到下一施工阶段的目标值;将下一施工阶段的目标值输入到建筑信息模型,以对桥面线形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到目标桥梁的线性图形。本申请能够最大程度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可以实时帮助管理层直观、方便地了解当前施工进度。

    一种垂直分腔颗粒阻尼钢轨吸振器构建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3364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44829.1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分腔颗粒阻尼钢轨吸振器构建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钢轨的初始振动位移;计算不同待填充颗粒粒径下的钢轨吸振器的切向力以及法向力施加在钢轨上钢轨的修正振动位移,并筛选出修正振动位移与初始振动位移的最大差值对应的待填充颗粒的目标粒径;根据待填充颗粒的目标粒径确定钢轨吸振器的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并根据弹性系数和阻尼系数计算钢轨吸振器的阻尼比;根据钢轨吸振器的阻尼比构建阻尼颗粒空腔排布策略,并采用阻尼颗粒空腔排布策略设计钢轨吸振器内部的结构。能够提升吸振器的吸振效率,减小堆积状态对于颗粒起振状态的影响。

    一种混凝土公路路面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349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44495.8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公路路面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历史路面裂缝图像,并基于预设的非线性图像处理规则对历史路面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历史路面裂缝图像;将目标历史路面裂缝图像输入至改进的YOLOv7‑tiny目标检测模型中进行迭代训练,直至改进的YOLOv7‑tiny目标检测模型中的CRLoss损失函数结果值最小,得到训练最优的目标检测模型;将待检测路面裂缝图像输入至目标检测模型中,目标检测模型输出待检测路面裂缝图像中检测目标的病害名称与位置信息。实现了对混凝土公路路面裂缝的实时检测,提高了在复杂工况下混凝土公路路面裂缝的检测效率与精度,有利于公路管养部门高效合理的调度。

    一种轨道吸振隔声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005251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980684.5

    申请日:2023-0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吸振隔声装置,其包括设置在两根钢轨外侧的调谐质量阻尼装置,调谐质量阻尼装置包括若干沿钢轨延伸方向间隙排列的立柱,相邻两根立柱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吸振隔声的声屏障板,若干声屏障板分别通过振动放大机构与其内侧的钢轨连接;本方案通过声屏障板可有效地隔离钢轨噪声的传播,同时声屏障板可作为钢轨减振消能的阻尼装置,钢轨的振动通过振动放大机构传递至声屏障板上,通过声屏障板的振动耗能,从而使钢轨的振动减小,降低钢轨的振动噪声。

    一种车辆-道岔动力作用计算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21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58072.1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一种车辆‑道岔动力作用计算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刻道岔轨道系统对车辆系统的第一动态作用力,根据预设的第一算法,计算车辆系统的第一振动自由度;获取第一时刻车辆系统对道岔轨道系统的第二动态作用力,根据预设的第二算法,计算道岔轨道系统的第二振动自由度;根据预设的第三算法,利用所述车辆系统的第一振动自由度和道岔轨道系统的第二振动自由度,计算获取第二时刻的车辆系统与道岔轨道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结果;循环上述步骤至满足终止计算条件,对所述车辆通过道岔时的系统动力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实现车辆‑刚体与道岔‑柔性体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计算,在考虑道岔组合钢轨动态重构因素的基础下,也实现了计算效率的显著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