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9983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97747.9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集群的分层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属于电气工程领域。包括:通过对功率参考值的补偿修正,获取恢复频率偏差的功率指令进行底层协同控制;建立多储能单元的聚合模型,并分别利用分布式状态观测器和总和型状态观测器对聚合模型中的平均型统计参数和总和型统计参数进行估计;基于聚合模型统计参数,构建最小化分布式储能和发电机增量发电成本的优化模型;将模型优化结果作为系统中发电机功率修正值。本发明对多储能聚合系统实现频率调节和精准出力分配,同时提出多储能单元的聚合模型并建立优化模型,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解决了大量分布式储能接入系统后面临的优化问题复杂变量维度高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95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86831.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向佳雄 , 周明 , 张智 , 武昭原 , 孙树敏 , 杨波 , 周光奇 , 李克成 , 裴哲义 , 程艳 , 王士柏 , 王成龙 , 刘奕元 , 关逸飞 , 杨颂 , 桑丙玉 , 陶以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规模化储能聚合频率支撑能力确定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储能集群的惯量响应功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储能集群的第一目标函数;所述储能集群的惯量响应功率为储能集群中各储能电站的惯量响应功率之和;以储能集群的一次调频功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储能集群的第二目标函数;所述储能集群的一次调频功率为储能集群中各储能电站的一次调频功率之和;在储能集群实时运行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函数得到最大化的储能集群的惯量响应功率;基于最大化的储能集群的惯量响应功率,根据第二目标函数得到最大化的储能集群一次调频响应功率。本发明提高了对储能集群支撑能力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175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46003.1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不同场景下的多类型储能电站分区聚合综合评估方法,针对多类型储能电站的调控能力指标,充分考虑储能电站在电网中的空间位置分布以及不同场景下参与电网调控的差异,结合电网实际运行状态和储能电站的技术参数,选取调控能力指标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指标利用K‑means法进行分区聚合。然后针对聚合体调控能力评估指标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采用基于熵权‑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赋权,平衡了主客观属性值之间的差异,最后采用利用TOPSIS法对不同场景下的聚合储能电站进行综合评估,得到其综合评分排序。本发明弥补了单一方法存在的不足,并综合各自的优点,从而提高权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提升储能对新能源和电网的支撑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20029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811364995.4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储能的直流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送端控制模块、储能电站控制模块、受端主站控制模块和受端从站控制模块,各控制模块根据含储能的直流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或含储能的直流电网的受端主站运行状态生产控制相应换流器的PWM脉冲信号,并利用该PWM脉冲信号控制相应换流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系统稳态时,可以保证系统的直流电压和各受端功率稳定可控且不存在稳态误差,在直流电网故障时,可以使各换流器快速响应,维持系统直流电压在安全值内。
-
公开(公告)号:CN111200291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364995.4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储能的直流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方法,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送端控制模块、储能电站控制模块、受端主站控制模块和受端从站控制模块,各控制模块根据含储能的直流电网的运行状态和/或含储能的直流电网的受端主站运行状态生产控制相应换流器的PWM脉冲信号,并利用该PWM脉冲信号控制相应换流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系统稳态时,可以保证系统的直流电压和各受端功率稳定可控且不存在稳态误差,在直流电网故障时,可以使各换流器快速响应,维持系统直流电压在安全值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3824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60257.8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储能变流器的构网型接口装置及控制方法,涉及电力换流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构网型接口装置中,通过设置分压电阻、解耦电感结合缓启动控制的整流单元,实现将储能变流器输出的电能的电压调控至直流电压期望值,并利用整流单元的脉冲宽度整流控制将电能的电压维持在直流电压期望值附近;同时通过具备自同步控制的构网单元实现抑制储能变流器在配电网故障穿越过程中输出的电流增加,保证储能变流器在配电网故障穿越期间无需采取任何限流措施,保护储能变流器不被配电网故障穿越过程中增加的电流烧毁。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16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42825.9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变流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构网型变流器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dq参考系下的并网电流、LC型三相变流器的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确定电压输出跟踪误差量及其一阶导数;基于所述电压输出跟踪误差量及其一阶导数确定匹配干扰估计值和非匹配干扰估计值;基于所述匹配干扰估计值和非匹配干扰估计值确定dq参考系下逆变侧电压参考值;将dq参考系下逆变侧电压参考值转换为abc参考系下逆变侧电压参考值,并通过PWM信号发生器生成PWM信号对构网型变流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抑制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及系统内外部慢时变干扰对系统的影响,为弱电网提供电压支撑,提高了构网型变流器的一次调频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09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0949687.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抽水蓄能系统中锂电池储能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抽水蓄能系统达到额定功率所需的爬坡时间;将所述爬坡时间代入预先构建的锂电池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并求解,得到优化结果;将所述优化结果作为抽水蓄能系统中锂电池储能配置方案;其中,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锂电池储能额定功率、锂电池储能额定容量。本发明提供合理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水蓄能爬坡速度慢、调频能力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546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535927.9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轮储能电站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能量管理系统、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主机、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从机和多个飞轮控制器;其中,所述能量管理系统用于获取调控指令,还用于向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主机发送调控指令;所述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主机用于接收调控指令,并向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从机发送调控指令;所述电网电压频率支撑控制装置从机用于接收调控指令,并根据调控指令包括的每个飞轮控制器对应的子调控指令,对每个飞轮控制器进行相应的控制。在上述系统中,除了实现AGC/AVC的基本功能外,还实现一次调频、动态无功的功能,满足飞轮阵列能量管理系统的多场景应用需求,提升飞轮储能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8633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474524.9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馈风电系统中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电网的频率偏差确定所述双馈风电系统中变流器的控制指令;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生成所述双馈风电系统中变流器的PWM脉冲信号;利用所述PWM脉冲信号控制所述双馈风电系统中变流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增强双馈风电系统的惯量水平和惯量效应,提升风电并网后的电力系统惯量水平,降低了储能容量及储能成本方面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