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73820.3

    申请日:2021-01-20

    IPC分类号: H02J3/24 H02J3/38 H02J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步骤包括:1、建立直驱风机发电系统并入弱交流电网的全系统数学模型,经线性化后,建立小信号模型;2、基于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根计算,判断出次同步振荡模态,计算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与因子,得出各状态变量对该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与程度,确定影响次同步振荡的元器件;3、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直驱风机并网系统仿真模型,并在PCC点附加移相变压器。本发明能从源头上隔绝网侧换流器与弱交流电网的交互,从而抑制次同步振荡。

    一种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661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073820.3

    申请日:2021-01-20

    IPC分类号: H02J3/24 H02J3/38 H02J3/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风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其步骤包括:1、建立直驱风机发电系统并入弱交流电网的全系统数学模型,经线性化后,建立小信号模型;2、基于小信号模型进行特征根计算,判断出次同步振荡模态,计算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与因子,得出各状态变量对该次同步振荡模态的参与程度,确定影响次同步振荡的元器件;3、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了直驱风机并网系统仿真模型,并在PCC点附加移相变压器。本发明能从源头上隔绝网侧换流器与弱交流电网的交互,从而抑制次同步振荡。

    一种透明超疏水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1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90639.X

    申请日:2023-12-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超疏水隔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将纳米SiO2粉体和ATO粉体各自分散后改性,将固化剂降低粘度后搅拌至无气泡,然后将三者共同混合后充分搅拌获得所需涂料,再借助高雾化喷枪通过喷涂的方式喷覆至玻璃上,实现超疏水透明隔热涂层的制备。本发明涂层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和高可见光透过率、强隔热性能,可广泛引用于建筑玻璃,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的,且具有自清洁和防污的功能;同时亦可用于光伏面板,具有隔热效应的同时可降低面板积灰、保持面板光洁,保证光伏面板高效的运行。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可控,所得产品性能优越,便于大规模应用。

    分层接入UHVDC系统非故障层换流器的换相失败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958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0721175.7

    申请日:2020-07-24

    IPC分类号: H02J3/36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接入UHVDC系统非故障层换流器的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其步骤包括:1、实时采集UHVDC系统受端的交流母线电压和换流器的关断角,检测交流系统电压扰动;若所采集模拟量超过所设定值,则执行定关断面积控制;2、对交流侧故障层和非故障层进行判别,并对非故障层换流器的直流电流上升量进行预测,计算控制器输出的触发超前角指令限制量;3、故障清除后,恢复关断角到额定值,并解除触发超前角的输出限制。本发明能有效抑制分层接入UHVDC系统非故障层换流器的换相失败,从而改善系统在故障期间的暂态响应特性,减小逆变站换相失败带来的功率波动以及对交流电网的冲击。

    用于四轮平衡重式叉车平衡控制系统的电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0345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410079370.9

    申请日:2014-03-05

    IPC分类号: B66F9/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叉车平衡性研究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四轮平衡重式叉车平衡控制系统的电控系统,包括处理模块、功率驱动模块;处理模块用于接收节气门传感器、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系统总油路油压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以及四个车轮的制动油压传感器、四个车轮的轮速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对这些信号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至功率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输出驱动电能驱动叉车平衡控制系统动作。通过对多个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处理,实现叉车平衡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叉车的操控性,降低叉车在上坡、下坡、加速、制动和转向时发生倾翻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叉车行驶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