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单液流锌镍电池搁置时间的等效电路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92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597696.0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单液流锌镍电池模型建立以及参数识别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考虑单液流锌镍电池搁置时间的等效电路模型的构建方法,建立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上增加电阻以及单刀双掷开关构成状态切换等效电路模型;当负载电流不为0时,电池处于工作状态,采用GrGWO算法识别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当负载电流为0时,电池处于搁置状态,单刀双掷开关动作,电路结构改变,采用MPA算法辨识状态切换等效电路模型的参数。考虑到单液流锌镍电池在搁置时,时间常数会随着搁置时间的增加而改变这一特性,使模型能够在复杂的工况下更好地追踪单液流锌镍电池端电压的变化,提高模型精确性。

    一种基于自适应谐振匹配结构的电性源电磁发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98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2065.4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性源电磁发射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为一种基于自适应谐振匹配结构的电性源电磁发射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电流源上串联自适应谐振匹配结构,所述自适应谐振匹配结构包括自适应谐振匹配单元,所述自适应谐振匹配单元包括电感LC和电阻rL串联后与电容C并联,在电感LC和电阻rL串联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开关,并在电感LC和电阻rL串联后与电容C并联后设置第二开关,通过改变第一开关的频率降低自适应谐振匹配单元的总体等效电容。本发明采用自适应谐振匹配结构的发射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等效电容,适应相应电流输入频率。

    一种电性源瞬变电磁发射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926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69366.9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具体地而言为一种电性源瞬变电磁发射电源系统,包括:直流电源、负载能量回馈吸收回路、动态阻抗匹配单元以及H桥逆变器,所述直流电源包括工频发电机以及与工频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并对电流进行整流的整流电路;负载能量回馈吸收回路并联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包括串联的一个二极管和一个电容C;动态阻抗匹配单元与负载能量回馈吸收回路并联;H桥逆变器与所述动态阻抗匹配单元并联。解决发射系统输出电流波形质量下降的问题。采用自适应阻抗匹配,对复杂接地条件下接地电阻变化时的电流进行动态补偿,实现发射系统输出稳定的高质量电流波形,提高发射系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作能力,提高地空电磁探测效果。

    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49883B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11484861.3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的测量和参数提取方法,根据实际电性源工作方式和负载构成,建立电性源时变接地负载等效电路模型;分别采用1次恒压直流供电和多次不同频率的正弦交流供电激励,测量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的幅值、相位;将电性源等效电路模型转换为相量模型,根据多次测量的数据建立目标函数并设定约束范围;采用粒子群归一算法实现参数提取,迭代过程中成比例调整最优解粒子的各维度位置,使各维度的约束范围在同一数量级;发射系统控制时序实现动态负载实时匹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了实际电性源负载的时变特性和复杂构成,能够保证正常工作时发射电流波形的线性度,提取结果有利于剔除数据中一次场和实现目标地下介质的反演。

    一种大功率核磁共振探水装置及其野外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605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25817.2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大功率核磁共振探水装置是基于多储存电容组级联发射、并联充电的方式,实现了磁共振探水装置的大功率发射和高效率工作,为地面磁共振技术的大深度探测提供技术支持。多储存电容组级联提高了最大发射电压及发射功率;采用两组充电模块给每一组储能电容并联充电,避免了传统单级充电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大功率核磁共振探水装置在以面积为200m*200m的发射线圈为负载,发射线圈电阻为2Ω时,最大发射电压达到780V,是已有的设备的1.73倍;最大发射电流达到387A,是已有设备的1.72倍;最大发射功率达到302KW,几乎是已有设备的3倍;最大探测深度达到175m,是已有设备的1.75倍。

    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接收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85451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32580.9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10 G01V3/0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接收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五通道模拟电路经FPGA和DSP与上位机连接,FPGA分别与发射桥路和拓展控制接口连接,DSP与拓展控制接口连接构成。本发明电路简单,体积较小;在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接收系统领域首次采用FPGA+DSP的架构,与吉林大学的宽频电磁探测设备的FPGA+单片机的架构相比大幅加快了数据传输速率;数据处理设备由上位机变成了DSP,解决了上位机实时处理数据占用大量CPU资源,效率不高的缺点;提出了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简单有效,操作性强。数据处理方法简便,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用于一定深度金属异常体的浅地表电磁探测。

    一种全线控电动汽车中央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87123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385429.8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线控电动汽车中央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中央控制器包括双核芯微处理器、模拟信号输入输出接口、开关信号输入输出接口、高速CAN总线接口、RS-232串口、以太网通信接口、USB接口。中央控制器对全线控电动汽车各控制器和传感器实时地进行管理、协调、监测和记录。该中央控制器采集驾驶员操纵输入及陀螺仪信号,通过CAN总线获知转向和驱动电机的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将相关数据保存至文件,通过CAN总线和模拟信号输出接口对转向、驱动及制动系统进行集成控制,最终实现前轮、后轮、四轮、楔形、原地转向驾驶模式及模式间切换的功能,该控制器还具有与宿主机通信的功能;具备完善的故障诊断和容错处理功能。

    光纤声学透视仪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67101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79186.0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光纤声学透视仪属于光纤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光纤布拉格光栅动态声波法检测冰等固体物质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光纤声学透视仪,包括探测光纤(1),法兰(2),光栅解调模块组(3),宽带光源(4),声波发生器(5),直流电源(6),主机(7),示波器(8),计算机(9)和主环形器(10)。本发明的光纤声学透视仪可以动态监控和记录冰等固体物质的物理-力学参数,具有外形小、灵敏度高、可以精确记录声波在冰中的传播参数、抗外界电磁干扰能力强、便携及可直接用于测量自然状态下的冰的物理力学参数等优点。

    双信道双面排空射流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1413379B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810051521.4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流式液动冲击器双信道双面排空射流元件。射流元件底板上设有两个圆形截面或扁平形截面信号道和两个底板排空道,射流元件盖板上设有两个圆形截面或扁平形截面信号道和两个盖板排空道,射流元件底板与射流元件盖板之间为基板,基板设有对称的两个控制道和排空道。改进了射流元件的结构形式,扁平形截面信号道使底板和盖板厚度减小,增加了基板厚度,增加喷嘴处的通流能力,用四个信号道代替老式射流元件的两个信号道,实现两侧贯通的双面排空,较现有的非贯通单侧排空增大了排空道过流面积,有效增强射流元件的通流能力,降低了排空道和工作腔液流流速,减轻泥浆对射流元件和冲击器缸体的冲蚀,显著延长射流元件的工作寿命。

    双信道双面排空射流元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13379A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810051521.4

    申请日:2008-12-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流式液动冲击器双信道双面排空射流元件。射流元件底板上设有两个圆形截面或扁平形截面信号道和两个底板排空道,射流元件盖板上设有两个圆形截面或扁平形截面信号道和两个盖板排空道,射流元件底板与射流元件盖板之间为基板,基板设有对称的两个控制道和排空道。改进了射流元件的结构形式,扁平形截面信号道使底板和盖板厚度减小,增加了基板厚度,增加喷嘴处的通流能力,用四个信号道代替老式射流元件的两个信号道,实现两侧贯通的双面排空,较现有的非贯通单侧排空增大了排空道过流面积,有效增强射流元件的通流能力,降低了排空道和工作腔液流流速,减轻泥浆对射流元件和冲击器缸体的冲蚀,显著延长射流元件的工作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