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消电离层组合的跨系统紧组合差分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088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910421826.8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消电离层组合的跨系统紧组合差分定位方法,差分基站采用基站端同型号接收机和用户端同型号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采用伪距双差法对多卫星导航系统间偏差分别进行估计。差分基站向用户播发差分修正信息,它包含双频消电离层伪距差分校正量,卫星导航系统间偏差,差分基站的位置。用户利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差分修正信息,采用跨系统紧组合方式实现差分定位,获得具有较高定位精度的结果。本发明充分利用消电离层延迟组合消除电离层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势,卫星和收机码硬件延迟误导致的系统间偏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跨系统紧组合方式实现用户端伪距差分定位,以期达到即使可见卫星较少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的目的。

    一种反应堆堆芯精细化数值求解的虚拟体积力动量源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8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17364.9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精细化CFD数值计算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精细化数值求解的虚拟体积力动量源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翼片去除,在翼片原来所占空间内对流体施加虚拟体积力,作为动量方程的源项,以考虑交混翼片对流场的影响;将各个方向的虚拟体积力加入到动量守恒方程中,将各分力在直角坐标系下分解,求得直角坐标系下x,y,z三个方向的分力,并进行数学描述。本发明利用动量方程不断迭代求解流场,从而完全实现在无交混翼片的简单通道中模拟交混翼流场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三维精细化CFD数值计算的效率和计算精度。

    一种动对动平台局域增强卫星A类星历故障完好性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7068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010204110.5

    申请日:2020-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星历故障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对动平台局域增强卫星A类星历故障完好性监测方法。本发明包括:基于星间‑联动节点对间‑历元间构建三差观测量,由于视距方向向量在高采样频率中基本保持不变,按照多重假设解分离思想构建A类星历故障检测统计量;在利用多历元平滑抑制高频观测噪声对整周模糊度解算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统计量所服从的统计分布特性,计算所需监测误警率检测门限等。本发明满足实时动态高精度相对定位完好性和连续性的需求,达到系统的完好性与可用性的要求,实现无参考基准下的自主性。根据所需的误警和漏检概率,在误警和漏检错误同步满足条件下,实现对A类星历故障的自主监测。

    一种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估计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19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03662.5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一种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估计模型建立方法,属于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补偿方法由于环境温度相关量完整性差,存在温漂误差估计精度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高低温箱作为环境温度控制装置对MEMS加速度计进行环境温度实验,实测获取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根据初始温度,计算获取环境温度变化量;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估计模型;以环境温度变化量及环境温度变化量平方项为所述温漂误差模型输入,以基于环境温度实验实测的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为所述温漂误差模型输出,训练所述模型;完成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估计模型的训练。本发明适用于MEMS加速度计温漂误差估计技术领域。

    一种反应堆堆芯精细化数值求解的虚拟体积力动量源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0518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917364.9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精细化CFD数值计算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堆堆芯精细化数值求解的虚拟体积力动量源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棒束通道内的交混翼片去除,在翼片原来所占空间内对流体施加虚拟体积力,作为动量方程的源项,以考虑交混翼片对流场的影响;将各个方向的虚拟体积力加入到动量守恒方程中,将各分力在直角坐标系下分解,求得直角坐标系下x,y,z三个方向的分力,并进行数学描述。本发明利用动量方程不断迭代求解流场,从而完全实现在无交混翼片的简单通道中模拟交混翼流场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三维精细化CFD数值计算的效率和计算精度。

    一种基于消电离层组合的跨系统紧组合差分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088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21826.8

    申请日:2019-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消电离层组合的跨系统紧组合差分定位方法,差分基站采用基站端同型号接收机和用户端同型号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采用伪距双差法对多卫星导航系统间偏差分别进行估计。差分基站向用户播发差分修正信息,它包含双频消电离层伪距差分校正量,卫星导航系统间偏差,差分基站的位置。用户利用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和差分修正信息,采用跨系统紧组合方式实现差分定位,获得具有较高定位精度的结果。本发明充分利用消电离层延迟组合消除电离层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势,卫星和收机码硬件延迟误导致的系统间偏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跨系统紧组合方式实现用户端伪距差分定位,以期达到即使可见卫星较少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高精度定位的目的。

    一种基于广播星历误差精准建模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14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4469.4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一种基于广播星历误差精准建模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涉及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精密单点定位领域。解决了广播星历的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参数误差不能有效约束,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所述方法根据不同卫星系统的广播星历误差特性,从理论上对该系统单个卫星的轨道误差以及卫星钟差误差分别进行精确建模,然后根据实际定位解算选取不同系统卫星的轨道误差以及卫星钟差误差模型组合进行定位解算,将广播星历参数转换为精密星历相同参数形式,根据传统无电离层PPP的定位解算步骤,使用加入轨道误差以及卫星钟差误差约束修正模型的BE‑PPP模型,带入转换后的广播星历参数进行定位解算,得到最终的高精度定位解。在通信不发达地区极具应用价值。

    基于电离层穿刺点临近约束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299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07834.1

    申请日:2023-02-1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电离层穿刺点临近约束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及装置,属于卫星导航技术领域,通过卫星星历和原始观测量解算卫星电离层穿刺点位置和卫星垂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然后筛选出临近卫星,利用与临近卫星相应的卫星电离层穿刺点位置和卫星垂直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建立电离层穿刺点临近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最后构建基于电离层穿刺点临近约束的远海精密单点定位模型。本申请提供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及装置保证了远海区域PPP高精度定位性能,而且缩短了PPP初始化时间长,突破PPP收敛限制,实现远海区域PPP快速收敛。适用于远海区域高精度定位,提高了诸如钻井平台、航道测量、管道铺设、无人航运等远海应用领域的作业效率。

    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78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03676.7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属于微惯性传感器件测试领域。解决了微惯性器件的温漂误差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和可信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控制高低温箱将环境温度降低至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下限值,待微惯性器件和测温系统实测数据均稳定后,记录微惯性器件温度和微惯性器件输出;根据微惯性器件自身参数确定高低温箱的升温梯度,根据高低温箱的结构及其空间参数,确定升温间隔;按照升温梯度和升温间隔调整高低温箱内的环境温度,直至达到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上限值,并维持该温度直至微惯性器件和测温系统实测数据稳定1h,同时记录下升温过程中微惯性器件温度和微惯性器件输出。本发明适用于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

    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210503676.7

    申请日:2022-05-10

    Abstract: 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属于微惯性传感器件测试领域。解决了微惯性器件的温漂误差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和可信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控制高低温箱将环境温度降低至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下限值,待微惯性器件和测温系统实测数据均稳定后,记录微惯性器件温度和微惯性器件输出;根据微惯性器件自身参数确定高低温箱的升温梯度,根据高低温箱的结构及其空间参数,确定升温间隔;按照升温梯度和升温间隔调整高低温箱内的环境温度,直至达到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上限值,并维持该温度直至微惯性器件和测温系统实测数据稳定1h,同时记录下升温过程中微惯性器件温度和微惯性器件输出。本发明适用于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