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机组汽泵出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70341B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710066242.4

    申请日:2017-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机组汽泵出力平衡自动调节方法,实施步骤包括:计算火电机组汽泵的给水流量设定值、给水流量实际值之间的偏差通过第一PID控制模块输出给水主控指令;计算火电机组的汽泵A和汽泵B两台汽泵的实际入口流量的平均值作为汽泵的入口流量分配值;将入口流量分配值减去汽泵A的入口流量并通过第二PID控制模块输出第一控制指令,将水主控指令、第一控制指令相加控制汽泵A的转速;同时,将入口流量分配值减去汽泵B的入口流量并通过第三PID控制模块输出第二控制指令,将水主控指令、第二控制指令相加后控制汽泵B的转速。本发明能够使汽泵并列运行时出力自动快速平衡,且能保证汽泵出力平衡调节过程中给水流量稳定。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54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83163.6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参数优化方法,步骤包括:通过DCS获取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并经初步筛选获取稳定工况下的运行数据,然后再进行信息挖掘获取机组在各运行工况下的特征数据,采用改进型弗留格尔公式计算汽轮机的实际进汽流量;将计算获得的实际进汽流量代替DEH系统组态中原阀门流量特性参数中的综合阀位指令,完成对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参数的优化。本发明不需要对汽轮机进行阀门流量特性试验,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同时避免了该项试验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实现对机组最大历史运行区间的阀门流量特性参数的优化,消除了试验方法对参数的优化范围受试验时机组负荷变化范围限制的弊端。

    一种蒸汽轮机自启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6874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00088.1

    申请日:2016-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轮机自启动控制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自动挂闸;2)自动运行;3)自动置目标转速500r/min;4)500r/min摩擦检查;5)自动置目标转速2000r/min;6)2000r/min中速暖机;7)自动置目标转速2900r/min;8)自动进行阀切换;9)自动置目标转速3000r/min;10)ATC完成检查。本发明实现了国产汽轮机从自动挂闸、运行、摩擦检查、中速暖机、进行阀切换到升至额定转速的全程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减轻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在自启动过程中,能够在汽轮机的寿命损耗和启动时间之间达到自动择优;对于汽轮机自动化控制水平及APS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一种防止汽轮机转速超调的自动变升速率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946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424750.6

    申请日:2015-0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轮机转速超调的自动变升速率控制方法,步骤包括:设置汽轮机的给定升速率K;构造汽轮机的升速率自动修正系数a,并乘以给定升速率作为实际升速率设定值Ka;设置临界转速区间升速率设定值Kc;将汽轮机的转速以及实际升速率设定值Ka、临界转速区间升速率设定值Kc确定汽轮机的转速在临界转速区间外、临界转速区间内及经过临界转速区间边界时的待输出升速率;将待输出升速率进行限幅后输出至汽轮机的转速控制回路。本发明在汽轮机升速过程中转速接近目标转速时升速率设定值会自动减小,能够有效防止汽轮机发生转速超调现象,有利于汽轮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种基于校正基准量的增量式PID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9879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310348169.1

    申请日:2013-08-12

    Abstract: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基于校正基准量的增量式PID控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①、对具有大迟延和大惯性特征的待控制锅炉过热器,建立数据样本集Ω;②、建立待控制锅炉过热器模型;③、确定加权系数;④、计算当前采样时刻输入值;⑤、在线辨识待控制锅炉过热器模型;⑥、重复步骤④~⑤,直到实际输出值能够跟踪设定输出值。本方法:1)、能弥补常规PID控制对于大迟延和大惯性系统控制性能不佳的缺陷,更具实际使用价值;2)、对校正基准量进行实时调整,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3)、方法简易,无需对现有控制系统进行大的改造,便于工程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