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9279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94777.6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面向乘用车型的电动汽车使用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用以计算电动汽车在使用周期即用户从电动汽车开始使用到报废回收期间的碳排放量。电动汽车的使用周期包括车辆行驶环节、车辆维护环节。基于采集的充电数据,挖掘用户的充电特征,结合百公里电耗、质保周期和质保里程等信息,利用电力碳排放因子数据计算在车辆行驶环节的碳排放量。车辆维护环节涉及到轮胎更换,以及润滑油、刹车剂等车用液体的更换,采用更换部件的单位质量碳排放因子缺省值、更换次数、更换质量等数据,计算车辆维护环节的碳排放量。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使用周期全国电力结构的变化,有效利用了采集的实际充电数据,使得电动汽车在使用周期内碳排放的计算更加准确、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2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65405.0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乘用车型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计算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已知途径获取具体型号电动汽车的车辆数据、年度全国平均电力碳排放因子数据、不同型号电动汽车制造阶段各原材料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将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使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各阶段的碳排放量;将各阶段计算得到的碳排放量相加具体得到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碳排放总量。本发明优化了电动汽车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计算方式更加快捷,适用于所有乘用车型电动汽车某个阶段或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2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410115690.9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PC: G06F17/10 , G06F17/18 ,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分析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考虑不同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园区、公共停车场、高速服务区等。然后,根据不同日期及气象条件,依次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特征分析模型。模型刻画全天各个时段内,充电车的数量以及充电需求时长,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获得目标新能源充电场景的负荷特征曲线。最后,基于负荷特征曲线、充电类型及相关碳排放系数计算碳排放量。本发明实现了更为科学、精准的碳排放计算,为进一步面向新能源充电桩的能源管理与减排路径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91194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10226.3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SG‑CIM模型的实体对齐方法,包括:对SG‑CIM模型中不同模型表知识图谱的三元组,进行规范化处理,生成一组关系三元组和一组属性三元组;将规范化处理后的关系三元组进行结构表示学习,将规范化处理后的属性三元组进行属性表示学习,并且,使用属性表示学习得到的实体向量,将结构表示学习得到的实体向量,转移到相同的向量空间中,进行联合学习;经过联合学习后,通过计算不同模型表知识图谱实体向量相似度,对不同模型表知识图谱实体进行对齐。本发明能很好解决国家电网SG‑CIM公共数据模型中模型表实体之间的错位不一致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49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318616.2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PC: G06Q10/063 , G01N33/00 , G06F17/11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标签产品的影响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碳标签产品的产品参数,所述产品参数包括环境效用值、产品补贴数值、产品环保认知度、产品需求度、产品价值、产品初始碳排放量和产品滞留概率;根据所述产品参数进行产品分析,确定产品分析结果,所述产品分析结果包括产品流通概率和产品后期碳排放量;根据所述产品参数和所述产品分析结果对所述碳标签产品进行影响分析,确定所述碳标签产品流通的影响分析结果。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对碳标签产品市场影响的分析准确度,提升了节能减排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76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548868.6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排放量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图像采集设备按照预设拍摄步骤对烟气排放区域拍摄的烟气图像集;根据烟气图像集,确定烟气排放区域中排放烟气对应的烟气立体图像;根据烟气立体图像,确定烟气排放区域对应的碳排放量。通过图像采集设备以预设拍摄步骤按照设定周期对烟气排放区域的烟气图像进行采集,通过对烟气图像集的拍摄位置进行还原得到烟气立体图像,由得到的烟气立体图像确定碳排放量。解决了碳排放量难以进行即时确定的问题,实现了对企业、产品等碳排放量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221878.3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PC: G06Q30/018 , G06Q50/08 ,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碳排放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构建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对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行优化以生成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获取待测建筑数据,根据待测建筑数据和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生成目标建筑碳排放结果。通过获取历史建筑基本信息构建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对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行特征和超参数优化以生成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通过获取待测算公共建筑的待测建筑数据,以及电力碳排放值作为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的输入,获取目标建筑碳排放结果,实现了在缺乏待测算建筑除电能外其他能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情况下,准确地测算总碳排放值,提高了建筑碳排放确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52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15690.9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PC: G06F17/10 , G06F17/18 , G06Q10/063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分析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首先考虑不同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园区、公共停车场、高速服务区等。然后,根据不同日期及气象条件,依次构建新能源汽车充电负荷特征分析模型。模型刻画全天各个时段内,充电车的数量以及充电需求时长,基于蒙特卡洛模拟获得目标新能源充电场景的负荷特征曲线。最后,基于负荷特征曲线、充电类型及相关碳排放系数计算碳排放量。本发明实现了更为科学、精准的碳排放计算,为进一步面向新能源充电桩的能源管理与减排路径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1969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21878.3
申请日:2023-09-2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PC: G06Q50/26 , G06Q50/08 , G06Q10/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碳排放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构建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对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行优化以生成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获取待测建筑数据,根据待测建筑数据和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生成目标建筑碳排放结果。通过获取历史建筑基本信息构建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并对初始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进行特征和超参数优化以生成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通过获取待测算公共建筑的待测建筑数据,以及电力碳排放值作为优化建筑碳排放测算模型的输入,获取目标建筑碳排放结果,实现了在缺乏待测算建筑除电能外其他能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情况下,准确地测算总碳排放值,提高了建筑碳排放确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06474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64880.X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Inventor: 沈亮 , 周春雷 , 朱广新 , 陈翔 , 张鹏宇 , 廖小琦 , 吴桂栋 , 王春梅 , 江鹏 , 郝保聪 , 李杏 , 李雨霏 , 葛鑫亮 , 任小伟 , 胡锡双 , 王洁 , 杨诗语 , 温阳
IPC: G06F16/2458 , G06F16/2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网公共数据中实体关系确定的方法,包括:获取项;根据所述项获取项集和所述项集的参数;从所述项集中选取参数不小于阈值的初始项集;获取关系组;以及从所述关系组中确定所述初始项集的关系。本公开的关系确定方法能够确定实体‑关系三元组之间的关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