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热泵系统中蒸发式冷凝器的除冰方法、车机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085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74460.0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热泵系统中蒸发式冷凝器的除冰方法、车机和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热泵系统处于制热模式的情况下,获取环境温度以及热泵系统中蒸发式冷凝器的蒸发温度;基于环境温度和蒸发温度,确定蒸发式冷凝器的估计结冰程度;在估计结冰程度满足除冰条件的情况下,控制热泵系统进入除冰模式,除冰模式指对蒸发式冷凝器进行除冰的模式。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识别蒸发式冷凝器的结冰程度,以便在确定结冰的情况下除冰,有利于提高热泵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热泵系统供热提高车辆低温续航能力。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膨胀螺栓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7038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34437.3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膨胀螺栓结构,包括螺栓,还包括设置在螺栓外并与螺栓可拆卸连接的膨胀套管,所述膨胀套管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膨胀套管、第二膨胀套管、第三膨胀套管和第四膨胀套管,所述第一膨胀套管的底部与第二膨胀套管的顶部耦合,所述第二膨胀套管的底部与第三膨胀套管的顶部耦合,所述第三膨胀套管的底部与第四膨胀套管的顶部耦合。操作时先将螺栓与膨胀套管预拧紧,然后将膨胀螺栓放入通孔,再次拧紧螺栓过程中第二膨胀套管的下端和第三膨胀套管的上端在力的作用下同时向外扩张膨胀与孔壁接触,达到螺栓和膨胀套管对各种零件的不同孔径都能紧固的效果。

    一种电动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69335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10385253.3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转向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动转向系统中预先存储多种与车辆配置相对应的助力参数配置方式,电动转向系统根据实际车辆配置信息选择相对应的助力参数配置方式来控制电动转向系统提供转向助力。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预先标定的多种电动转向系统的配置参数存储于控制器中,根据实际车辆参数选择对车辆配置参数对应的转向系统配置参数来控制电动转向系统,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针对不同的车型一次开发参数配置软件,然后存储在电动转向系统中,然后根据转向系统装在不同的车辆而选择不同的运行软件,提高了电动转向系统的普遍适应性。

    减振器的上支撑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1630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0832664.2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性能好的减振器的上支撑结构,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下连接板构成的内腔中设置有内芯,橡胶套将上、下连接板与内芯连为一体,上、下连接板与内芯的轴向形成供减振器活塞杆穿过的贯通孔,橡胶套中形成有至少两个腔室,腔室内填充有阻尼液,腔室之间设置有连通腔室的流体管道。橡胶套内的填充有阻尼液,当减振器随着车轮上下跳动的过程中,阻尼液会流经流体管道,产生阻尼力,进而减小冲击力。

    一种汽车转向器安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57263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399169.7

    申请日:2018-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器安装结构,包括副车架和转向器壳体,副车架与转向器壳体连接,转向器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副车架与转向器壳体之间的花纹钢套,花纹钢套带有花纹的端面与副车架接触,且花纹钢套的硬度大于副车架的硬度。在转向器壳体上安装孔的端面设有用于安装花纹钢套的沉孔,花纹钢套压装在沉孔内,避免转向器壳体与副车架直接贴合,花纹钢套与副车架贴合,当花纹钢套受到轴向压紧力的作用时,其表面的花纹会嵌入副车架中,花纹可以增加花纹钢套与副车架贴合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转向器壳体与副车架抗滑移力。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转向器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1.加工花纹钢套;2.加工转向器壳体;3.转向器壳体与花纹钢套装配。

    一种电机系统安装装置及汽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9801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520753.9

    申请日:2017-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00 B60K1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系统安装装置及汽车,属于汽车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副车架、第一悬置模块、第二悬置模块和第三悬置模块。本发明通过副车架与汽车的底盘固定连接,第一悬置模块、第二悬置模块和第三悬置模块在副车架上呈三角形分布,且第一悬置模块与电机的壳体上的安装点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悬置模块消减电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第二悬置模块和第三悬置模块与减速器的壳体上的安装点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悬置模块消减减速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在将电机系统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基础上,降低电机系统工作过程中因震动产生的噪音,提升乘员驾乘感受。

    一种手动挡汽车起步辅助系统及手动挡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6438075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38213.0

    申请日:2016-09-21

    Inventor: 蔡以涛 高家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动挡汽车起步辅助系统及手动挡汽车,属于汽车领域。所述手动挡汽车起步辅助系统包括:车速信号采集模块、离合踏板信号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本发明通过车速信号采集模块采集汽车的车速,离合踏板信号采集模块采集离合踏板的运动信息,控制模块根据汽车的车速、汽车的发动机转速及汽车的发动机的电子节气门的开度,控制汽车点火线圈的点火提前角及电子节气门的开度,使得在汽车处于怠速状况时,车辆起步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模块增大汽车点火线圈的点火提前角,增大汽车电子节气门的开度,从而避免汽车在起步过程中熄火,进而避免因此引起的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种车辆跑偏方向校正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01392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09833.0

    申请日:2014-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6/00 B62D5/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跑偏方向校正系统和方法,包括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偏角传感器、转向力矩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转向电机,ECU根据转向力矩传感器发送的转向力矩检测值、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发送的横摆角速度检测值、侧偏角传感器发送的侧偏角检测值以及学习到的正常转向时的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判断车辆是否跑偏,在车辆跑偏时,根据侧偏角检测值计算转动角度,并根据计算出的转动角度控制转向电机转向,可以自动发现车辆跑偏情况,并及时调整转向电机,以校正跑偏现象,可以消除跑偏带来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缺乏驾驶经验的驾驶员来说,提高其驾驶安全性。

    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92761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10532377.3

    申请日:2010-1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制动踏板总成,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防止踏板向驾驶员方向移动,从而减少或避免碰撞时踏板对驾驶员腿部以下部位的伤害。该汽车制动踏板总成包括固定于车身前挡板的真空助力器和制动踏板支架,制动踏板支架通过旋转轴孔与踏板臂端部的旋转轴活动连接,踏板臂的中部通过销轴与真空助力器的输入推杆活动连接;关键在于还包括碰撞保护支架,碰撞保护支架的顶端通过销轴与汽车的仪表横梁活动连接,底端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间隔排列的两个销轴孔,其中上部的销轴孔通过销轴与制动踏板支架的顶端的销轴孔活动连接,下部的销轴孔通过所述踏板臂端部的旋转轴与制动踏板支架的旋转轴孔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孔设置有朝向驾驶员侧的缺口。

    一种车用转向柱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73306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010500132.2

    申请日:2010-09-30

    Inventor: 岳伯陶 高家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转向柱,其在传统车用转向柱上,增加了齿轮传动机构、直接传动轴(12)及切换手柄(1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改变输入输出转矩比,所述的车用转向柱具有常规传动比、变传动比两种工作状态,能够满足车辆高速及低速安全驾驶所需的转向需求。所述车用转向柱的两种工作状态通过切换手柄(13)来控制。所述的车用转向柱不仅能够满足车速不同安全驾驶所需的转向需求,同时保持了碰撞保护的设计,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为驾驶员提供安全保护。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车辆安全性及人性化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