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36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10962891.1

    申请日:2019-10-11

    摘要: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包及电动汽车,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壳体、固定件、导撞件和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固定件和导撞件均设置在电池包壳体的内部;导撞件的一端与电池包壳体相抵接,导撞件的另一端与电池模组相抵接,导撞件用于支撑电池包壳体和电池模组;固定件的一侧分别与导撞件和电池模组连接,固定件的另一侧与电池包壳体连接,导撞件固定在固定件上,导撞件将受到的挤压力分散到固定件上;本发明的导撞件支撑电池包壳体和电池模组,避免电池包壳体受到挤压力的端面发生溃缩,也避免了电池包内的零部件受到挤压力形变刺穿电池模组,同时导撞件将电池模组受到的挤压力传到整个电池包,通过整体的强度来抵抗挤压力。

    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76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0371604.X

    申请日:2019-05-06

    IPC分类号: H01M50/24 H01M50/244

    摘要: 本发明属于车载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上下壳体之间不具有稳定的等电势的问题。本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表面具有电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本发明在电池包内部设置了等电势结构实现了电池包上卡壳体具有稳定的等电势。

    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76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71604.X

    申请日:2019-05-06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车载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它解决了现有电池包上下壳体之间不具有稳定的等电势的问题。本电池包上下壳体等电势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表面具有电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能够刺破下壳体表面电泳层并与下壳体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或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能够刺破上壳体表面电泳层并与上壳体表面相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本发明在电池包内部设置了等电势结构实现了电池包上卡壳体具有稳定的等电势。

    一种堆叠结构的电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62220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65376.6

    申请日:2020-01-20

    IPC分类号: H01M2/10 B60L50/64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堆叠结构的电池系统,包括多个电池模组以及至少一组加强件;电池模组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用于支撑上层的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依次堆叠布置形成电池系统;加强件设置于电池系统的侧壁,用于将依次堆叠的多个电池模组连接固定。本申请的堆叠结构的电池系统,在电池系统布置面积有限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高度空间,以简单、更优方式达到更高电量布置。

    一种电池包集成结构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45575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1117069.7

    申请日:2019-07-1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集成结构,包括电芯模组、冷却管和电池壳,所述电芯模组容纳在所述电池壳内,所述电池壳包括侧板,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电芯模组和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冷却管嵌设在所述侧板内,所述冷却管与所述电芯模组接触。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电池包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冷却管道嵌设集成在电池包内部,简化了电池包的整体冷却结构,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结构、电池包及电动车

    公开(公告)号:CN210245571U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21015952.5

    申请日:2019-07-02

    IPC分类号: H01M2/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保护结构,包括电芯组件、侧板及缓冲件;缓冲件位于电芯组件与侧板之间;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电芯组件的相对的两侧面上,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安装在缓冲件上,侧板上均设有凸起。侧板与电芯组件以缓冲件隔开,侧板与电芯组件之间非刚性接触,在受到外部撞击时侧板不会将撞击力直接传递给电芯组件进而破坏电芯组件,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缓冲件为软质的可变形的缓冲件,在受到外部撞击时侧板将撞击力传递给缓冲件,缓冲件可变形缓冲电芯组件受到的挤压力;侧板上设有凸起,增强结构的性能,在侧板受到外部撞击力时凸起溃缩,吸收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