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69928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53116.4
申请日:2022-07-20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能源优化领域,提供了面向乡村建筑的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以冷热电联供作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结合乡村地区的用能特征及乡村地区典型的资源,以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构建一套具有乡村供能特色的综合能源系统;以经济性以及环保性指标作为系统的目标函数,以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平衡为约束关系,对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设备的容量进行配置;将综合能源系统关键设备容量配置结果作为约束,将乡村建筑典型日冷热电负荷数据作为基础,以内燃发电机组的逐时出力作为优化变量,进行多级优化得到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控制策略,实现系统的经济性及环保性最优。
-
公开(公告)号:CN1170811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56755.9
申请日:2023-08-21
申请人: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H02J3/4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发电量信息,以及获取上述目标对象的用电量信息,其中,上述目标对象为采用光伏设备进行光伏能源生产的用户;基于上述发电量信息,计算逐小时发电量,以及基于上述用电量信息,计算逐小时用电量;基于上述逐小时发电量和上述逐小时用电量,确定逐小时偏差值和日内偏差值;基于上述逐小时偏差值和上述日内偏差值,确定上述光伏能源的消纳技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光伏设备生产的电能利用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40202.5
申请日:2023-12-18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Q50/06 , G06F17/18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考虑用户多舒适性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包括:S1)获取园区历史负荷数据;S2)搭建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化模型;S3)输入数据,获取园区的负荷预测值;S4)构造损失函数;S5)继续对优化特征的决策变量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组合神经网络模型;S6)获取园区的负荷预测优化值;S7)建立基于能源设备的数学模型;S8)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模型;S9)求解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模型;S10)根据决策结果获得园区最优设备容量配置计划;本申请解决了以往能源设备容量配置时忽视用户多样化舒适性需求的问题,以及负荷预测模型结构单一的问题,本申请优化了组合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使设备容量配置更能贴合用户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4846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73255.6
申请日:2023-05-18
申请人: 国网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山东建筑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30/13 , G06N3/006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9/08 , G06F11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种舒适度的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优化方法及系统,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参量数据;根据获取的运行参量数据,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最小、碳排放量最少和用户舒适度最好为优化目标,得到最优的能源转化设备的出力计划、百叶窗开合角度以及室内设定温度;其中,根据室内热舒适度、采光舒适度和用能舒适度确定用户舒适度;本发明能够有效辅助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调度,降低系统用能消耗,提升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环保性和舒适性,保障用户的用能权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72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37284.7
申请日:2022-10-11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建筑电负荷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源域建筑实际和仿真的冷热电负荷数据以及目标域建筑的仿真冷热电负荷数据,计算得到多个源域建筑冷热电负荷数据的时序误差,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域建筑和多个源域建筑的相关性,以此计算得到权重误差,将该权重误差迁移至目标域建筑仿真冷热电负荷数据,以此作为目标域建筑的历史冷热电负荷数据,构建并训练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完成的预测模型,预测目标域建筑的冷热电负荷数据。本发明解决了某区域出现新建筑,由于缺少历史冷热电数据而无法对其负荷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提高了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63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336160.4
申请日:2022-10-28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F113/04 , G06F11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预测模型的多时间尺度风速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提取各时间尺度风速时间序列的线性特征、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模型将非线性残差序列分解、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对分解的子序列进行预测、将预测后的子序列集成并与提取到的线性时间序列相加得到最终预测的风速时间序列。本发明考虑了风速的非平稳特征,并通过多种模型基于多时间尺度实现了风速的高效率,高准确度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72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237284.7
申请日:2022-10-11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建筑电负荷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源域建筑实际和仿真的冷热电负荷数据以及目标域建筑的仿真冷热电负荷数据,计算得到多个源域建筑冷热电负荷数据的时序误差,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计算得到目标域建筑和多个源域建筑的相关性,以此计算得到权重误差,将该权重误差迁移至目标域建筑仿真冷热电负荷数据,以此作为目标域建筑的历史冷热电负荷数据,构建并训练预测模型,通过训练完成的预测模型,预测目标域建筑的冷热电负荷数据。本发明解决了某区域出现新建筑,由于缺少历史冷热电数据而无法对其负荷进行准确预测的问题,提高了建筑冷热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10985.6
申请日:2024-04-26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申请具体涉及一种考虑建筑结构参数的建筑能源系统三层优化方法,本方法基于建筑结构设计‑容量配置‑运行调度的三层优化模型实现,第一层模型用于计算建设成本及负荷需求,第二层模型结合第一层模型的负荷需求,用于计算能源系统容量规划费用和能源系统容量上限,第三层模型基于前两层的计算结果确定功能设备的出力计划,本申请解决了建筑能源系统因忽视建筑结构参数对建筑负荷带来的影响,而无法实现全生命周期运行经济性最优的问题,本申请避免了建筑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建筑耗能需求高、设备配置冗余等问题,提升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和适用性,能够实现建筑构造被动节能和设备主动节能的相互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766998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740202.5
申请日:2023-12-18
申请人: 山东建筑大学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06 , G06N3/126 , G06Q50/06 , G06F17/18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考虑用户多舒适性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方法,包括:S1)获取园区历史负荷数据;S2)搭建组合神经网络模型初始化模型;S3)输入数据,获取园区的负荷预测值;S4)构造损失函数;S5)继续对优化特征的决策变量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组合神经网络模型;S6)获取园区的负荷预测优化值;S7)建立基于能源设备的数学模型;S8)建立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模型;S9)求解综合能源系统容量配置模型;S10)根据决策结果获得园区最优设备容量配置计划;本申请解决了以往能源设备容量配置时忽视用户多样化舒适性需求的问题,以及负荷预测模型结构单一的问题,本申请优化了组合神经网络负荷预测模型,使设备容量配置更能贴合用户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39500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52042.4
申请日:2017-08-28
申请人: 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山东建筑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的高压电力电子变压器驱动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利用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经电感线圈将谐振频率电能以远距离无线方式发送给接收端驱动装置,经过整流和DC/DC变换后生成生成开通和关断电压,为开关管开通关断所需电压和电能;无线电能传输手段可通过空气间隙实现高耐压的电气隔离,满足开关管驱动高压等级的电位参考点抬升和高电气隔离度的要求。驱动装置可应用不同的谐振频率,避免产生同频的电磁干扰,从物理上实现驱动供电互相分开,减少各开关管之间的电磁耦合和干扰。控制PWM电脉冲信号通过光电转换,以光信号在发送端驱动装置和接收端驱动装置间通过光纤传递,实现光耦隔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