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加料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211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169268.1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转炉加料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本次转炉加料的数据信息和本次转炉加料的音频化渣信息;从预建的二级数据库中推选出与本次转炉加料的数据信息相同或相近数据信息的加料时机的推荐值和加料方式;根据本次转炉加料的音频化渣信息对加料时机的推荐值进行修正;将二级数据库推选出的加料方式和修正后的加料时机作为本次转炉加料的预测值,并输出。本发明通过音频转化信息对转炉的加料时机进行修正,能够避免转炉出现喷溅与返干现象的发生,提高钢的质量和产量,防止引发安全事故,现了转炉的经济高效吹炼。

    一种转炉出钢时合金配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133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43695.5

    申请日:2024-01-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转炉出钢时合金配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主要涉及转炉出钢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方案会随着材料的改进,存在不可预测的变动数学公式的情况、初始数值实际使用时还需要由专业操作人员调整、使用合金材料不考虑资金成本的问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历史炉次的炉次信息和合金配加信息;采集当前炉次对应的炉次信息;实时采集合金价格;计算合金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包含炉次信息的合金加入量计算公式,获得第一合金加入量;统计合金获取模块,用于确定历史炉次信息对应的第二合金加入量;合金确定模块,用于将合金价格、第一合金加入量、第二合金加入量导入训练好的模型,获得合金加入量。

    竖窑均衡下料调控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16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11613.6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竖窑下料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竖窑均衡下料调控装置及控制方法,装置包括:在竖窑的不同高度的横截面中心位置上分别部署横向的调整板和纵向的调整板,“十”字形设置的横向的调整板和纵向的调整板将竖窑的下料空间分割为“田”字形四个区域;位于竖窑纵向、横向中心的调整板阻碍竖窑中心料柱下行,从而遏制竖窑中心下料快的漏斗效应;调整板的两端通过摆动驱动机构固定在竖窑壁上,且调整板在摆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自身轴向摆动以及上下倾斜;通过调整横向的调整板以及纵向的调整板的摆动角度来调整四个区域的面积比例,所述面积比例与下料速度比例直接相关。可以实现竖窑下料均匀,生产稳定顺行和产质量稳定的效果。

    转炉高效吹炼的方法和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5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68258.7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转炉高效吹炼的方法和装置,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转炉熔池吹炼处理过程模型,对吹炼过程中熔池内钢水循环流动速度及运行轨迹进行模拟,获取钢水循环流动的速度矢量图;根据速度矢量图分析钢水在转炉熔池中的流场合理性及运行轨迹,获取最佳氧枪控制枪位高度和最佳转炉底吹流量;根据速度矢量图分析最佳氧枪控制枪位高度和最佳转炉底吹流量条件下钢水在转炉熔池中的流场合理性及运行轨迹,获取最佳加料时机和最佳批次重量;构建转炉高效吹炼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获取修正系数;利用修正系数进行转炉高效吹炼操作。本发明实现了转炉经济高效吹炼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基于目标联动的LF精炼终点温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22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48562.1

    申请日:2023-04-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联动的LF精炼终点温度预测方法,主要涉及LF精炼终点温度预测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的方法终点温度预测不精准的问题。包括:确定连铸机与钢水炼制方式对应的若干组合;获取各个组合,周转包过程温降值与包况温降补偿值随时间变化的加合数据;将随时间变化的加合数据导入预设曲线方程,获得各个组合对应的第一曲线方程和第二曲线方程;获得预设温度值,根据预设温度值和第一曲线方程,确定LF精炼对应的当前温度;在当前时刻进入预设出站范围时,获取当前测温值,根据预设终点温度值、当前测温值、第二曲线方程与转包过程温降值与包况温降补偿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各个组合对应的补加热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