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76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754126.8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泡沫沥青发泡效果评价及发泡参数优选的方法。其对拌和后的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图像采集,采用MATLAB数字图像技术分析处理,以沥青分布的均匀性为指标,来评价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及优选发泡参数;其中均匀分散性指标参数包括沥青裹覆面积比σ、控制系数M、团聚指数AI和网格划分后裹覆率的变异系数C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评价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泡沫沥青混合料拌和后沥青分散效果进行评价,可计算出精确的数值作为判断依据优选发泡参数,避免了现有技术凭借经验粗略确定发泡参数的不足,具有简单快捷、易于实施的优点,在工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279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24236.1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瑞林 , 杜蓉华 , 兰建丽 , 孟利强 , 孔繁盛 , 段丹军 , 张宏武 , 吕子龙 , 王国安 , 成志强 , 王慧 , 高学凯 , 吴喜荣 , 畅晓钰 , 周维锋 , 贾蓉蓉 , 杨玉东
IPC: G01N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合料层间抗剪强度测定方法,借助上层芯样施加逐渐增大的扭力,再通过扭矩计算出上下层芯样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室外实验时,在室外两层沥青路面铺筑完成后,采用取芯机对上层沥青混合料钻通后,在不扰动上层芯样与下层路面连接的情况下,使用上层紧固装置对上层芯样抓紧后,采用扭剪力臂测定双层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室内实验时,采用分别成型的沥青混合料圆柱体试件,其间涂刷层间黏结材料使两层沥青混合料试件黏为一体;采用上层紧固装置将上层夹紧,下层采用下层紧固装置夹紧后,再采用扭剪力臂测定试件的抗剪强度。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测定沥青层间、沥青层水泥稳定碎石层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层间的黏结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646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011585906.6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成志强 , 孔繁盛 , 兰建丽 , 李亚龙 , 周维锋 , 张宏武 , 段丹军 , 沙晓鹏 , 周亚军 , 杨健民 , 张敏 , 王瑞林 , 王国忠 , 畅晓钰 , 贺文栋 , 吕子龙 , 李峰 , 郭宏 , 孟泽彬 , 任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运营公路断面交通量及车道系数的实测方法,采用激光测距仪连续采集断面“距离”数据,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于计算机中进行存储,进一步对“距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待测断面所经过的车辆数量与通行位置,从而计算得出断面交通量与车道系数。本发明采用计算机存储并统计分析“数值型”数据的方式,解决了传统“图像型”数据存储容量大、图像处理技术难度大的问题。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的实测方法可操作性强,数据分析方法简单明了,克服了传统断面交通量统计方法中模型复杂、计算繁琐等问题,便于工程类或相关人员实际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7894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74235.0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C09D7/61 , C09D5/08 , C09D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久型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耐久型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环氧树脂100份、云母15份、玻璃鳞片20份、云母氧化铁10份、磷酸锌5份、渗透剂3份、溶剂10份;所述组分B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掺杂态聚苯胺20份、N‑甲基吡咯烷酮100份、改性胺固化剂30份。本发明制备的耐久型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涂料对高速公路和桥梁的混凝土构筑物提供更耐久的表面保护,经过改性环氧树脂表面处理过的混凝土构筑物可显著提高抗盐冻性能和抗氯离子腐蚀性能,增强混凝土构筑物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97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067677.2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面材料性能测试领域,涉及一种路用石料抗滑耐磨性能评价确定方法,包括:1)对路用石料进行磨损率的测试,获取得到路用石料磨损率;2)确定路用石料中不同物相的组成及比例;3)确定路用石料中每一种矿物成分的硬度或者确定路用石料中每一物相的纳米硬度;4)根据各物相所占的比例以及每一种物相所对应的硬度,确定石料的整体平均硬度;5)根据获取得到的平均硬度、各物相所占比例以及各物相对应的硬度,确定石料的整体硬度离散值;6)建立石料磨损率、石料的整体平均硬度值和石料的离散硬度值得相互关系,确定石料的耐磨性能。本发明可以确定某种路用石料的耐磨性能以及能够反映沥青路面或者水泥路面的抗滑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2883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294063.2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国省干线重载交通判定及分级标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采集路段交通数据;交通量数据车型等效转换模块;轴载谱计算模块,得到初始年设计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和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上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典型货车甄别判定模块,根据最重轴轮胎接地压强及轴组组成进行判定;典型货车日交通量统计模块,依据判定的典型货车类型进行统计;重载交通判定及等级划分模块。本系统通过分析典型货车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与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指标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对重载交通进行了等级划分,形成国省干线重载交通分布图,运营管理单位针对不同重载交通等级路段,提供相应运营养护对策。
-
公开(公告)号:CN11179750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510446.4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料级配宏观构造深度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首先确定粒径对宏观构造深度的影响,再确定压实功对矿料宏观构造深度影响;最后确定重复荷载对矿料宏观构造深度的影响。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确定矿料级配的宏观构造深度,从而为矿料级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避免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没有考虑抗滑性能而导致路面建成后抗滑能力衰减太快,无法满足行驶安全性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23897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66200.2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G01N3/40 , G01N23/2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路用石料不同物相离散硬度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路用石料中不同物相的组成及比例;2)确定路用石料中每一种矿物成分的硬度或者确定路用石料中每一物相的纳米硬度;3)根据各物相所占的比例以及每一种物相所对应的硬度,确定石料的整体平均硬度;4)根据获取得到的平均硬度、各物相所占比例以及各物相对应的硬度,最终确定石料的整体硬度离散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客观的评价石料的整体硬度以及石料硬度的离散度、为路用集料的抗滑和抗磨光性能的评价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数据的路用石料不同物相离散硬度的确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04666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40971.0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IPC: G01N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层间抗拉强度测定方法,通过上层紧固装置的抓手洛氏硬度、抓手内侧刻水平槽数、抓手内倾角度、抓手数量设计,使得样品上层紧固装置抓手薄,强度高,包裹样品性能优,使用伺服电机在非转动状态下输出扭矩的方法,使伺服电机从启动瞬间保持非转动状态,通过伺服控制器控制逐渐增大的电流产生逐渐增大的扭矩,再转换为拉力,实现应力均匀增加的加载控制模式。本发明为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手段,可大幅度提升层间黏结效果。夹持设备采用均匀多向受力夹持方法,夹具抗打滑,性能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376161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54126.8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一种泡沫沥青发泡效果评价及发泡参数优选的方法。其对拌和后的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图像采集,采用MATLAB数字图像技术分析处理,以沥青分布的均匀性为指标,来评价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及优选发泡参数;其中均匀分散性指标参数包括沥青裹覆面积比σ、控制系数M、团聚指数AI和网格划分后裹覆率的变异系数C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评价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泡沫沥青混合料拌和后沥青分散效果进行评价,可计算出精确的数值作为判断依据优选发泡参数,避免了现有技术凭借经验粗略确定发泡参数的不足,具有简单快捷、易于实施的优点,在工程中能够提供可靠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