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震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986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58012.5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震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微震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降噪波形数据;建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采用降噪波形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综合特征向量对其进行训练;将经过处理后的待检测数据输入至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输出输入至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得到检测结果。本发明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方式,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通过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为支持向量机模型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数据,而支持向量机模型则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提取的特征基础上进行最终分类,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一种水中悬浮物全自动快速检测仪

    公开(公告)号:CN1091872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735708.X

    申请日:2018-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悬浮物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包括载物台、滤纸杯收纳模组、输液模组、真空过滤模组、烘干模组、搬运模组和计算机,上述各个模组均电连接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统一控制多个模组的有机运行,并实时收集数据形成报表;滤纸杯收纳模组可以放置多个滤纸杯,如此该测量仪一次启动便能收集多套数据;检测仪运行时,滤纸杯位于真空器上端并盖住进气口,负压吸走液体和后续的蒸发吸收液体,真空过滤模组和烘干模组的组合可以极大地加快去水过程,提高效率;滤纸杯收纳模组、真空过滤模组和烘干模组围绕搬运模组分布,使得搬运模组可以更加快速地转移滤纸杯,提高效率。此发明用于检测仪器领域。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1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643664.X

    申请日:2021-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地铁车辆故障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故障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底部的载重传感器和警报系统。所述故障识别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地铁车辆每节车厢的加速度和载重,并将所测得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和载重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得出加速度异常的车厢;出现加速度异常的车厢时,数据处理器向电控模块发出指令,电控模块控制对应的警报器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可对地铁车辆悬架系统的早期故障进行识别,并及时的进行检修,有助于增加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并提高行车安全。

    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1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3664.X

    申请日:2021-06-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地铁车辆故障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故障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底部的载重传感器和警报系统。所述故障识别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地铁车辆每节车厢的加速度和载重,并将所测得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和载重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得出加速度异常的车厢;出现加速度异常的车厢时,数据处理器向电控模块发出指令,电控模块控制对应的警报器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可对地铁车辆悬架系统的早期故障进行识别,并及时的进行检修,有助于增加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并提高行车安全。

    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390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95231.9

    申请日:2018-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顶管管节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S2、利用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各根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的两端;S4、在隧道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S6、最后往预应力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