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672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785167.7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超规范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耐火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步骤:设计与待测试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相对应的单向板缩尺模型;对单向板缩尺模型进行耐火测试得到耐火极限值;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得到单向板缩尺模型的第一理论耐火极限值;采用仿真方法,得到单向板缩尺模型的第二理论耐火极限值;根据所述耐火极限值与所述第一理论耐火极限值的第一相对误差值、所述耐火极限值与所述第二理论耐火极限值的第二相对误差值,验证理论计算方法、仿真方法的准确性;采用准确的理论计算方法、仿真方法对所有待测试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进行耐火测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降低测试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2229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22175.8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骨料三维形貌球谐重构方法,包括步骤:提取骨料颗粒三维点云坐标;表面参数化,将骨料三维点云数据由笛卡尔坐标系转换为球坐标系,根据高斯正交点取极角与方位角的正则增量,应用角度逼近算法得到重构点半径;基于勒让德多项式结合递归算法计算重构点球函数,并运用球函数求解球谐系数;运用球谐系数及球面上的广义傅里叶级数求和获取反应骨料真实形貌的曲面函数,并将重构形貌可视化处理。本发明将骨料颗粒三维点云数据转换为球谐系数描述,极大方便了骨料颗粒球形度、棱角度等表面形貌参数的求取;同时将三维点云数据的存储方式转换为球谐系数的存储方式,其存储量压缩率可达1%,节约了大量的存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1102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1795966.4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智成 , 丁建隆 , 谭文 , 苏振宇 , 钟颜开 , 陈玉清 , 柏文锋 , 杨艳金 , 汪秀嶂 , 林健斌 , 苏应麟 , 王仁轩 , 邓显威 , 陈昊 , 仇培云 , 马瑞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层沉降位移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监测装置主要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监测土层位移方向信息并发送到主控制器;磁力位移监测模块,监测土层的磁力变化并形成唤醒信号,把磁力变化信息和唤醒信号发送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接收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磁力位移监测模块的信息进行分析储存;无线传输模块,所述主控制器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上位机连接;上位机,显示所述主控制器传送过来的信息;电源模块,为所述速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提供电能。本发明实现数据的传送,有利于降低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98678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58012.5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震检测方法、设备及可读介质,微震检测方法包括步骤: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降噪波形数据;建立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采用降噪波形数据对其进行训练;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综合特征向量对其进行训练;将经过处理后的待检测数据输入至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的输出输入至支持向量机模型中,得到检测结果。本发明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方式,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通过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为支持向量机模型提供了高质量的输入数据,而支持向量机模型则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提取的特征基础上进行最终分类,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0337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31896.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交(广州)建设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8F230/02 , C04B24/24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磷酸基团的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常温下自动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将不饱和羧酸类小单体的水溶液、链转移剂、引发剂的水溶液、含有磷酸基团小单体加入,调节反应釜温度至65‑70℃,在此温度下反应2‑2.5h;随后升高温度至70‑75℃,保温3‑3.5h,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有磷酸基团的聚羧酸减水剂,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温和,污染小。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含有磷酸基团的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减水剂对机制砂石粉有很好的适应性,在减水、保坍和粘土耐受性方面展现了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1872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735708.X
申请日:2018-07-06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中悬浮物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包括载物台、滤纸杯收纳模组、输液模组、真空过滤模组、烘干模组、搬运模组和计算机,上述各个模组均电连接计算机。计算机可以统一控制多个模组的有机运行,并实时收集数据形成报表;滤纸杯收纳模组可以放置多个滤纸杯,如此该测量仪一次启动便能收集多套数据;检测仪运行时,滤纸杯位于真空器上端并盖住进气口,负压吸走液体和后续的蒸发吸收液体,真空过滤模组和烘干模组的组合可以极大地加快去水过程,提高效率;滤纸杯收纳模组、真空过滤模组和烘干模组围绕搬运模组分布,使得搬运模组可以更加快速地转移滤纸杯,提高效率。此发明用于检测仪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376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785167.7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1N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超规范的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耐火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包括步骤:设计与待测试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相对应的单向板缩尺模型;对单向板缩尺模型进行耐火测试得到耐火极限值;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得到单向板缩尺模型的第一理论耐火极限值;采用仿真方法,得到单向板缩尺模型的第二理论耐火极限值;根据所述耐火极限值与所述第一理论耐火极限值的第一相对误差值、所述耐火极限值与所述第二理论耐火极限值的第二相对误差值,验证理论计算方法、仿真方法的准确性;采用准确的理论计算方法、仿真方法对所有待测试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进行耐火测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降低测试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71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643664.X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地铁车辆故障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故障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底部的载重传感器和警报系统。所述故障识别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地铁车辆每节车厢的加速度和载重,并将所测得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和载重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得出加速度异常的车厢;出现加速度异常的车厢时,数据处理器向电控模块发出指令,电控模块控制对应的警报器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可对地铁车辆悬架系统的早期故障进行识别,并及时的进行检修,有助于增加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并提高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371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643664.X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悬架系统故障识别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地铁车辆故障识别技术领域。所述故障识别装置包括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处的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地铁车辆每节车厢底部的载重传感器和警报系统。所述故障识别方法包括实时监测地铁车辆每节车厢的加速度和载重,并将所测得的数据传递给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加速度数据和载重数据进行识别处理,分析得出加速度异常的车厢;出现加速度异常的车厢时,数据处理器向电控模块发出指令,电控模块控制对应的警报器进行故障预警。本发明可对地铁车辆悬架系统的早期故障进行识别,并及时的进行检修,有助于增加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并提高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0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995231.9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顶管管节整体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顶管管节的制作过程中,在各个顶管管节的管壁上预留若干贯通顶管管节两端的预应力孔洞,且各个顶管管节的预应力孔洞的位置一一对应;S2、利用制作得到的顶管管节,采用顶管施工的方式完成隧道的施工;S3、分别用预应力锚索穿过各个顶管管节中位置对应的预应力孔洞,各根预应力锚索的两端分别露出先施工的隧道的两端;S4、在隧道的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锚索;S5、采用预应力先张拉法,最终将预应力锚索张拉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S6、最后往预应力孔洞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能有效提高隧道结构的整体性,以抵抗后施工隧道施工过程产生的侧向力,尤其适用于左右隧道间距很小的顶管工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