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94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53572.5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轮铣槽机成槽施工的测深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具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双轮铣槽机鹅头架上的一号滑轮与二号滑轮、且两端牵引连接至铣刀装置和卷扬装置,一号滑轮与二号滑轮对应钢丝绳设有张紧轮,张紧轮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钢丝绳在一号滑轮与张紧轮之间或二号滑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其中一段上设置有测速装置;测速装置包括间隙传感器,用于测定钢丝绳在检测截面处外周壁的周期性位置变动;还包括控制装置。本发明与现有的装置及方法相同,也是采用旋转编码器作为主要测距元件,但本发明设置有专门的测速装置来获得钢丝绳的即时速度,用于判断钢丝绳是否打滑,从而保证旋转编码器在双轮铣槽机成槽施工中测深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9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153572.5
申请日:2020-10-2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轮铣槽机成槽施工的测深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具有钢丝绳,钢丝绳绕过双轮铣槽机鹅头架上的一号滑轮与二号滑轮、且两端牵引连接至铣刀装置和卷扬装置,一号滑轮与二号滑轮对应钢丝绳设有张紧轮,张紧轮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钢丝绳在一号滑轮与张紧轮之间或二号滑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其中一段上设置有测速装置;测速装置包括间隙传感器,用于测定钢丝绳在检测截面处外周壁的周期性位置变动;还包括控制装置。本发明与现有的装置及方法相同,也是采用旋转编码器作为主要测距元件,但本发明设置有专门的测速装置来获得钢丝绳的即时速度,用于判断钢丝绳是否打滑,从而保证旋转编码器在双轮铣槽机成槽施工中测深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57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65041.5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富水砂层深基坑施工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多层设置在基坑四周的钢板桩墙,每层所述钢板桩墙均由多个波浪状板的钢板桩连续互锁而成,内层所述钢板桩墙的插打深度大于外层所述钢板桩墙的插打深度;相对的所述钢板桩墙之间设置有水平支撑组件,所述水平支撑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的中部撑管及端部撑管,所述端部撑管与钢板桩墙之间设有压紧支撑件。本发明采用由外至内插打深度逐步加深的多层钢板桩墙,来实现在深度较大的基坑使用,每一层钢板桩墙的高度均可控制在较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钢板桩的桩体刚度,而且也很不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12715989U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21467151.5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包括工作平台、固定支架和调节支架,其中工作平台用于固定放置套筒;固定支架设置于工作平台一侧、且设有固定弯钩;调节支架设置于工作平台另一侧、且设有调节弯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钢筋连接用支撑装置是一种便于大直径钢筋机械连接的辅助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作平台带来的摩擦力大,步骤繁琐的弊病,减小钢筋和平台的磨损,能够有效提高大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工作效率,便于人工操作并提高机械连接接头质量。本实用新型应用性好,结构简单制作过程十分地简便,易就地取材,适于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11728.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蒙国往 , 左一铭 , 吴波 , 丘伟兴 , 徐世祥 , 李宏乐 , 李想 , 刘家粱 , 丘洪彬 , 叶扬春 , 李华隆 , 陈辉浩 , 白国飞 , 张珂 , 韦煜 , 戚倪 , 韦耀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层;集水板,其位于二次衬砌和滤水层之间;集水板的外侧面向中间倾斜设置,且集水板设有波纹段;防水层,其设于二次衬砌和集水板之间;环向排水管,每个集水板的外侧面设有环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其与环向排水管连通;集污槽,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集污槽;纵向排水管,每个集污槽与集水板之间设有纵向排水管,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侧集水沟,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侧集水沟;横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纵向排水管和侧集水沟;以及横向排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集污槽和侧集水沟。采用本发明的防排水系统具有结构精巧、防排水、防渗和防堵效果显著等多重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7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14101.5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弥补了现有技术中隧道降尘不足的方面,其智能控制开关智能控制喷雾器和侧管的开关的开启与关闭,智能化更高,大大提高了隧道快速通风降尘的效益,使得隧道通风降尘更加全面、具体、效益更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方法,是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快速实现通风和降低粉尘浓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通风,而且大幅度的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及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更好的满足隧道通风降尘的需求,适于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63689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010574455.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调节的折叠式绿色隧道缓冲结构,包括:两个左右平行设置的导向基座;以及若干个刚架,其中一个为固定刚架,其余为移动刚架,固定刚架横向固定于两个导向基座的后端,所有的移动刚架自后至前依次横向设置于两个导向基座上且位于固定刚架的前方,每个移动刚架能够前后移动;两个相邻的刚架之间设有一个能够前后折叠的透光板,每个透光板的透光率自后至前逐渐增大,且所有的透光板的透光率自后至前逐渐增大;每个刚架和每个透光板均呈开口朝下的“凵”形状,且所有的透光板的左右两侧的下端与地面的距离自后至前逐渐增大。采用本发明的隧道缓冲结构既能够解决空气动力学效应,又能够根据外界光照强度调整其亮度差。
-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1211728.5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nventor: 蒙国往 , 左一铭 , 吴波 , 丘伟兴 , 徐世祥 , 李宏乐 , 李想 , 刘家粱 , 丘洪彬 , 叶扬春 , 李华隆 , 陈辉浩 , 白国飞 , 张珂 , 韦煜 , 戚倪 , 韦耀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包括:滤水层;集水板,其位于二次衬砌和滤水层之间;集水板的外侧面向中间倾斜设置,且集水板设有波纹段;防水层,其设于二次衬砌和集水板之间;环向排水管,每个集水板的外侧面设有环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其与环向排水管连通;集污槽,初期支护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集污槽;纵向排水管,每个集污槽与集水板之间设有纵向排水管,其与纵向排水管连通;侧集水沟,二次衬砌的两侧拱脚处均设有侧集水沟;横向排水管,用于连通同侧的纵向排水管和侧集水沟;以及横向排污管,用于连通同侧的集污槽和侧集水沟。采用本发明的防排水系统具有结构精巧、防排水、防渗和防堵效果显著等多重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78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914101.5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弥补了现有技术中隧道降尘不足的方面,其智能控制开关智能控制喷雾器和侧管的开关的开启与关闭,智能化更高,大大提高了隧道快速通风降尘的效益,使得隧道通风降尘更加全面、具体、效益更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快速通风降尘方法,是一种隧道施工过程中快速实现通风和降低粉尘浓度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通风,而且大幅度的改善了空气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及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更好的满足隧道通风降尘的需求,适于广泛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1472803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475486.X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复合式衬砌墙、分隔梁、竖向衬砌墙、仰拱以及防漏系统,复合式衬砌墙与巷道松软地层固定连接;分隔梁设有两组,各分隔梁分别设置于巷道内松软地层与坚硬地层的分界位置;各分隔梁分别与复合式衬砌墙的底端固定连接;竖向衬砌墙设有两面,各竖向衬砌墙分别与分隔梁固定连接;仰拱设置于巷道底部;仰拱分别与竖向衬砌墙连接;防漏系统分别设置于竖向衬砌墙与巷道侧壁之间、仰拱上及复合式衬砌墙内,用于处理巷道内的地下水。本发明提供的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解决了松软复合地层处隧道结构设计施工与成本控制难兼得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