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40387C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610172461.2
申请日:2006-1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H1/02
Abstract: 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连接销被连接以便将主支架连接至所述连杆在所述螺栓之后的部分。在安装或拆卸所述螺栓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连接销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具有平面表面的制动器构件被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主支架包括中心突起端部,当所述主支架被保持在直立状态时,所述中心突起端部作为邻靠所述制动器构件的平面表面。设置弹簧以便将主支架保持在抬起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291889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03107503.7
申请日:2003-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3/02
Abstract: 在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可以限制自由转动地支持在车把管上的车把杆的转动。该机动两轮车的变速操作装置(50),在机动两轮车的车把管(23)上可自由转动地支持有车把杆(52),在该车把杆上设置有离合器杆(55)以及与车辆变速装置连接的变速缆索(31),通过转动车把杆,操作变速缆索,进行变速操作。在离合器杆的前部设置有凸片(55a),在车把管侧设置有与凸片卡合的止挡部件(51a),在变速位置为中立位置时,这两者相互卡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0935C
公开(公告)日:2003-02-05
申请号:CN00102613.5
申请日:2000-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N7/14
Abstract: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具有后部罩构件,该后部罩构件配置在车座的下方,对着发动机本体、消声器、后轮等,朝下方开放。罩构件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从上述车座配置部朝后端部使宽度变窄的后部收缩形状,消声器将大体形成为筒状的后端部伸出到上述罩构件后端部在平面视图中的投影面积外地进行配置,消声器具有消声器保护罩,消声器保护罩至少具有配置于该消声器外侧部的侧部和转入到该消声器后端部的转入部。
-
公开(公告)号:CN1990329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610172461.2
申请日:2006-1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H1/02
Abstract: 通过令发动机的左、右前部向前突起而形成一对左、右向前突起部。用于将发动机连接至连杆的螺栓设置在所述向前突起部中每一个的远端部处。连接销被连接以便将主支架连接至所述连杆在所述螺栓之后的部分。在安装或拆卸所述螺栓时所用的通孔形成在所述连接销的延长线上和所述向前突起部内。具有平面表面的制动器构件被连接至所述连杆。所述主支架包括中心突起端部,当所述主支架被保持在直立状态时,所述中心突起端部作为邻靠所述制动器构件的平面表面。设置弹簧以便将主支架保持在抬起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205079C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申请号:CN01111355.3
申请日:2001-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罩的车辆,其目的是防止对车座锁机构的恶作剧,防止对车体罩内部的零件的恶作剧等,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车辆包括作为车体罩C的左右车身罩26L、26R、可开闭由车身罩26L、26R形成的开口部的车座32、设在车身罩26L、26R内部的车座锁机构L。车身罩26L、26R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在左车身罩26L上,在含有用于把持车体的把手部30c的凹部26La的范围中形成遮蔽车座锁机构L的不透明部A。
-
公开(公告)号:CN1264786A
公开(公告)日:2000-08-30
申请号:CN00102613.5
申请日:2000-02-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N7/14
Abstract: 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具有后部罩构件,该后部罩构件配置在车座的下方,对着发动机本体、消声器、后轮等,朝下方开放。罩构件在平面视图中形成为从上述车座配置部朝后端部使宽度变窄的后部收缩形状,消声器将大体形成为筒状的后端部伸出到上述罩构件后端部在平面视图中的投影面积外地进行配置,消声器具有消声器保护罩,消声器保护罩至少具有配置于该消声器外侧部的侧部和转入到该消声器后端部的转入部。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59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075187.2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自燃料箱经由充填管路向配置在比燃料箱的上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的燃料吸附部件引导气体燃料的机动两轮车中,当翻倒时抑制燃料自燃料箱流出到燃料吸附部件侧。充填管路(84)在燃料箱(42)侧的端部具备:箱侧第1管路部(84a),其与燃料箱(42)的上表面相连接;箱侧第2管路部(84b),其与箱侧第1管路部(84a)相连,并且沿车宽方向从燃料箱(42)的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箱侧第1管路部和箱侧第2管路部(84a、84b)固定于燃料箱(42)的上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595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056539.X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5/10222 , B62J35/00 , B62J37/00 , B62K2202/00 , F02M25/0872 , F02M35/1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机动二轮车中,在燃料箱与设有能摆动地支撑在车架上的动力单元的发动机的发动机本体之间设置充填管路,使发动机本体内的油对被充填管路引导的燃料气体进行吸附,当翻倒时能抑制发动机本体内的油朝充填管路内流出,并能使充填管路随动于发动机的摆动。充填管路(84)设有朝上下延伸的发动机侧第一管路部(84e)、在车宽方向一侧与发动机侧第一管路部(84e)的下端相连并在发动机本体(19)的上方从车宽方向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发动机侧第二管路部(84f)、和在车宽方向另一侧与发动机侧第二管路部(84f)相连并与发动机本体(19)连接的发动机侧第三管路部(84g),充填管路(84)中的至少车架侧支撑部(110)与发动机侧支撑部(111)间由弹性管(97)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59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057089.6
申请日:2012-03-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37/00 , B62J35/00 , B62K11/10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中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设有燃料箱和配置在该燃料箱下方的发动机的发动机本体之间设有充填管路的机动二轮车中,翻倒时能抑制油和燃料朝充填管路流出,能防止燃料附着在被设于向燃料箱内导入大气压的通路的中途的单向阀上。充填管路(84)设有通过第一管路部(84a)与燃料箱(42)连接且从车宽方向一侧朝另一侧延伸的第二管路部(84b),和在车宽方向另一侧与第二管路部(84b)连接并在中间位置具有配置在充填管路(84)中的最高位置的最高位部(91)的第三管路部(84c),第一单向阀在最高位部(91)的下游侧夹装在第三管路部(84c)中,在第一单向阀上游侧把大气导入管路(102)连接在第三管路部(84c)上,第二单向阀(102)在比最高位部(91)高的位置夹装在大气导入管路(102)中。
-
公开(公告)号:CN1314281A
公开(公告)日:2001-09-26
申请号:CN01111355.3
申请日:2001-03-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透明或半透明的车罩的车辆,其目的是防止对车座锁机构的恶作剧,防止对车体罩内部的零件的恶作剧等,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外观性。车辆包括作为车体罩C的左右车身罩26L、26R、可开闭由车身罩26L、26R形成的开口部的车座32、设在车身罩26L、26R内部的车座锁机构L。车身罩26L、26R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形成,在左车身罩26L上,在含有用于把持车体的把手部30c的凹部26La的范围中形成遮蔽车座锁机构L的不透明部A。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