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40332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80004592.9
申请日:2011-08-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B82Y30/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8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4/84 , C01P2006/40 , H01M4/366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核粒子和在其表面附着的壳层,核粒子包含含有Fe和/或Mn及Li的第1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壳层包含含有Fe和/或Mn及Li的第2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核粒子至少包含由下述式(1)表示的磷化合物,MemPnOp(1)(Me为Fe和/或Mn,0<m≤3,0<n≤3,0≤p≤5)相对于核粒子中的第1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总摩尔数,磷化合物的含有比例C1为0.5~3摩尔%,壳层在包含由式(1)表示的磷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壳层中的第2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总摩尔数,磷化合物的含有比例C2比C1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292863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80005367.2
申请日:2010-10-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44 , H02J7/0086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经得住长时间使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充电结束的判定方法。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含有1种具有橄榄石晶体结构的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并含有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所述判定方法包含以下工序:用时间Ti1进行电量Xc的充电的S1工序;S1工序结束后,在时间Yc期间停止充电,经过该Yc后测定电池电压Vi1的S2工序;S2工序结束后,用时间Ti1进行电量Xc的充电的S3工序;S3工序结束后,在时间Yc期间停止充电,经过该Yc后测定电池电压Vi2的S4工序,以及将Vi2-Vi1与规定电压差Vi3进行比较,如果Vi2-Vi1>Vi3,则判定充电结束,如果Vi2-Vi1≤Vi3,则判定充电未结束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54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1080001147.2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6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包含正极(11)、负极(12)、隔膜(14)、正极引线(15)、负极引线(16)、垫圈(17)和外装壳(18),负极(12)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2b)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12b)表面形成有树脂层(13)。树脂层(13)含有锂离子传导性的树脂成分和非水电解质用添加剂。由此,可以提供即使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性能也能维持高水准、电池的膨起被抑制了的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
-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4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80014065.8
申请日:2018-02-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为包含含镍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中,在硬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HAXPES)的光子能量6KeV处存在有结合能1560~1565eV的富Al层的峰,相对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平均粒径r,在距离中心为0.35r的范围内,Al浓度为大致恒定。
-
公开(公告)号:CN101814627B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010174304.1
申请日:2010-05-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0421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6 , H01M10/0565 , H01M2300/0082 , H01M2300/0094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10)包含:正极(11);包含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0)的负极(12);介于正极(11)与负极(12)之间的离子透过性绝缘层(13);介于负极(12)与离子透过性绝缘层(13)之间的离子传导性聚合物层(14)。通过使所述离子传导性聚合物层(14)的所述负极侧部分与所述离子透过性绝缘层侧部分的组成不同,将所述离子透过性绝缘层侧部分的离子传导性设定成高于所述负极侧部分。通过这样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改善充放电循环特性及倍率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40332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180004592.9
申请日:2011-08-1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58 , H01M4/3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B82Y30/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8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4/84 , C01P2006/40 , H01M4/366
Abstract: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粒子包含核粒子和在其表面附着的壳层,核粒子包含含有Fe和/或Mn及Li的第1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壳层包含含有Fe和/或Mn及Li的第2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核粒子至少包含由下述式(1)表示的磷化合物,MemPnOp (1)(Me为Fe和/或Mn,0<m≤3,0<n≤3,0≤p≤5)相对于核粒子中的第1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总摩尔数,磷化合物的含有比例C1为0.5~3摩尔%,壳层在包含由式(1)表示的磷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壳层中的第2含锂橄榄石型磷酸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总摩尔数,磷化合物的含有比例C2比C1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696143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180005652.9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425 , H01M10/44
Abstract: 充放电控制系统为具有包含含锂以及镍的复合氧化物的正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系统。该系统具备:充放电电路,其对二次电池进行放电,并且通过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和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充放电电路,以使二次电池的电压达到以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作为下限值、以规定的充电终止电压作为上限值的电压范围内的电压。控制装置根据与二次电池的劣化相关的变量,至少变更放电终止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4882587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510062049.4
申请日:2015-02-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48 , H01M4/36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2300/0034
Abstract: 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层含有以Li2MnO3‑LiMO2固溶体(M是选自Ni、Co、Fe、Al、Mg、Ti、Sn、Zr、Nb、Mo、W、和Bi中的至少1种)为主体的第1正极活性物质、和包含LiaM*O2(0.1≤a≤1.1,M*是选自Ni、Co、Fe、Al、Mg、Ti、Sn、Zr、Nb、Mo、W、和Bi中的至少1种)的第2正极活性物质,并使每单位厚度所含的第1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相对于第1正极活性物质与第2正极活性物质的合计重量的比率,在正极活性物质层的表面附近比正极活性物质层与集电体的界面附近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960654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080001147.2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4 , H01M4/38 , H01M10/052 , H01M10/0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 , H01M4/134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6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包含正极(11)、负极(12)、隔膜(14)、正极引线(15)、负极引线(16)、垫圈(17)和外装壳(18),负极(12)的负极活性物质层(12b)含有合金系活性物质,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12b)表面形成有树脂层(13)。树脂层(13)含有锂离子传导性的树脂成分和非水电解质用添加剂。由此,可以提供即使充放电次数增加,电池性能也能维持高水准、电池的膨起被抑制了的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1)。
-
公开(公告)号:CN102473982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80002725.9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木下昌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6 , H01M4/5825 , H01M10/052 , H01M10/44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锂离子二次电池系统,具备:由多个锂离子二次电池形成的组电池、对锂离子二次电池的SOC进行计测的SOC计测部以及检测温度的温度检测部、用于加热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加热部。在通过SOC计测部计测到的SOC比与放电倍率相关联地预先设定的设定SOC低、并且通过温度检测部测定到的温度比与放电倍率相关联地预先设定的设定温度低时,从控制部向加热部发出供给热以使锂离子二次电池达到规定的温度的指令。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