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7819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408263.0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IPC: G02F1/1368 , H01L29/786 , H01L29/06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 G02F1/1368 , G02F2001/13685 , G02F2202/104 , H01L27/1218 , H01L27/1225 , H01L29/24 , H01L29/66969 , H01L29/78696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具备第一半导体层(12)、第一绝缘膜(14)、栅电极(WG)、第二绝缘膜(16)、第二半导体层(18)、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间隔(T14)比间隔(T16)大。
-
公开(公告)号:CN10526165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411819.1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IPC: H01L29/786 , H01L29/08 , H01L2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8 , G02F1/133345 , G02F1/136227 , H01L27/1288 , H01L29/7869 , H01L27/1225 , H01L29/0847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在绝缘基板(15)之上设置的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具有栅电极(GE)、在栅电极上设置的绝缘层(12)、在绝缘层上设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栅电极重叠的半导体层(SC)、以及与半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而设置的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源电极、漏电极分别具有位于半导体层侧的下层、以Al为主成分的中间层、以及上层的层叠构造。源电极、漏电极的侧壁具有上层侧的第1锥部(22a)、下层侧的第2锥部(22b)、以及与第2锥部接触的侧壁保护膜(24),第1锥部的锥角小于第2锥部的锥角。
-
公开(公告)号:CN10526165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510411819.1
申请日:2015-07-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IPC: H01L29/786 , H01L29/08 , H01L2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F1/1368 , G02F1/133345 , G02F1/136227 , H01L27/1288
Abstract: 根据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具备在绝缘基板(15)之上设置的薄膜晶体管(TR)。薄膜晶体管具有栅电极(GE)、在栅电极上设置的绝缘层(12)、在绝缘层上设置的至少一部分与栅电极重叠的半导体层(SC)、以及与半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而设置的源电极(SE)及漏电极(DE)。源电极、漏电极分别具有位于半导体层侧的下层、以Al为主成分的中间层、以及上层的层叠构造。源电极、漏电极的侧壁具有上层侧的第1锥部(22a)、下层侧的第2锥部(22b)、以及与第2锥部接触的侧壁保护膜(24),第1锥部的锥角小于第2锥部的锥角。
-
公开(公告)号:CN105278196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408263.0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IPC: G02F1/1368 , H01L29/786 , H01L29/06 , H01L29/4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 G02F1/1368 , G02F2001/13685 , G02F2202/104 , H01L27/1218 , H01L27/1225 , H01L29/24 , H01L29/66969 , H01L29/78696
Abstract: 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具备第一半导体层(12)、第一绝缘膜(14)、栅电极(WG)、第二绝缘膜(16)、第二半导体层(18)、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间隔(T14)比间隔(T16)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