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0187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53211.6
申请日:2011-10-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IPC分类号: H01M2/10
CPC分类号: H01M2/1055 , H01M2/1016 ,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2/34 , H01M2/36 , H01M2/364 , H01M2220/30
摘要: 在本发明中,排水孔(25)定位成设置于连接至电池单元(41)的电极(42)的第一左引线板(461)与第二左引线板(462)之间。第一左引线板(461)和第二左引线板(462)为具有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并具有互不相同的电位的引线板(45)。这些引线板(45)之间的水从机壳(20)的内部排到机壳(20)的外部。因此,即使在支承肋状部(231)形成在机壳(20)内时,仍可以排水以使得引线板(45)之间不存水。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引线板浸在水中而导致的引线板(45)之间的电连接。即,可以将已经进入机壳(20)中的水有效地排到机壳(20)的外部以防止漏电,同时可以将用于排水的排水孔(25)的数目尽可能地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376924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110242794.9
申请日:2011-08-19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CPC分类号: H01M2/1055 , H01M2/1022
摘要: 提供了一种工具电池组的电池组壳体,该电池组壳体具有限定在电池组壳体中的钩容置腔和电池组电池容置腔。钩容置在钩容置腔内并可操作以抵靠电动工具的工具本体锁定或解锁工具电池组。电池组电池设置在电池组电池容置腔内。钩容置腔和电池组电池容置腔彼此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376924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242794.9
申请日:2011-08-19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CPC分类号: H01M2/1055 , H01M2/1022
摘要: 提供了一种工具电池组的电池组壳体,该电池组壳体具有限定在电池组壳体中的钩容置腔和电池组电池容置腔。钩容置在钩容置腔内并可操作以抵靠电动工具的工具本体锁定或解锁工具电池组。电池组电池设置在电池组电池容置腔内。钩容置腔和电池组电池容置腔彼此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07068922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610881647.9
申请日:2016-10-09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提供一种在水、异物等混入至电池组的情况下,抑制邻接的引线板间短路的技术。电池组具备:电池单元壳体;多个电池单元,它们被收纳于电池单元壳体;多个引线板,它们连接于电池单元,被相互空开间隔地配置,并且被配置于上述电池单元壳体的同一侧面侧;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绝缘片材。一个或者多个绝缘片材中的至少一个绝缘片材以至少局部地覆盖一个引线板、且不覆盖其他引线板的方式被粘贴于该一个引线板的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875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180053211.6
申请日:2011-10-06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IPC分类号: H01M2/10
CPC分类号: H01M2/1055 , H01M2/1016 , H01M2/1022 , H01M2/1094 , H01M2/34 , H01M2/36 , H01M2/364 , H01M2220/30
摘要: 在本发明中,排水孔(25)定位成设置于连接至电池单元(41)的电极(42)的第一左引线板(461)与第二左引线板(462)之间。第一左引线板(461)和第二左引线板(462)为具有相互相邻的位置关系并具有互不相同的电位的引线板(45)。这些引线板(45)之间的水从机壳(20)的内部排到机壳(20)的外部。因此,即使在支承肋状部(231)形成在机壳(20)内时,仍可以排水以使得引线板(45)之间不存水。因此,可以防止由于引线板浸在水中而导致的引线板(45)之间的电连接。即,可以将已经进入机壳(20)中的水有效地排到机壳(20)的外部以防止漏电,同时可以将用于排水的排水孔(25)的数目尽可能地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457085A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1110319230.0
申请日:2011-10-13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IPC分类号: H02J7/00
CPC分类号: H02J7/0021 , G01R31/3606 , G01R31/3658 , H01M10/0525 , H01M10/4257 , H01M10/441 , H01M10/448 , H01M10/482 , H02J7/0029 , H02J7/0072 , Y02E60/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工具用电池,目的在于能够迅速地进行工具用电池的电流检测元件、电流等的监视部的故障判定。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用电池(10)具备:监视部(22),放电电流或者充电电流的电流信号和各电池单元(12)的电压信号输入到该监视部(22);以及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该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基于来自该监视部(22)的信号进行放电时或充电时的控制,并且该工具用电池(10)构成为将来自对放电电流及充电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元件(14)的电流信号分别输入到监视部(22)与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
-
公开(公告)号:CN102457085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319230.0
申请日:2011-10-13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IPC分类号: H02J7/00
CPC分类号: H02J7/0021 , G01R31/3606 , G01R31/3658 , H01M10/0525 , H01M10/4257 , H01M10/441 , H01M10/448 , H01M10/482 , H02J7/0029 , H02J7/0072 , Y02E60/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工具用电池,目的在于能够迅速地进行工具用电池的电流检测元件、电流等的监视部的故障判定。本发明所涉及的工具用电池(10)具备:监视部(22),放电电流或者充电电流的电流信号和各电池单元(12)的电压信号输入到该监视部(22);以及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该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基于来自该监视部(22)的信号进行放电时或充电时的控制,并且该工具用电池(10)构成为将来自对放电电流及充电电流进行检测的电流检测元件(14)的电流信号分别输入到监视部(22)与控制用微型计算机(24)。
-
公开(公告)号:CN101752590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0910207044.0
申请日:2009-10-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CPC分类号: H01M2/1022 , H01M2/347 , H01M6/42 , H01M10/425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缓和当从外部对电池组的壳体主体部施加冲击时施加在内部的蓄电池和电池保持器上的冲击。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电池组具备:收纳在壳体主体部(12)的内侧而保持多个蓄电池的电池保持器(30);用于将蓄电池连接在电动工具上的放电用端子(Pt、Nt)或者用于将蓄电池连接在充电器上的充电用端子(Pt、Nt);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蓄电池的信号监视上述蓄电池的充电、放电状态,在电池保持器(30)和壳体主体部(12)的内壁面之间配置有缓冲体(75、15),通过该缓冲体(75、15)的作用,电池保持器(30)和蓄电池相对于壳体主体部(12)的内壁面保持为非接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263783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27355.0
申请日:2012-02-08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CPC分类号: H01M2/1022 , H01M2/1066 , H01M2/30 , H01M10/46 , Y10T29/49108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工具用电池。其构成为,通过与电动工具连结来作为该电动工具的驱动用电源使用,并通过与充电器连结可进行充电,该电动工具用电池具备:树脂制的电池外壳(11)、以及电池端子(43)、(44)、(45)、(46)、(47),该电池端子从电池外壳(11)的外侧贯通到内侧,且构成为能够与电动工具的端子或充电器的端子连接,通过嵌入成型将电池端子(43)、(44)、(45)、(46)、(47)与电池外壳(11)形成为一体。该使电动工具用电池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防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52590A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910207044.0
申请日:2009-10-27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CPC分类号: H01M2/1022 , H01M2/347 , H01M6/42 , H01M10/425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缓和当从外部对电池组的壳体主体部施加冲击时施加在内部的蓄电池和电池保持器上的冲击。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电池组具备:收纳在壳体主体部(12)的内侧而保持多个蓄电池的电池保持器(30);用于将蓄电池连接在电动工具上的放电用端子(Pt、Nt)或者用于将蓄电池连接在充电器上的充电用端子(Pt、Nt);以及控制部,其根据来自蓄电池的信号监视上述蓄电池的充电、放电状态,在电池保持器(30)和壳体主体部(12)的内壁面之间配置有缓冲体(75、15),通过该缓冲体(75、15)的作用,电池保持器(30)和蓄电池相对于壳体主体部(12)的内壁面保持为非接触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