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合金增材制造耐磨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6556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8036.3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钛合金增材制造耐磨层,以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激光同轴送粉的增材制造方法,于常温常压空气条件下,在钛合金基体表面沉积制得;所述复合粉末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TiC 10%‑15%、Ni合金11%‑32%、Sc2O3 1%‑2%、ZrOCl2·8H2O 0.5%‑1%,余量为WC。本发明采用的复合粉末主要成分为WC基,其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均可增强耐磨性,无副作用,制得的耐磨层硬度高、成形性好、磨损率低,具有特殊的复相结构,呈现磨粒磨损特征,能显著的提升钛合金基体的耐磨性能。此外,该耐磨层的制备过程无需对基体加热或者预热,可简化制造流程并降低能耗,具有广阔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一种钢丝螺套数字化安装系统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28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549812.1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数字化装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丝螺套数字化安装系统。铝合金箱体、壳体类零件钢丝螺套自动安装系统包括防护罩、控制系统、自动上料机构、人机交互系统、零件放置工装、钢丝螺套安装工具库、拧紧机构;本发明实现对钢丝螺套上料、安装等过程进行自动化执行,并对扭矩、深度、圈数等工艺参数进行精准控制,进而实现钢丝螺套的高质量、高效率安装,同时,通过对工艺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积累,实现工艺参数的可追溯和优化;解决了长期困扰特种车辆铝合金零件钢丝螺套人工安装效率低、装配质量一致难以提高的问题。

    一种提高14Cr17Ni2锻件强韧性的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72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95077.0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14Cr17Ni2锻件强韧性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淬火:将14Cr17Ni2不锈钢件锻造后立即装入热处理炉,升温到900~950℃保温2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步骤二、回火:将经过步骤一处理的14Cr17Ni2不锈钢锻件装入回火炉中,升温到580~600℃保温4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对14Cr17Ni2不锈钢锻后热处理进行优化,锻后不进行退火处理只进行调质处理,通过控制调质过程中淬火和回火温度与时间,得到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匹配,同时硬度可满足机械加工的要求,满足14Cr17Ni2不锈钢齿类和轴类锻件高性能和高效机械加工的要求,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并节约生产成本。

    一种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8808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641522.0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青铜的热处理工艺,通过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的优化,优选了QAl10‑3‑1.5铝青铜热处理中的固溶温度与时间、淬火介质选用5%~10%浓度的盐水,此工艺经济易操作,可实现铝青铜的高硬度,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本发明工艺稳定,重复性强,可广泛地应用于制造QAl10‑3‑1.5铝青铜材质的轴承、轴套等耐磨耐蚀零件,相比QAl9‑4‑4铝青铜的深冷工艺或多次时效工艺,此工艺环保节能且节约成本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一种T形三通管件焊后气密性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39743U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20958866.8

    申请日:2023-04-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T形三通管件焊后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密封装置、锁紧装置以及管件充气装置;支架包括带导轨底座以及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密封装置由橡胶垫、密封板、滑块构成;锁紧装置由控制器以及气动顶杆构成;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在带导轨底座的两端,其中第一支撑板的中心开通孔,与气动顶杆连接固定,第二支撑板与密封板的相对侧均粘接有橡胶垫,两个橡胶垫分别用于密封T形三通管件同一轴线的两个开口;气动顶杆的伸缩端与密封板固定连接;密封板下端和滑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T形三通管件焊后气密性高效安全检测,尽最大可能解放劳动力,提升检测效率,同时避免了塞子因气压大崩飞的风险,提升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