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05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0932.7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闪速炼铁过程冷态模型实验系统与方法,其中闪速炼铁过程冷态模型实验系统包括气体供应子系统、参数控制子系统、闪速炼铁气粒运动冷态模拟子系统和气粒分布图像采集子系统。气体供应子系统用于存储并为闪速炼铁气粒运动冷态模拟子系统提供压缩空气;参数控制子系统用于对闪速炼铁冷态实验过程的进气流量等进行调整及修正;闪速炼铁气粒运动冷态模拟子系统用于进行闪速炼铁过程气粒物料在反应塔空间内迁移运动行为的冷态模拟实验;气粒分布图像采集子系统用于采集闪速炼铁炉内反应塔空间内的气粒物料分布图像信息。本发明将闪速炼铁过程气粒物料的迁移传递行为以数字化图像方式呈现,从而揭示了闪速炼铁过程气粒物料在反应塔空间内的迁移传递、混合和偏析等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3974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311497310.4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40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铜转炉吹炼终点判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铜转炉吹炼终点判断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输入单元,用于获取铜转炉吹炼的高温熔体冷却样图像作为输入图像;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将Res2net‑ECA模块加入到Yolov5s目标检测模型中,并通过Alpha‑IOU损失函数替换Yolov5s目标检测模型中的IOU损失函数中的定位损失函数box_loss,得到Yolov5s‑Res2net‑ECA模型;判断单元,用于将输入图像输入Yolov5s‑Res2net‑ECA模型,并通过Yolov5s‑Res2net‑ECA模型输出铜转炉吹炼终点判断结果。本发明通过将Res2net‑ECA模块加入到Yolov5s目标检测模型中,相比于原本Yolov5s模型神经网络层数大幅上升,但实际所需的参数却有所下降,这有助于减少模型的推理速度,使其更快更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36304.2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智能判断与校验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吹炼渣图像、炉口火焰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迁移学习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最后提取炉口火焰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校验模型输入,构建基于火焰图像特征信息的校验模型,以判别炉口火焰图像所处阶段,进而验证预测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46843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821254.2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C25D3/66
Abstract: 一种低温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薄膜的方法,将1-乙基-3-甲基四氟硼酸咪唑和1-(2-胺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按质量百分数配比的混合物作为熔盐,而后将熔盐加热至40~80℃;在搅拌条件下将溶质加入到熔盐中,而后再搅拌6~8h得熔盐中间液;再以Pt片为惰性阳极,高纯铜片为阴极,对熔盐中间液通电进行电解,电解时控制电流密度为0.01~0.1A/cm2,电解时间1~2h,在阴极表面获得Sm-Co合金薄膜,本发明具有设备简单、能耗少、成本低、操作简便、制备时间短、厚度范围易于控制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3023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710840398.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C25C3/36
Abstract: 一种利用氯盐氧化物体系熔盐电解制备铝钪中间合金的方法,以氧化钪为原料,在NaCl‑CaCl2或KCl‑CaCl2组成的氯化物熔盐电解质中,加入CaO或MgO,并加入电解原料Sc2O3组成氯化物‑氧化物混合熔盐电解质,以液态铝为阴极,石墨为阳极,在温度为670~780℃条件下通以直流电电解,阳极电流密度为0.5~1.5A/cm2,电解时间4~10h,在电解槽底部阴极得液态铝钪中间合金。本发明具有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易于连续化生产,无需用还原剂的优点;同时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底部阴极得液态铝钪中间合金,阳极放出CO2,无其它有害气体产生,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044762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640970.7
申请日:2016-08-08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P2006/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盐电解精炼石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碳含量>80%的石墨作为原料,用球磨机磨成粉末,然后,压制成Φ4.0cm×h2.0cm圆柱形的石墨片,将石墨片在300℃下干燥5小时;以Li2O‑LiCl或CaO‑CaCl2为电解质熔盐,采用Φ4.0cm×h2.0cm圆柱形的石墨片为阳极,高纯石墨片为阴极,对电解质熔盐通电进行电解,控制阴极电流密度为0.1~1.2A/cm2,在阴极上可得到高纯石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耗低、无污染、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石墨提纯新工艺,该工艺投资小,适合实际生产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35745.0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智能判断方法,首先对获取的粗铜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造铜期吹炼状态识别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152B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711017436.1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资源化回收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处理、拆解处理、焚烧处理、多金属料粉碎处理、多金属料酸溶浸出处理、萃取处理、沉淀处理、烟气二次燃烧处理、烟气急冷处理、烟气碱喷淋处理、烟气尿素喷淋处理、烟气吸附处理等流程。本发明能充分回收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有价金属,最大程度地提高金属回收利用率,实现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烟气经二次燃烧、急冷、碱喷淋、尿素喷淋、吸附等工艺处理后,可直接排放,提高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过程的环保指标,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887881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17366.1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的方法,以氧化锡和氧化钴为原料,以CoCl2‑LiCl为支持电解质,将氧化锡和氧化钴与支持电解质混合均匀配制混合熔盐电解质;将混合熔盐电解质置于电解槽中,升温融化混合熔盐电解质,以铜片作阴极,铂片作阳极,接通直流电源电解混合熔盐电解质,在阴极上得到Sn‑Co合金,阳极释放O2。通过电解的方法直接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n‑Co合金,电解过程中可实现Sn‑Co合金的可控制备,可以通过调整电流密度来控制沉积速率,影响沉积颗粒的组成结构和表面形貌,从而得到更致密、粒径更小的Sn‑Co合金。本发明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Sn‑Co合金6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为659mAh/g,容量保持率为92.5%,库伦效率达到95%。电解过程在阳极产生O2,无污染、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623152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1017436.1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资源化回收方法,其工艺步骤包括: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放电处理、拆解处理、焚烧处理、多金属料粉碎处理、多金属料酸溶浸出处理、萃取处理、沉淀处理、烟气二次燃烧处理、烟气急冷处理、烟气碱喷淋处理、烟气尿素喷淋处理、烟气吸附处理等流程。本发明能充分回收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中的有价金属,最大程度地提高金属回收利用率,实现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烟气经二次燃烧、急冷、碱喷淋、尿素喷淋、吸附等工艺处理后,可直接排放,提高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过程的环保指标,不产生二次污染,实现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