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4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0435745.0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6V20/5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54 , G06V10/56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智能判断方法,首先对获取的粗铜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造铜期吹炼状态识别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86935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746941.9
申请日:2016-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铜电解液除去砷、锑、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热碱活化的方式将钛或锆化合物转变为不溶于水且具有活性的钛酸盐或锆酸盐作为活性除杂剂,再利用其在铜电解液中与酸作用原位生成水合氧化物,同时将砷、锑、铋等杂质共沉淀脱除。在没有铜、镍损失的前提下,实现铜电解液中砷、锑、铋的高效脱除,而且显著降低钛或锆的溶解损失,避免漂浮物形成,活性除杂剂还可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49902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14790.6
申请日:2014-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电解液中锑和铋的回收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有机相萃取液逆流萃取含锑、铋离子的铜电解液,得到纯化的铜电解液和含锑、铋离子的负载有机相;2)采用反萃液反萃取含锑、铋离子的负载有机相,得到萃余相和含锑、铋离子的反出液,所述的反萃液为硫脲和硫酸的混合物;3)向反出液中加入氨水调制PH值为7~8.5,过滤,得到的滤渣即为锑铋富集物;所述含锑、铋离子的铜电解液、有机相萃取液和反萃液这三者的体积比为1~2:1:0.5~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含锑、铋离子的铜电解液中的锑、铋离子回收从而实现铜电解液的纯化,具体采用硫脲和硫酸的混合物作为反萃液进行锑、铋离子的反萃回收不仅能耗低,成本低,而且锑、铋离子的回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36304.2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智能判断与校验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吹炼渣图像、炉口火焰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迁移学习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最后提取炉口火焰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校验模型输入,构建基于火焰图像特征信息的校验模型,以判别炉口火焰图像所处阶段,进而验证预测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84990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17126.7
申请日:2014-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电解液中锑和铋的回收系统,其包括依次布置的萃取槽、反萃取槽、中和沉淀槽和过滤器,所述反萃取槽的输入端与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回收液出口相连,反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反出液出口与中和沉淀槽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中和沉淀槽的输出端与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当铜电解液中的锑、铋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其中的锑、铋离子回收进行再售,这样不仅有效保证电解铜的生产质量,而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能耗小。本发明主要是利用有机相萃取液萃取、反萃液络合反萃、碱液中和沉淀反应这三步法使得含锑、铋离子的回收液中的锑、铋离子析出得到锑、铋离子富集物,从而实现铜电解液的纯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110436304.2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42 , G06V10/54 , G06V10/56 , G06N3/04 , G06N3/08 , G06N3/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智能判断与校验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吹炼渣图像、炉口火焰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迁移学习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渣后期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最后提取炉口火焰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校验模型输入,构建基于火焰图像特征信息的校验模型,以判别炉口火焰图像所处阶段,进而验证预测的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渣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70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35745.0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江西理工大学
Abstract: 基于模式识别的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智能判断方法,首先对获取的粗铜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利用VGG16网络构建造铜期吹炼状态识别模型以预测出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而后提取转炉吹炼后期粗铜图像特征信息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构建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以预测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本发明能够避免人工判断铜转炉吹炼造铜期终点存在的误差,有效提高铜转炉冶炼终点命中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086935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746941.9
申请日:2016-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铜电解液除去砷、锑、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热碱活化的方式将钛或锆化合物转变为不溶于水且具有活性的钛酸盐或锆酸盐作为活性除杂剂,再利用其在铜电解液中与酸作用原位生成水合氧化物,同时将砷、锑、铋等杂质共沉淀脱除。在没有铜、镍损失的前提下,实现铜电解液中砷、锑、铋的高效脱除,而且显著降低钛或锆的溶解损失,避免漂浮物形成,活性除杂剂还可循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84990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117126.7
申请日:2014-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电解液中锑和铋的回收系统,其包括依次布置的萃取槽、反萃取槽、中和沉淀槽和过滤器,所述反萃取槽的输入端与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回收液出口相连,反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反出液出口与中和沉淀槽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中和沉淀槽的输出端与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当铜电解液中的锑、铋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其中的锑、铋离子回收进行再售,这样不仅有效保证电解铜的生产质量,而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能耗小。本发明主要是利用有机相萃取液萃取、反萃液络合反萃、碱液中和沉淀反应这三步法使得含锑、铋离子的回收液中的锑、铋离子析出得到锑、铋离子富集物,从而实现铜电解液的纯化。
-
公开(公告)号:CN203754786U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20139058.X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铜电解液中锑和铋的回收系统,其包括依次布置的萃取槽、反萃取槽、中和沉淀槽和过滤器,所述反萃取槽的输入端与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回收液出口相连,反萃取槽的锑、铋离子反出液出口与中和沉淀槽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中和沉淀槽的输出端与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当铜电解液中的锑、铋离子达到一定浓度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其中的锑、铋离子回收进行再售,这样不仅有效保证电解铜的生产质量,而且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能耗小。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有机相萃取液萃取、反萃液络合反萃、碱液中和沉淀反应这三步法使得含锑、铋离子的回收液中的锑、铋离子析出得到锑、铋离子富集物,从而实现铜电解液的纯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