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505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11088142.7
申请日:2019-11-08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降解菌株、厨余垃圾处理剂及厨余垃圾降解方法。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一种厨余垃圾降解菌株,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株号S-1,保藏号为CGMCC NO.18651。本发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S-1具有降解蛋白质、脂肪油脂、淀粉及纤维素的活性,由菌株S-1和载体制成的厨余垃圾处理剂降解厨余垃圾后,能使厨余垃圾减重率可达85%以上,最高达到87.3%。经过处理的残渣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标准,残渣可以作为生物有机肥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312787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710586367.X
申请日:2017-07-18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及其在制备9α‑羟基‑雄烯二酮中的应用,其中,所述融合蛋白基因包括编码3‑甾酮‑9α‑羟基化酶的基因和编码细胞色素P450 BM‑3酶中黄素域的基因。本发明将3‑甾酮‑9α‑羟基化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3‑甾酮‑9α‑羟基化酶与细胞色素P450 BM‑3酶的黄素域进行融合表达,得到融合蛋白KshA‑P450,并使用含有该融合蛋白的重组工程菌催化底物雄烯二酮制备9α‑羟基‑雄烯二酮,不仅提高了比活力,同时也提高了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27749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13269.1
申请日:2015-09-23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IPC分类号: G01N21/3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DERA酶催化连续醛缩反应液中氯乙醛含量及催化效率的方法,检测反应液中氯乙醛含量的方法包括:(1)取反应上清液,加入2,4-二硝基苯肼,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获得样本反应液;(2)向样本反应液中加入碱液继续反应,获得样本待测液;(3)在520~535nm波长下测量样本待测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反应上清液中氯乙醛的含量。然后根据计算参与催化反应的氯乙醛的消耗量来反映DERA酶的催化效率。在528nm下测量样本待测液的吸光度,在该波长下只有氯乙醛参与产生的产物的吸收峰,不存在乙醛参与产生的产物的干扰,测量结果稳定、其准确率和灵敏度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371935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570517.4
申请日:2014-10-23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博伊丁假丝酵母,它的保藏编号为CGMCC9446,完整命名为博伊丁假丝酵母T1。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该博伊丁假丝酵母T1在催化合成阿托伐他汀中间体中的应用,具体为以6‑氰基‑(5R)‑羟基‑3‑羰基已酸叔丁酯为底物、催化合成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该博伊丁假丝酵母可以表达高立体选择性的羰基还原酶,使6‑氰基‑(5R)‑羟基‑3‑羰基已酸叔丁酯的转化率达到99%,产物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的d.e.值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04371935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570517.4
申请日:2014-10-23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CPC分类号: C12N1/16 , C12P13/002 , C12R1/64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博伊丁假丝酵母,它的保藏编号为CGMCC9446,完整命名为博伊丁假丝酵母T1。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该博伊丁假丝酵母T1在催化合成阿托伐他汀中间体中的应用,具体为以6-氰基-(5R)-羟基-3-羰基已酸叔丁酯为底物、催化合成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该博伊丁假丝酵母可以表达高立体选择性的羰基还原酶,使6-氰基-(5R)-羟基-3-羰基已酸叔丁酯的转化率达到99%,产物6-氰基-(3R,5R)-二羟基己酸叔丁酯的d.e.值达到100%。
-
公开(公告)号:CN104293757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21149.4
申请日:2014-09-30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CPC分类号: C12N9/88 , C12P17/06 , C12Y401/020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醛缩酶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醛缩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应用是该醛缩酶在生产他汀类药物中间体中的应用。本发明在嗜热菌野生型醛缩酶的基础上,对其编码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叠加定点突变,获得双突变基因,该双突变基因表达的醛缩酶不仅保有了野生型醛缩酶的抗底物变性能力,其催化活性也大大提高;利用该酶催化乙醛和氯乙醛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其催化效率比野生型醛缩酶提高了3倍;表明本发明的醛缩酶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534493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250037.5
申请日:2020-04-01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突变体、基因及应用。所述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突变体由大肠杆菌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第167位甲硫氨酸突变成精氨酸、第168位苯丙氨酸突变成丙氨酸所得。本发明利用定点饱和突变技术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进行催化性能改良,筛选出的PNP突变酶比活力可达310U/mg,较野生型酶提高约47.6%,热稳定性更为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0487805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149807.6
申请日:2015-03-31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IPC分类号: C12P19/4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S‑腺苷蛋氨酸的方法,包括:以D/L‑蛋氨酸为原料,发酵获得S‑腺苷蛋氨酸,往发酵液中添加柠檬酸和磷酸盐。本发明将柠檬酸和磷酸盐添加入发酵液中,使菌株利用柠檬酸和磷酸盐合成ATP,在保证不显著提高原料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腺苷蛋氨酸产量因胞内ATP浓度低造成的产物产量低的问题,显著提高了S‑腺苷蛋氨酸产量和L‑蛋氨酸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72661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59288.3
申请日:2016-04-22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IPC分类号: A61K36/45 , A61P1/00 , A23L33/105 , A23L33/125 , A23K10/30 , A23K20/163 , A61K31/12
CPC分类号: A61K36/45 , A23V2002/00 , A61K9/1652 , A61K9/2013 , A61K9/4825 , A61K31/12 , A61K36/03 , A61K36/076 , A61K36/185 , A61K2300/00 , A23V2200/32 , A23V2250/21 , A23V2250/2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天然组合物,其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份数组成:越橘提取物5~20份、海带多糖10~30份、姜黄素5~10份、茯苓提取物10~25份、杨梅提取物20~40份;还涉及该天然组合物在肠道微生态调节中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天然组合物采用多种纯天然提取物合理组配,协调增效,调节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从微生物水平、细胞水平以及代谢水平上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保证肠道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153449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0250037.5
申请日:2020-04-01
申请人: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突变体、基因及应用。所述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突变体由大肠杆菌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第167位甲硫氨酸突变成精氨酸、第168位苯丙氨酸突变成丙氨酸所得。本发明利用定点饱和突变技术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NP)进行催化性能改良,筛选出的PNP突变酶比活力可达310U/mg,较野生型酶提高约47.6%,热稳定性更为优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