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基处理搅拌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95313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1233205.9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基处理搅拌装置,包括:机架和搅拌杆,所述机架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内部中空,所述搅拌杆内部设有第一输浆管和第二输浆管,所述搅拌杆外部设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与搅拌杆焊接固定,所述搅拌叶包括上搅拌叶,中搅拌叶和下搅拌叶,所述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内部中空,所述上搅拌叶内部联通第一输浆管,所述下搅拌叶内部联通第二输浆管,所述上搅拌叶设有若干上喷浆口,所述下搅拌叶设有若干下喷浆口,所述搅拌杆底部设有钻头。本实用新型将输浆管设置在搅拌杆内部,使输浆管在搅拌杆提升和下沉时都能喷浆,并且始终将水泥浆喷向搅拌杆的搅拌范围,提高了搅拌质量。

    分层土层渗流特性的精细化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44795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0398518.8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层土层渗流特性的精细化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模拟分层土层的分层土体模型、盛放分层土体模型的模型箱、向分层土体模型提供渗流水的渗流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分层土体模型渗流动态的动态数据采集系统;模型箱为透明箱体,箱体下端设置有若干进水口,模型箱底部设有水流缓冲区,分层土体模型铺设在水流缓冲区上,模型箱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本发明能够精细化、可视化地获取分层土体渗流过程,并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土颗粒运动过程、渗漏通道形成过程、土体位移场、渗流场及土体破坏形态等,便于深入探索复杂的土体渗透破坏机理,从而利于从本质揭示土体渗透破坏现象,为有效防治工程措施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

    一种用于浅埋软弱地层隧道的开挖工具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7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110128840.6

    申请日:2021-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浅埋软弱地层隧道的开挖工具及方法,涉及隧道开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网格工具头、依次连接的多节预制箱涵和液压千斤顶,网格工具头的一端部内嵌于预制箱涵的端部,网格工具头的另一端部顶于隧道掌子面;液压千斤顶的顶端顶于远离网格工具头的箱涵的端部。本发明的开挖工具,能够解决传统的盾构法开挖隧道对大跨度地下工程施工时受到局限且断面适应性差、断面利用率低等问题,在开挖过程中能够维护开挖面的稳定,可避免采用传统喷射混凝土加固土体时混凝土污染施工环境及地下环境的情况;同时,能够使开挖简单,安全且高效。

    一种富水软弱围岩隧道修建的超前加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965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635667.1

    申请日:2019-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水软弱围岩隧道修建的超前加固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开挖轮廓线;S2、掌子面封堵,第一次注浆加固;S3、第二次注浆加固;S4、施工隔离层和防水层;S5、施工防护水泥面层一;S6、铺设碳纤维加固层一;S7、架设钢拱架;S8、施工防护水泥面层二;S9、铺设碳纤维加固层二;S10、施工防护水泥面层三。本发明采用二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进行超前加固,同时在超前加固之后采用铺设两层水泥面层+碳纤维的工艺加固形成再次加固层,对隧洞进行了有效的加固,增强了隧洞的刚度及稳定性,可有效防止坍塌、开裂和流变等隧道灾害现象发生,降低了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时能保证工程建设总工期和后期运营安全,实用性高。

    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488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010191760.0

    申请日:2020-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加固的高强波纹板结构及方法,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正弦状波纹片,正弦状波纹片为板状拱形结构;正弦状波纹片的凹面等间距设有由拱架和拱形孔构成的多个空心拱肋;拱架与正弦状波纹片通过压铸一体成型。该高强波纹板结构能够密贴围岩并与之协同受力,能够在高地应力围岩中与围岩共同发生适量变形以释放应力,使支护结构与围岩达到更好的协同受力状态,加固系统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耐久性能;同时,该高强波纹结构也可对拱形孔进行注浆补强,并与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及衬砌背后回填注浆等方式联合使用,形成可共同受力的组合支护结构,能够显著改善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提高围岩稳定性。

    一种多个隧道共建试验模型装置与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978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13954.8

    申请日:2022-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个隧道共建试验模型装置与试验方法,本方案通过在系统框架内设置岩土体,然后以压力传感单元、位移计作为应力变形监测系统、多个摄像单元作为摄像系统、多组施压组件作为施压系统、钻机配合移动机构作为机械手开挖系统等等,令其在以岩土体作为主载体的岩土体模拟系统进行隧道挖掘模拟,通过本发明能够精细化、可视化地获取临近地下洞室结构及围岩系统相互作用行为,并对获取的洞室、围岩应力场、位移场进行深入分析,便于深入探索隧道相互影响的力学机理,为合理施工顺序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撑及理论依据。

    一种隧道突泥涌水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4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86987.1

    申请日:2021-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突泥涌水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洞内处治措施、掌子面注浆加固、管棚超前预支护及套拱支撑、径向注浆加固、监控量测,该方法对隧道突泥涌水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隧道突泥涌水的具体治理办法,并提出隧道突泥涌水段管棚结合径向注浆预支护和预加固施工技术,随时监控典型断面开挖过程,对监控结果分析发现,完成开挖施工后,通过管棚结合径向注浆预支护和预加固措施可以更好地对围岩塑性区进行加固和控制,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隧道的突泥涌水的水流扩散,并将突泥涌水造成的影响限定在可控范围,同时不影响隧道施工环境。

    一种下沉式三维岩土工程地质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16027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20647.X

    申请日:2019-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沉式三维岩土工程地质模型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涉及隧道及地下岩土工程实验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透明模型箱、荷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下沉式试验平台系统和岩土工程模型;下沉式试验平台系统包括基坑、立柱、试验平台和楼梯;立柱侧壁对称设有电控滑轨;透明模型箱顶端设有渗流控制系统;荷载控制系统包括加载框架、竖直油缸和水平油缸;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高清数码摄像仪、高倍数体视显微设备、动态应变数据采集设备和电脑设备。能够精细化、可视化地获取岩土模型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发展规律及破坏现象,能深入了解岩土工程复杂的宏细观破坏机理,为有效防治工程措施的提出提供技术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