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9030426U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22581240.8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苏州赛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南京凌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箱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周转箱,包括内托和开口向上且横截面为多边形的壳体,壳体内的每个侧壁上均对应设有一个矩形的内侧板,每个内侧板的顶端对应与壳体的一个侧壁的转动连接,内侧板的下端与壳体的内底面接触,每个内侧板的下端均设有第一缺口,每个第一缺口的轴线均平行于壳体的底壁,内托的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缺口配合的凸起,凸起上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的轴线与内托的轴线平行,内托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等于壳体的所有内侧板围成的内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第二缺口的深度大于内侧板的厚度,解决了现有周转箱不具备方便拆卸和安装内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924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04395.8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零信任的营销业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及应用,其中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具有营销体系特色的安全防护框架,通过采集环境属性、业务访问日志,结合身份信息、设备信息、策略信息、属性信息等多维数据并进行关联分析,根据信任和风险的闭环管理动态地对角色、权限、策略进行调整优化;采用基于自动识别的多维度复合终端标识信息技术,通过对设备特征进行分析,使用多维度的复合信息生成设备识别ID,用于终端设备的识别,并综合获取多维度信息;本发明把安全的体系和营销业务系统设计紧密的融合起来,构建安全的基于零信任的营销业务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基于身份的动态访问控制,保护营销业务系统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5359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50434.7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IPC: G06F18/2337 , G06F18/2113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异常用电检测模型构建的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用电数据,对所述用户用电数据进行清洗;按第一预设规则对清洗后的用电数据进行特征衍生;按第二预设规则对特征衍生后的用电数据进行不平衡数据处理;按第三预设规则对不平衡数据处理后的用电特征进行评估与筛选;根据评估与筛选后的用电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算法,构建异常用电检测模型,得到异常用电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异常用电取证难,用电量计量难,给供电企业的损失追回和窃电者的制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40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060275.X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IPC: G06F18/2433 , G06F18/2415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决策节点行为异常检测方法,应用于部署在客户端的决策节点行为异常检测系统,决策节点部署于云环境内,该方法包括:确定决策节点对关联节点的综合依赖分值;确定决策节点与关联节点的综合关联分值;获取当前处理阶段的训练样本总集,并利用当前处理阶段的训练样本总集对上一处理阶段的决策检测模型进行半监督学习,得到当前处理阶段的决策检测模型;将决策节点所输出的当前决策信息输入至当前处理阶段的决策检测模型中得到当前决策信息为正常决策信息的概率,并根据当前决策信息为正常决策信息的概率得到当前决策信息所对应的预测正常分值;根据综合依赖分值、综合关联分值和预测正常分值检测决策节点的决策行为是否存在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05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30104.0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信任架构的决策节点可信评估方法,应用于部署在客户端的决策节点可信评估系统,决策节点部署于云环境内,该方法包括获取决策节点在当前处理阶段的多维可信性信息;基于自适应因子算法对所述多维可信性信息进行初始计算;基于社区结合中心的权重算法对初始计算结果进行处理获得可信性分值;基于阻尼策略信任评估策略对可信性分值进行评估获得可信评估结果。本发明中提出域内节点的高可信性评估方法,通过自适应因子算法、社区结合中心的权重算法与阻尼策略信任评估策略得到准确的可信评估结果,形成去中心化决策域内动态且具有高可信的共识机制,从网络结构层面提升零信任架构控制平面做出策略决策的鲁棒性与容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862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30252.6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零信任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物联网终端实体启动时,基于零信任架构对物联网终端实体进行分析,获得离散区间评估集、信任值区间及信任变化频率属性集;根据离散区间评估集、信任值区间及信任变化频率属性集确定物联网终端实体的阈值边界;根据阈值边界确定预警概率;将预警概率与预设安全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物联网终端实体的信任可靠性。本发明通过构建多元形态的离散区间评估集、信任值区间,引入波动及阈值边界等,多个层面全面评估,对物联网终端的信任状态通过预警等角度进行评估,为零信任网络安全架构的动态授权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57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853474.0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小样本的用电负荷分类算法,首先,提取不同非平稳变化负荷样本的特征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网络训练对其进行扩充并进行评估,再者,采用K临近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混合训练对简化的数据进行混合训练,最后,通过加权优化的方式调整各算法在分类结果精度上的权重并进行评估,当混合模型分类精度符合条件时即可用于实际样本测试。有如下优点:1.原始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2.扩充扩充前后样本的一致性;3.采用混合分类器及加权的方式,可以克服单一算法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09197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798903.9
申请日:2021-07-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计量设备用关键元器件的多维度检测数据归一化方法,具体包括:根据物理特性构建电力计量设备关键元器件的形式化模型,定义特征值;分析多维度检测数据,选择影响因素—元器件特征值的归一化拟合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等归一化方式建立影响因素—元器件特征值的数据拟合模型;利用其它检测数据验证归一化数据拟合模型;应用元器件的形式化模型和数据拟合模型实现电力计量设备检测数据归一化。本发明为元器件多维度检测数据的归一化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188941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1452664.8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系统及其应用方法,系统包括变压器,变压器的一端连接电网,另一端接融合终端的母体断路器;融合终端的母体断路器的输出端连接到终端智能量测开关的输入端;终端智能量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到分支箱的分支智能量测开关的输入端;分支智能量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分支箱内的分支线缆的输入端;分支线缆的输出端连接电表箱内安装的电表端智能量测开关输入端;电表端智能量测开关的输出端连接到电表箱内的用户电表;所述融合终端与用户电表通过电力载波模块进行通信。本发明有效辅助工作人员实现对线路故障的快速处置,有力缩短线路故障处置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力、物力,实现低压精益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57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853474.0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计量中心)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411 , G06F18/2413 , G06F18/24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小样本的用电负荷分类算法,首先,提取不同非平稳变化负荷样本的特征并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网络训练对其进行扩充并进行评估,再者,采用K临近算法、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混合训练对简化的数据进行混合训练,最后,通过加权优化的方式调整各算法在分类结果精度上的权重并进行评估,当混合模型分类精度符合条件时即可用于实际样本测试。有如下优点:1.原始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2.扩充扩充前后样本的一致性;3.采用混合分类器及加权的方式,可以克服单一算法的局限性。
-
-
-
-
-
-
-
-
-